彙編語言(GAS語法)

IA-32和Intel 64發展史:
1、16位處理器和段尋址(1978):8086/8088。引入分段尋址,每段64KB。16位寄存器和16位(8088是8位)外部數據總線,20位尋址(1MB字節)。
2、286處理器(1982):引入保護模式。24位尋址,可訪問16MB物理地址,支持虛擬內存管理。保護機制包括:段界限檢查、只讀和僅執行段選項、4個特權級。
3、386處理器(1985):IA-32家族第⼀個32位處理器。向後兼容16位程序、提供了虛擬8086模式。可訪問4GB物理內存,提供分段內存模型和平坦內存模型。引入分頁機制,爲虛擬內存管理提供4KB大小的分頁。支持並行處理指令。
4、486處理器(1989):更多並⾏處理⽀持,最多並行處理5個指令。集成8KB一級緩存,集成x87 FPU,提供節能和系統管理功能。
5、Pentium處理器(1993):增加了第二條執行管道,以實現超標量性能。片上一級緩存翻倍(有8KB指令緩存和8KB數據緩存)。增加分支預測,以提高循環結構的性能。此外,還增加了:虛擬內存4MB分頁、128位和256位內部數據傳輸、迸發外部數據總線擴寬到64位、支持多處理器系統的APIC、支持雙處理器並行處理。較晚的步進版本還引入了Intel MMX技術(一種單指令多數據SIMD技術)對64位MMX寄存器中的打包整型數據提供並行計算。
6、P6家族處理器(1995--1999):
Pentium Pro:三路超標量,並行處理技術,能同時執行解碼、分派和退役指令。在超標量實現中引入了動態執行(微數據流分析、亂序執行、高級分支預測和推斷執行)。添加了256KB二級緩存。
Pentium II:添加了Intel MMX技術。一級數據緩存和指令緩存擴充到16KB。二級緩存支持256KB、512KB或1MB。支持多種低功耗狀態,如AutoHALT、Stop-Grant、Sleep和Deep Sleep,以在閒置時節省電能。
Pentium II Xeon:支持4路、8路可擴展性和在全頻率後端總線上運行的2MB二級緩存。
Celeron:針對中低端市場推出,集成了128KB二級緩存。
Pentium III:引入了流式SIMD擴展(SSE),加入了8個128位XMM寄存器以處理打包單精度浮點數。
Pentium III Xeon:通過全速、片上和高級傳輸緩存的增強,擴展了IA-32處理器的性能級別。
7、Pentium 4 家族處理器(2000-2006):NetBurst微架構。Pentium 4處理器引⼊了SSE2擴展,3.4Ghz的支持超線程技術的Pentium 4處理器引入了SSE3擴展。Pentium 4處理器Extreme Edition中引⼊了Intel 64架構。Pentium 4 672和662處理器引入了Intel VT虛擬化技術。
8、Xeon處理器(2001-2007):NetBurst微架構,爲多處理器服務器和高性能工作站設計。3.6GHz的Xeon處理器引入了Intel 64架構。Xeon 70xx系列處理器包含了Intel VT虛擬化技術和雙核技術。Xeon 5100系列引入了高能效、高性能的Intel Core微架構,支持Intel VT虛擬化技術和雙核技術。Xeon 3000系列也基於Intel Core微架構。Xeon 5300系列基於Intel Core微架構,引入了四核技術。
9、Pentium M處理器(2003-2006):⾼性能、低功耗的IA-32處理器,爲更便攜、超薄的筆記本電腦設計,集成了無線網絡(WiFi)芯片。支持動態執行,集成32KB指令緩存和32KB數據緩存,二級緩存最高2MB,支持高級分支預測和數據預取邏輯,Intel MMX、SSE和SSE2技術,400MHz或533MHz系統總線,Intel SpeedStep高級電源管理。
10、Pentium處理器Extreme Edition(2005):NetBurst技術,雙核技術(dual-core),Intel 64架構,支持SSE/SSE2/SSE3和超線程技術。
11、Core Duo/Core Solo處理器(2006-2007):Core Duo提供了高能效、高性能設計以延長電池工作時間,與Pentium M處理器系列相比,該系列和單核Intel Core Solo處理器提供了微體系結構增強功能。增強包括:Intel Smart Cache、改進解碼和SIMD執行、 能降低功耗的Intel Dynamic Power Coordination和Enhanced Intel Deeper Sleep技術、採用數字熱傳感器接口的Intel Advanced Thermal Manager散熱技術、支持能耗優化的667MHz總線。雙核Xeon LV處理器與Core Duo處理器類似,支持IA-32架構。
12、Xeon 5100/5300系列處理器/Core 2處理器家族(2006):Xeon 3000/3200/5100/5300/7300系列、Pentium雙核、Core 2 Extreme、Core 2 Quad、Core 2 Duo處理器支持Intel 64架構,它們都基於65nm製程的Intel Core微架構。Intel Core微架構包含的創新:提高性能和執行吞量的Intel Wide Dynamic Execution技術、降低功耗的Intel Intelligent Power Capability技術、在多核之間高效共享數據的Intel Advanced Smart Cache技術、可增加數據帶寬並降低內存訪問延遲的Intel Smart Memory Access技術、使用SIMD擴展指令提高應用程序性能的Intel Advanced Digital Media Boost技術。Xeon 5300系列、Core 2 Extreme QX6800系列、Core 2 Quad處理器支持四核技術。
13、Xeon 5200/5400/7400系列及Core 2處理器家族(2007):Xeon 5200/5400/7400系列、Core 2 Quad Q9000系列、Core 2 Duo E8000系列支持Intel 64架構,它們基於增強的使用45nm製程的Intel Core微架構,增強的Intel Core微架構提供的改進功能:一個基數爲16的除法器,進一步提高了Intel Wide Dynamic Execution的性能;改進的Intel Advanced Smart Cache,二級緩存增加50%;一個128位的shuffler engine改進了Intel Advanced Digital Media Boost和SSE4的性能。Xeon 5400系列和Core 2 Quad Q9000系列支持四核技術,Xeon 7400系列支持六核技術並提供了多達16MB的三級緩存。
14、Atom處理器家族(2008):第一代Atom處理器基於45nm製程製造。它們基於Atom微架構,爲超低功耗優化。Atom微體系結構具有兩個順序執行管道,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延長電池壽命,並實現超小型外形。Atom D2000/N2000/E2000/Z2000提供的特性:增強的Intel SpeedStep技術、Intel超線程技術、具有動態緩存大小的Deep Power Down技術、支持補充SIMD(SSSE3)擴展指令集、支持Intel VT虛擬化技術、支持Intel 64架構(Atom Z5xx系列除外)。
15、基於Silvermont微架構的Atom處理器家族(2013):例如Atom C2xxx/E3xxx/S1xxx,它們支持SSE4.2指令集和AESNI和PCLMULQDQ指令。
16、Core i7處理器家族(2008):Core i7 900系列基於45nm製程的Intel Nehalem微架構。Core i7和Xeon 5500系列包含的創新特性:提供更高性能的Intel Turbo Boost技術、四核八線程技術、專用功率控制單元以減少功耗、處理器上集成內存控制器支持三通道DDR3內存、8MB Intel Smart Cache、提供芯片組點到點連接的Intel QuickPath(QPI總線)、支持SSE4.2和SSE4.1指令集、第2代Intel VT虛擬化技術。
17、Xeon 7500系列處理器(2010):Xeon 7500和6500系列基於使用45nm製程的Nehalem微架構。它們支持上面的Core i7的特性,還加入了這些創新特性:八核技術、多達24MB Intel Smart Cache、連接到系統內存的可擴展內存互連(Intel SMI)通道、Advanced RAS支持軟件可恢復機器檢查架構。
18、Core處理器家族(2010):跨越Core i7/i5/i3處理器,基於32nm製程的Westmere微架構。它們包含這些創新特性:使用Intel超線程技術和Intel Turbo Boost技術智能提高性能、集成內存控制器的增強Intel Smart Cache技術、智能功率控制、45nm製程的集成顯卡、支持AESNI/PCLMULQDQ/SSE4.2和SSE4.1等指令集。
19、Xeon 5600系列處理器(2010):Xeon 5600系列32nm製程的Westmere微架構。它們支持Core i7的特性,還加入了這些創新特性:六核技術、多達12MB Intel Smart Cache、支持AESNI/PCLMULQDQ/SSE4.2和SSE4.1等指令集、跨處理器和I/O的靈活Intel VT虛擬化技術。
20、第⼆代Core處理器家族(2011):跨越Core i7/i5/i3處理器,基於Sandy Bridge微架構。基於32nm製程,包含這些創新特性:Core i5/i7的Intel Turbo Boost技術;Intel超線程技術;增強的Intel Smart Cache和集成的內存控制器;核顯支持Intel Quick Sync Video、Intel Insider等可視化特性;支持AVX/AESNI/PCLMULQDQ/SSE4.2和SSE4.1等指令集。
21、第三代Core處理器家族(2012):跨越Core i7/i5/i3處理器,基於Ivy Bridge微架構。Xeon E7-8800/4800/2800 v2家族和Xeon E3-1200 v2家族也基於Ivy Bridge微架構。Xeon E5-2400/1400 v2家族基於Ivy Bridge-EP微架構。E5-4600/2600/1600 v2家族基於Ivy Bridge-EP微架構且支持多處理器。
22、第四代Core處理器家族(2013):跨越Core i7/i5/i3處理器,基於Haswell微架構。引入了AVX2指令集。Xeon E3-1200 v3家族也基於Haswell微架構。
2017年,Intel Core X/Xeon Scalable處理器還引入了AVX-512指令集,2020年,Intel Core Gen11桌面和移動處理器也加入了AVX-512指令集。



部分IA-32處理器特性

部分Intel 64處理器特性


IA-32基本執行環境

Intel 64位模式執行環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