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的”近敵“

一、佛學的”四無量心“

近敵。這個詞來自佛學,英文是“near enemy”。

古代思想家對人類情感的思考和體驗比現代普通人要精緻和深刻得多。在“近敵”這個概念面前,你會發現那些整天只會呼喊“給和平一個機會”、“讓世界充滿愛”的歌手都是粗俗的人。有了“近敵”這個眼光,你也許能學會做一點更高級的思辨。

佛學中有個概念叫“四梵住”,代表四種修行者應有的美德。如果你發願要學佛,你就要終生做到這四個美德,或者說心境。四梵住也叫四無量心、四無量觀,大約意思是要把這四種心境無限擴大。

這四個美德是

我理解它們共同的意思是要以平等和無我的精神去對待世間的衆生。這是非常高的要求,不但不容易做到,而且很容易走偏。美德的“遠敵”是各種壞的情緒,你很容易識別。而美德的“近敵”,則是各種跟美德非常相似的情緒,容易讓你混淆。必須學會識別近敵,你才能掌握真正的美德。

到底什麼是“慈、悲、喜、舍”呢?各家有各家的解釋,但是我覺得英文世界的解釋好像比中文世界的解釋更有說服力一點。我們以前講過《爲什麼佛學是真的》這本書,我們知道現在英文世界有很多人對佛學的鑽研還是比較有功夫的,而且因爲他們去除了佛經中的超自然成分,更容易被現代人接受。

 

二、慈(metta,Lovingkindness)

意思是對他人有一顆關愛之心,希望別人好。

慈大約相當於現代人說的“愛”,但是特指那種“大愛”,也就是孔子說的“泛愛衆而親仁”的那種愛。

慈的遠敵(far enemy),也可以說是反義詞,是恨。作爲一個修行者你不能仇恨別人,更不能仇恨社會,這沒啥可說的。

慈的近敵,是貪。意思是特別的愛、有條件的愛、自私的愛。

  • 老師對學生的愛,和你對你女朋友的愛,存在某種區別。
  • 你對你女朋友的愛,和你對冰激凌的愛,似乎也存在某種區別。

“近敵”這個概念能幫助我們找到其中的區別。

如果你愛一個東西是因爲這個東西對你有好處,那不叫慈,應該叫貪。貪是有條件的,慈是無條件的。

  • 老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慈,當然也有的人是貪,他們把學生的成績和自己的名譽和績效掛上鉤
  • 我們對冰激凌的愛屬於貪
  • 你對你女朋友的愛大約二者成分都有

佛陀教育我們要慈不要貪。

  • 如果一個老師幫助學生是爲了什麼特別的好處,他應該反思自己到底是慈還是貪。
  • 如果你對一個人好是爲了從他身上得到未來的回報,你應該反思自己動機的純粹性

 

三、悲(karuna,Compassion)

意思是對別人的苦難的同情。

悲的遠敵是殘忍。殘忍的人看到別人受苦不但不同情,反而還引以爲樂,這種人離美德太遠了。

悲的近敵,是可憐(pity)。可憐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有的人看到比如說一個非洲國家的黑人孩子在受苦,說你看非洲多亂啊!幸好我不是非洲人!這就是可憐。同情是把自己和他人聯繫在一起,可憐卻是把他人和自己給間隔開:你很可憐,但是不關我的事。

悲的另一個近敵是絕望(despair)。絕望是對別人的痛苦已經感同身受到了讓自己產生不良情緒的程度。醫生對病人應該講悲,但是你還得保持冷靜、還能解決問題纔行,你不能一天到晚哭哭啼啼啥也幹不了了。

 

四、喜(mudita,Sympathetic joy, Appreciation)

意思是看到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

喜的遠敵是嫉妒。你快樂所以我就不快樂,我就不允許你快樂,這顯然是一種不良情緒。在佛學看來,嫉妒是把自己和別人分隔開來了:如果你把那個獲得好運的人看做自己的親友,你大概就不會嫉妒他。

而喜的近敵,恰恰是隻爲自己人感到快樂。中國隊贏球了舉國歡慶,這體現了愛國主義:你看我並不是只在乎我自己升職加薪和我家小孩的考試成績,我還在乎國家!

可是日本隊在世界盃上贏球,難道我們就不應該爲之高興嗎?難道日本隊的進步不也代表了亞洲足球的進步嗎?那推而廣之,難道比利時隊贏球不也是足球這門技藝的發揮嗎?不管誰贏球,我們爲什麼不能爲世界盃的成功舉辦而歡呼呢?人說“學佛乃大丈夫事”,大人物得有點這樣的氣度。

 

五、舍(upekkha,Equanimity)

意思是是平和。

舍是非常高級的修養,意味着你對世間萬物有一個平等的接納態度,我理解這是上帝的視角。你看到兩國交兵不會特別支持其中一方。兩人爭鬥,哪怕其中一人是壞人,你也不會特別痛恨他,你會憐憫他。你不再戴着有色眼鏡觀察世界,美與醜在你眼中是平等的。

舍的遠敵是焦慮和貪婪。如果你強烈地喜歡或者害怕某些東西,那當然就不是舍。

舍的近敵,則是冷漠。如果你學佛學到了對世間事物漠不關心的地步,認爲一切都是夢幻泡影,所以這個世界愛咋咋地,我根本不在乎,那也不對。其實你這個冷漠的背後還是害怕,你是不敢直面世界。

真正的舍,是以平等的態度參與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舍不是既不管好人也不管壞人,是既幫助好人也挽救壞人。

 

六、識別生活中的種種”近敵“

你看美德和近敵之間,是不是隻有微妙的差別。但“近敵”這個概念不一定只能用在美德上,生活中有各種相近、但是事實上非常不一樣的東西,我們一旦不注意就會跑偏。

比如做個互聯網產品,你應該追求的目標是“對用戶有用”,而“對用戶有用”的近敵,是“讓用戶上癮”。

再比如考覈,你應該追求的是“取得好的業績”,而取得好業績的近敵,是“刷分”。

《生活黑客》的作者裏吉爾顯然非常喜歡近敵這個概念,在書中列舉了各種近敵關係,

  • 沒有優先級的效率是效能的近敵
  • 財富是滿足感的近敵
  • 數量上的極少是極簡主義的近敵
  • 自我量化是自我知識的近敵
  • 引誘是關係的近敵
  • 工具化的哲學是智慧的近敵

類似的關係我們還可以找到很多很多,

  • 過分的樂觀是希望的近敵
  • 自得感是價值的近敵
  • 沒有自由發揮的嚴格是自控的近敵
  • 不敢與他人靠近是感情獨立的近敵
  • 雜亂無章乃至於拖延是創造力的近敵
  • 越過人與人的界限是友善的近敵
  • 過分的理性主義是智慧的近敵……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想要做個真正的好人,那是真不容易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