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善良

你以爲的善良,可能只是僞善

有時候我們對善良的理解其實並沒有那麼透徹,比如以爲做好事就是善良,這只是停留在表面。
舉個例子:

  1. 一個人帶你讀佛經,是不是善?
  2. 一個人捐了兩萬給慈善機構,是不是善?

你一定會說這肯定是啊,好,我們再具體一點:

  1. 一個人視頻解讀了佛經(注意是佛經,不是小說或工具書),但是他結尾的時候來一句:交錢入會,才能聽全部的講解。
  2. 一個人捐了兩萬塊錢給慈善機構,在朋友圈、社交軟件廣而告之,讓別人稱讚自己。

這時候你估計有點猶豫了,好像又不是那麼像了。
客觀地告訴你,這不是真正的善,因爲他做這件事的目的是爲了圈錢、爲了得到別人的讚美。

表面行善,內懷虛假,不會有福報,還可能招致惡果。

傳統書籍的勸善

善良是種美德,很多傳統書籍都有勸善的句子,比如:

《易經》: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法句經》:

莫輕小善,以爲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小善不積,無以成聖。莫輕小惡,以爲無罪,小惡所積,足以滅身。

《朱子語錄》: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菜根譚》:

君子而詐善,無異小人之肆惡;君子而改節,不若小人之自新

《太上感應篇》: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爲,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爲,而凶神已隨之

《左傳》:

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

《孟子》:

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

這些書更多的只是勸善,並沒有很具體地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善。
而《了凡四訓》真正做到了具體拆解,告訴你善的分類。

《了凡四訓》思想和佛教是相通的,如果要說重點,就是

  1. 善可以改命
  2. 如何區分善
  3. 行善的方法

這裏最最重要的就是2,因爲你得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善,纔不會被表象所迷惑。

《了凡四訓》裏列出了善的八不同,看完這八個不同,相信你會對善有個比較清晰的理解

善的八不同

1.真與假

做有益於別人的事,纔是善;
只做有益自己的事,是惡。
做了善事不求報答,不顯山不露水,善行就是真的。
爲了自己某種目的纔去做的善行,是假,比如解讀佛經爲了圈錢。
利益他人、利益社會是善,自私自利,那就是惡。
對人有益,即使打人罵人,也是善。
自私自利,即使敬人、禮人,那也是惡。

2.端與曲

純粹愛人、救人、恭敬別人的心,不夾雜絲毫委屈,是端善。
如果有討好世俗、怨恨不平、玩弄世人的心,就是曲善。

3.陰與陽

做了好事顯露出來,令別人都知道了,報紙、電視、媒體讚揚你、傳播你,這是陽善。
做了善事,沒有人知道,自己也不告訴別人,這是陰善,也是我們說的“陰德”。

“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

意思是:積陰德,上天會賜下福德智慧;積累陽善,能享世間的名譽。
世間名譽雖然也是福,但卻爲天地、造物主所忌諱;世間名譽超過了實際、名不副實的人,就會多遭橫禍。

4.是與非

子貢贖人不收賞金,是“非”,雖然表面是不貪財,但是以後那些窮困的人不敢贖人了,因爲接受贖金可能被視爲貪財。

子路救落水之人,欣然接受被救之人的牛作爲回報,是“是”,雖然子路愛財,但是以後會有更多的人願意救人,因爲救人可能有回報。

簡單說能夠爲社會大衆做出表率的,影響面廣、時間長,是大善;

5.偏與正

好心辦壞事是“偏”,壞心辦好事是“正”。
比如溺愛孩子,造成其刁蠻任性,在外闖禍,是“偏”
又比如孩子犯錯,嚴刑拷打,孩子下不爲例,是“正”

6.半與滿

行善後不執着於做過的善事,是滿善。
行善後執着於做過的善事,不肯放下,是半善。

書中這裏有個故事

一位女子在窮困潦倒的時候到寺院,捐出僅有的兩文錢,住持親自幫她誦經、懺悔。
後來女子嫁入皇宮大富大貴,帶來幾千兩白銀佈施,結果住持沒有出來,只是讓徒弟來幫她迴向。

女子大爲不解,問到:“上一次,我只施捨了兩文錢,師父卻新版替我懺悔。這一次我整整施捨了幾千兩銀子,師父卻不親自替我回向,這是爲什麼?”

住持說:“之前兩文錢雖少,但佈施的人情真意切;所以只有我親自替你懺悔,才能報答你佈施的功德。現在你佈施的錢雖然多,但心意卻不像以前那樣真切,所以叫人代你迴向就夠了”。

這就是爲什麼,“幾千兩銀子”只能算是“半善”,而“兩文錢”的佈施,卻是“滿善”

來考你一下:
如果有人跟你說,我曾經對在你遇到什麼困難的時候幫過你,你應該感恩我。
不用我說,你應該也知道是滿是半了吧?

最理想的佈施方式是“三體輪空”:

向內看不見有佈施的我,向外看不見有受施的人,中間看不見所施的財物

7.大與小

爲國家,爲世界着想,即使善行很小,也是大善。
只爲自己或者家庭的利益,即使做得再多,也只是小善。

8.難與易

行善還要看自己願意做出多少犧牲,這種犧牲不是指物質層面的。
生活貧窮又沒有權勢的人,做善事很難。雖然很難,但還是去做,就非常可貴,這是難善。
有錢有權的人,如果想要做善事,就很容易,這是易善。如果容易做卻不做,那就是自暴自棄,錯過了修善積德的機會。

這八種區別不僅能用在行善之時,也能用在我們的生活中。
如果有人跟你說,我對你多好多好,你可以在這幾種方面來掂量一下。
同樣,你也可以用來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做到真心利他,有沒有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