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的藝術》總結

什麼是深度學習

簡單說:學東西不只看它浮在表面的東西,而是往深入去挖掘,甚至看到別人沒看到的東西。

作者說之所以強調學習的深度,是因爲了解到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求甚解,蜻蜓點水,養成了思維的惰性,或者貪多求全,只重量而不重質,甚至只是把機械記憶一些知識點當成攀比的資本或談資。

作者推薦的深度學習有4個步驟:

  1. 提問
  2. 解碼
  3. 操練
  4. 融合

注意:不是什麼都要用這樣的方式去學,每個人的精力都有限,而學海無涯,深淺結合纔是明智的選擇。

一、提問

優秀的深度學習者,一定是一個優秀的提問者,作者建議針對學習的材料問自己4個問題:

  1. 我已經具備了哪些相關的知識?
  2. 我學到了哪些新知識?這些知識對原有知識構成了何種補充或挑戰?
  3. 還有哪些未知的東西,且這些我通過簡單的探索就可以瞭解?
  4. 還有哪些未知的東西,無法輕易地獲得解答,同時又有價值成爲我長期去探索的問題?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反叛的科學家》書中的文章:科學可以合乎道德嗎?

我加入了聖地亞哥的通用原子公司,當時我的朋友們正在那裏擺弄這種新技術。我們發明並建造了一個名叫TRIGA的小型反應堆,它被設計成具有本質安全性。本質安全性的意思是,就算操作它的人水平非常低,反應堆也不會發生意外。這家公司40年以來,一直在製造和出售TRIGA反應堆,今天仍然出售這個產品;主要買家是醫院和醫療中心,他們需要製造生命週期很短的同位素,用於醫療診斷。這些反應堆從來沒有發生過意外,也沒給使用它們的人造成過任何危害。它們僅在有數的幾個地方遇到過麻煩,還都是因爲鄰居受固有觀念影響,完全不顧它們到底有多安全,反對讓它們出現在附近。我們的TRIGA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爲它被設計成能完成一些有用的工作,而且價格也在大醫院的承受範圍之內。1956年時的價格是25萬美金。

作者是這樣根據4個問題學的

  1. 關於安全這個問題,知道的非常有限。但由於是心理學專業,瞭解過“人因學”的知識,有些類似可以用來理解的概念:人誤。
  2. 接觸到了全新的概念:本質安全性。
  3. 通過搜索瞭解“本質安全性”的更多信息,知道了這是一種重要的思想。
  4. 想到類比的概念:本質娛樂性、本質信任度、本質和平、本質健康法。有沒有可能有這種概念?並且其中某幾項真的會實現?這值得長期思考和探索

二、解碼

解碼不等同於理解。理解通過只涉及字面意義的解讀,無需做太多深入的思考。解碼是更爲主動的過程,相當於是從不同的視角解讀材料,能讓全新的信息內容與我們原有的知識體系相整合。

解碼的基本方法:

  1. 它說了什麼?
  2. 它是什麼?
  3. 它是怎麼實現的?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會說話的小黃鴨模型。

一隻玩具小黃鴨,會說兒歌、講故事,這隻小鴨子在不同人的眼中,卻有不同的解讀:

  • 對於孩子來說,他關心的是“小黃鴨說了什麼”,然後他聽到的是兒歌、故事;
  • 對於家長來說,他們關心的是“小黃鴨是什麼",首先他們會把它定義爲一個玩具,然後他們可能會對這隻鴨子的娛樂性、教育性、安全性、性價比等做出評判。
  • 對於玩具工程師來說,他們關心的是“小黃鴨是怎麼做出來的”,他們會思考和設計小黃鴨有哪些功能模塊,會考慮它的電路結構以及聲光效果。

作者提到,教育心理學家把在某一領域有專長的人士,分爲

  1. 常規型專長。
    具有常規型專長的人具有一個基本固定的知識系統,可以以很高的效率把他們所接觸到的信息材料按照已有的框架進行分析。
    但是這類型的人知識體系固化,只能應對和解決在一個特定的理論範疇裏的問題。
  2. 適應型專長(高段位)
    具有適應型專長的人則可以不斷進化、擴充他們的核心能力,擴展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來迎合需求和興趣的增長。
    因爲適應型專家常常主動去涉獵那些超出領域範疇之外的、非常規性的、情境化的問題,不排斥各種新鮮的經驗刺激,所以他們的知識系統能夠不斷地擴展。
    高段位的學習者,是一個適應型專家,他們可以有意識地構築一個信息解碼和知識擴展的良性循環。

三、操練

簡單說:做中學。

爲什麼操練如此重要?
你掌握了多少知識,並不取決於你記憶了多少知識以及知識的關聯,而是取決於你能調用多少知識及其關聯。
因爲人的長時記憶存儲並非像硬盤一樣可以直接拷貝粘貼,不是說我們記住了多少知識,當我們提取時,還是會原封不動地把它們提取出來。

重要的理念:

把知識當成一種技能來學習

作者推薦了三種方法:

  • 寫作式操練。
    比如發表文章到互聯網
  • 遊戲式操練。
    把知識操練當遊戲,比如鋼琴一首又一首的練習曲,可以當做練級
  • 設計式操練。
    調用已有的知識去設計某一種解決方案,迫使自己來綜合性、創造性地調用知識。比如學習PS後給自己設計一張手機壁紙。

四、融合

簡單說:所學知識之間創造關聯。

我們正統的教育思維並沒有對知識的融合有足夠的重視。大家似乎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思維模式:把一個大的東西分解爲小的東西,把那個小的東西再進行細分,這種分解性思維的要害,就是一件事物的整體特徵以及各個部分之間的潛在關聯都被完全忽視了。

而學習高手不同,常常會有意識地把不同領域甚至不同學科的知識擺放在一起,嘗試分析、對比它們的潛在關聯。

作者舉的例子是《黑客與畫家》這本書,把編程和繪畫兩種活動聯繫了起來。
這本書之前自己也做過總結 :《黑客與畫家》總結

不同領域的知識建立聯繫確實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不僅能深入學習,還能加深記憶。
舉個自己學音樂的例子,把音樂和編程做了關聯:編程和音樂的相似之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