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變現》:喫透一本書,讓閱讀真正地發揮價值 01 02 03 04

01

在某些媒體平臺上,閱讀已經成爲一個熱門話題。形形色色的書架,滿滿當當的書籍,讓人不禁眼花繚亂。


但時不時也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出現:這些書,從買回來就“死”在了書架上,只有喫灰一條路。因爲,從把它們放進書架那一刻起,主人就徹底遺忘了它們。

難道書籍只能成爲裝飾品嗎?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無疑是一種浪費。


02

讓書籍成爲“花瓶”可悲,“囫圇吞棗”的閱讀方式,又何嘗不是如此。

韓寒的電影《後會無期》裏有一句很有名的臺詞:聽了很多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同樣地,很多人會感嘆,讀了很多書,生活依然沒有什麼起色,問題出在哪裏呢?

因爲,書不是讀了就行的,還必須“消化吸收”,才能真正爲我們所用。

這個道理,也是讀過山口周的《閱讀變現》後,我才慢慢理解的。


而作者之所以有此感悟,也正是源於自身的經驗。

山口周大學時學的是哲學,研究生課程主修美學美術史學,但畢業後他卻進入完全不相關的商業領域,在外資諮詢公司工作、出版多本商業領域著作、在培訓機構授課。而他在《閱讀變現》這本書中也說過,商業領域的知識都是自學的。跨領域能夠做得如此成功,正是源於他獨特的閱讀方法。

“變現”是很多人追逐的目標,許多課程文案也是以此作爲賣點,“月入過千”“月入過萬”不一而足。

但如果大家是抱着這樣的想法來讀《閱讀變現》,可能會略感失望,因爲書裏的“變現”並不是像很多課程裏說的,通過閱讀能夠讓我們賺多少錢,而是把閱讀和自己的工作、生活相結合,用閱讀打造獨特個人知識IP,實現自我增值。

當然,個人IP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力有了,“變現”也就水到渠成了,這也算是“曲線救國”的變現方式吧。



03

那麼,這種閱讀獨特的魅力在哪裏呢?我們一起來領略下吧。

首先,讀什麼?

作者認爲,作爲商務人士,應該閱讀商務類書籍和通識類書籍兩種書。

其中,閱讀商務類書籍是從事商業工作的基礎,打造的是基本能力。而閱讀通識類書籍則是爲了塑造個性,讓你可以在人羣中脫穎而出。

在附錄中,作者還結合80餘位諮詢界精英的推薦,貼心整理了一份商務類閱讀書單,一共有71本,從基礎到進階,全面覆蓋整個職業生涯的閱讀需求。


書單呈曼陀羅狀排列,按照“從中心向外沿”的順序去閱讀。小白可以從最基礎的中心部位開始,然後依次向外擴展。


作者特別強調,商務類書籍,讀經典書籍就夠了。那些暢銷書和新出的商務書籍,很多都是把以前的案例換個包裝重新解說,“換湯不換藥”。而解讀經典商務書籍的書,永遠無法代替原著。

對於通識類書籍,作者也給出了7個閱讀方向:哲學、歷史、心理學、醫學●生理學●腦科學、工學、生物學、文化人類學。

其次,怎麼讀?

在作者看來,從頭到尾精讀是沒有必要的,一本書中一般只有20%是精華,閱讀就是找到這20%精華所在。當然,爲了找到精華,一帶而過跳讀全書還是必要的。

如果說閱讀商務類書籍是遵循“少而精”原則,那麼閱讀通識類書籍就是“多而淺”。

對於商務類書籍,摘抄和筆記是沒有必要的。因爲筆記的目的是爲了以後重溫,而商業社會是瞬息萬變的,今年出版的書,可能幾年後觀點就過時了,所以,筆記就不用了,直接實踐就行了。


對於通識類書籍,因爲內容太多了,全都記住是沒有必要的。我們可以用三個步驟建立一個知識網絡,隨時提取這些信息。

第一步,在關鍵內容處劃線,標明自己感興趣的方向。

第二步,重溫劃線部分,選擇5個部分(至多9個),放入自己的“信息魚籠”。

除了摘抄,還要將這些摘抄內容對於商務工作和生活的“啓發”寫出來。如果可以,還可以根據“啓發”記錄下一步行動假設。至此,書籍和現實間的“任督二脈”被打通了,這本書就被我們真正“盤活”了。

第三步,設定“魚籠”主題,方便“隨後檢索”。

閱讀通識類書籍,是爲了讓人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作者提出的“乘法思維”,讓人不禁眼前一亮。比如喬布斯就是把設計和電腦科技這兩個方向結合,打造出了蘋果這個總是走在時代前沿的公司。



0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讀了山口周先生的《閱讀變現》,讓我對“讀書”又有了新的認識,它讓我反思自己以前的閱讀方式,以及如何在閱讀和生活間建設一座橋樑,讓書能真正爲我們所用,也最大化地發揮一本書的價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