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自以爲是的是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教育不那麼功利了,那我們的國家就強大了。也就是說,每個孩子讀書學習是爲了求知,求真,而不是爲了求存。

然讓人近乎絕望的是,這種功利盡然慢慢衍生成一種文化,從上之下,從下至上,從外及裏,從裏及外,慢慢滲透進每個人都血液裏,血液尚可以換,倘若融進細胞,甚至轉化爲遺傳基因,那就真的絕望了。大多數人活着的目的僅僅只是爲了活着,哪怕是取了一個更好聽一點的名字叫做“生活”,也似乎也只是物質上的優劣差異而已,並沒有改變物慾這種單一的追求。或許此話有一些極端,但是這一現實裏的極端不在少數,甚至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文化之風。

就如實用這一文化頑疾一樣,中國人始終信奉實用,實用爲上,甚至把自然界給予人的唯一的純潔的形而上之追求之理性或精神都淪爲實用。我不敢對哲學有更多的提及,因爲我覺得我離真正的哲學還很遠很遠,遙不可及,就是因爲它遙不可及,纔有了我追求它的渴望。我曾經論述過,人本身就是哲學的存在,這種存在卻是我們熟視無睹的。我們寧願從外部去尋找哲學這一存在,尋找哲學對於我們實用之處。但是從一開始,我們就走錯了方向,結局必然是一無所獲,而且,這樣的動機和行爲背後已經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誤解,甚至濫用。因爲出發時就是錯誤,因此,它不可能產生反思或者邏輯思辨這一重要的哲學要素,大有錯到底的態勢。

當然,實用給予我們的是顯而易見的好處,一旦染上就很難根治,這是悠久的病症,不僅有癮,而且的符合人性的低級需求。唯一能證明的就是說明人性從來沒有變過,這或許是不是間接說明了達爾文的《進化論》理論的偏頗呢?或許吧。

我一直堅持一個觀點,我自以爲的觀點,人之所以爲人,關鍵在於精神之存在,或者說是理性之存在,此“理性”不是通常與感性相對應的理性。不然爲什麼要稱之爲人,而不是統稱爲動物,當然,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特有的名稱,人也一樣,或許“人”這個特稱也僅僅只是一個稱謂而已,就像是豬、牛、雞稱謂一樣。如果真是這樣,那是我的錯,或許是我誤解了。我總以爲人是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存在。

我還有一個誤解,那就是,人是追求無用的存在,人具有追求無用之存在這個特有屬性,如果沒有就不能稱之爲人。當然也有追求有用之存在這個屬性,只是這個屬性相對來說要佔據少一點。比如說,人只要解決了溫飽之後,就會更多的追求無用之存在,且這一屬性佔據主導,發揮人性特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