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讓他自己成長更好

      當孩子騎着自行車往比較遠的地方騎過去的時候,我着急地跟在後面。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因爲我內心的擔心吧。二年級下的小傢伙,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和行爲能力,但是對某些不確定的因素還是缺乏掌控能力。具體的說,我是在擔心他的交通安全。

      然而,我的步行速度已經遠遠趕不上他騎車的速度了。我想,這是逃脫不了的人生規律吧——伴隨着他的成長,我一定是由強盛轉向衰弱。如果內心能夠想得通透,自然能夠理解和適應這樣的人生規律,但我內心的不安仍然驅使着我努力地往前趕,儘量使孩子仍然在我的視線範圍內。

      很快地,他在我視線範圍內消失了。我喘着氣,放慢了速度,最終聽了下來。遠處的山朦朦朧朧,一場小雨似乎正在趕來的路上。我不免又開始擔心小傢伙會不會騎得太遠。但這樣的擔心似乎又是徒勞的,因爲我已經趕不上他的節奏了。順其自然吧,他這個年齡似乎也應該是在好奇與探索中成長的。他應該有自己的探索世界和思考的方式,而不應該被我“捆綁”起來。

        在我們的生活細節中,我們是不是經常用一定的“標準”來綁架身邊的人呢?顯然,我說的捆綁不是物理意義上的,而是抽象意義的。我們總是覺得,經過我們自己思考的東西就是正確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覺得自己的東西是至高無上的。在潛移默化之間,我們將自己的的所謂的標準“綁架”身邊的人。特別是我們的孩子。我們的老師會給各種各樣的作業。由於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或者是因爲孩子對事物的理解方式不同,他可能會有不同的思考。但我們似乎用一些看上去很權威的方式壓抑了這樣的思考。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的內心對孩子的安全特別重視。有一次,當小傢伙騎着自行車耍着某些他“自創”的動作的時候,我提心吊膽的,總覺得他會出事。事後,我也會和孩子反覆強調,安全安全。在做這樣的事情的時候,我們保守地強調安全的時候,也許在不知不覺中壓抑了孩子探索的機會。例如,當孩子騎着自行車希望到他沒有去過的地方時候,年齡已經達到十歲的他應該有一定的安全意識和交通規則意識了,在和他確認之後,實際上是可以讓他去嘗試的,甚至可以讓他獨自去嘗試。嘗試意味着有新的收穫。有些收穫,可能是我們作爲家長無法預見的。

        毛毛細雨開始下起來了,我仍然停留在這條並不寬敞的鄉間水泥小路上。兒子也還沒有回來,我心裏有一些擔憂,但這樣的擔憂似乎可控。於是,我索性開始欣賞周圍美麗的景緻來。儘管我自己的人生道路還面臨各種各樣不確定的因素,但短暫的放鬆,可以讓我內心的壓抑得到必要的宣泄。

        遠遠地,我看見小傢伙自信地騎着自行車回來了。他非常得意,大概是因爲在騎行過程中找到了新的樂趣。在細雨濛濛之中,我忽然覺得,這點小雨算什麼呢?與其讓孩子成爲溫室裏的豆芽菜,還不如讓他在歪念野一野,這樣,他或許成長得更加健康一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