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愚蠢的事情,就是讓孩子和自己疏遠

作者:逗逗

重男輕女的思想,就像是有些父母與生俱來的本領一樣。

朋友告訴我,雖然她是獨生女,但是就算只有一個且也是個女兒,跟兒子也是不一樣的。

如今她已經大學畢業,常年在外工作,她完全不想回到父母身邊。

因爲害怕被父母索取、被父母榨乾。

她的爸媽奉行喫光用光,過了今天不想明天的思想,今朝有酒今朝醉,活在當下。 

因爲她爸媽覺得:“反正沒有兒子,反正不用給女兒蓋房子,也不用給女兒準備彩禮,不像生兒子那麼麻煩。養個女兒,只要養到18歲,任務就完成了,以後就不能給女兒花錢了。”

於是他們家,成了全村房子最破的,家裏最窮的,抗風險能力最低的。

朋友的媽媽媽曾經親口說:“如果我們家有兒子,肯定不會這麼過日子了,得給兒子攢錢。” 

我朋友大學畢業了,能賺錢了,她的父母就找她開口要錢,說要補貼家用。

彼時,我朋友剛出來實習,人生地不熟,拿着2500的實習工資,要租房要坐車要喫飯,窮得叮噹響。

她的爸媽,沒有問過她過得好不好?也沒有問過她錢夠不夠用?

只會問她“什麼時候把錢打過來?”


我朋友也曾經給爸媽打錢過,只是,她有一天突然醒悟了:一旦錢給了爸媽,自己有個三長兩短的,就完全沒有依靠了,沒有人能指望得了。

再者說,爸媽其實還年輕,都還能賺錢,他們靠自己都能活得非常好,根本就不差自己的那一點錢。

當意識到了這兩點之後,她開始跟父母減少金錢上的往來,哪怕父母找自己索要錢,也選擇了拒絕。

對於我朋友重男輕女、不作爲、沒積蓄的父母,再看看那些重男輕女的另一種家庭,反倒是父母有所作爲,幾乎閒不下來。

因爲養了兒子,作爲父母的,兒子結婚要彩禮,還得給兒子蓋婚房,老了不能給兒子添負擔。

重男輕女的家庭,爲了兒子的未來,父母都豁出去了,跟不要命一樣。

哪怕60多歲的高齡了,還堅持打工賺錢,只要能賺錢就行。

我朋友說:“你別看他們穿得寒酸,但是,要他們突然拿出20萬塊錢,他們是非常有可能拿得出的。”

這一類的父母,把攢了一輩子的錢都給了兒子,兒子也知道凡事都有父母兜底,所以,也就養成了自私自利的德行,把自己視爲全家的祖宗,把父母的付出視爲理所當然,沒有感激之心。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男生,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手足之情也相當冷漠。


我身邊有一對姐弟,雖說就相差2歲,但,姐姐對弟弟的憎惡,幾乎從小就有。

因爲弟弟自私、愛打小報告、有零食不跟姐姐分享、爸爸媽媽給的好東西,他選擇自己獨吞不讓姐姐知道。

久而久之,作爲姐姐的,也就知道自己不被爸媽疼愛,爸媽只偏愛弟弟一個人。

父母長輩的這種導向性教育,無形之中直接造成孩子之間親情冷漠。

總有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實際上,爸媽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沒有經驗,也沒有人告訴他們要怎麼做一個負責任的父母,他們確實沒有成爲合格的父母。

可能當爸媽還小的時候,他們的父母忙於生計,家裏孩子多,無法全部都悉心照顧到,也沒有好好用正確的方式愛他們,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三觀。


這也就導致,爸媽升級成爲父母之後,他們只能沿用別人對他們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孩子。

餘秋雨在《借我一生》中說:

“人生的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人生的選擇。”

什麼樣的選擇,也就有了什麼樣的結果,因果循環,人生循環往復。

父母選擇了愛孩子,孩子也必然善待父母。

父母選擇了冷落孩子,孩子在情感上也就與父母疏遠了。

《戰國策》的《觸龍說趙太后》中說道:“父母愛子,則爲之計深遠,子亦同之”。

意思是: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就會給他想到他的未來,希望自己的孩子一路上順風順水的過下去,孩子長大後也會像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

想要溫馨、良好的家風,不是靠孩子的單方努力即可,也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努力。

愛,需要雙向奔赴。

-END-

作者:逗逗,專注研究兩性婚姻。

聲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私聊逗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