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衰老·死亡》讀書營之《西藏生死書》問11/16

/《西藏生死書》問11:你有過陪護臨終者的經驗嗎?如果有,你從那個經驗裏收穫的最大學習是什麼?如果沒有,你想過去獲得這種經驗嗎?/

    那兩年裏,我沒有專職陪伴父親。但隔三差五也回去看望他,他化療的時候去醫院給他送喫的。父親不善言辭,母親負責照顧他,身體難受時,只會對母親發脾氣,母親看到我就訴苦,抱怨父親,抱怨她在幾十年裏所遭受的一切。我感覺我的很多精力都用來陪伴母親了,儘管並不愉快,母親抱怨父親的行爲我很不理解,我們都知道父親活不了太久,他所患的癌症類型五年生存率幾乎爲零,這時候不去珍惜相處的日子,抱怨那些過往做什麼?那時候面對不了死亡問題,不敢和父親討論這個話題,母親也不允許我們說,父親其實隱約明白,偶爾提起話頭,必然會被母親驚恐地駁回去:你不會死的,能治好的。現在我知道,母親拒絕接受死亡這件事。不過現在想想,母親對過往生活的抱怨,換個時空和語氣,就叫嬌嗔,這或許就是她面對結束的方式:讓一切陳珂泛起。只是這是她一個人的獨舞,父親沒有參加,我也沒能理解。

    父親去世前一個月,我問他有什麼願望,他想去天安門,我們就安排了一趟北京行,他很開心,但是回來之後身體惡化,喘氣不太好。去世前兩天,我回去看他時,跟他聊起死後有什麼想法,他說他要讓我買墓地,老家老人去世很多都是自建墓地,父親想讓我給他買現成的,買現成的可能在他心中代表着某種享受,我同意了。我回了上海,兩天後獲知父親的去世消息,其實很突然,他不是死於病發,而是死於醫療事故。我沒見過比他更慘烈的死亡,並不是因爲其他,而是因爲可能他在心裏已經預演起死亡過程時,沒有人可以和他討論(真正老者死亡時去世老人之間互相看望時會相互討論,可是父親纔剛過50,不夠格稱爲老人,所有人覺得能治好,似乎戳到了不僅死亡這一個痛,周圍人都不自覺迴避,包括我),最後身體因爲治療而虛弱,其實他心裏有數,治療讓他離死亡更近,但是他沒有膽量放棄治療自動死亡,因爲想要活着的願望一直還在。可能還在心裏算着時間,但他根本沒有被賦予經歷臨終的權利。從心理上來說,什麼也沒結束。無論是他的心理上還是我們的心理上。

    父親的去世對我最大的感觸是:死亡是需要討論的,無論身前事身後事,還是死亡的過程。情感也是需要被表達的。父親說過他的遺憾:這輩子沒有花夠錢,我記得很清楚,但沒人能和他討論這是怎麼回事。他這一生經歷了什麼,揹負着什麼,從親身父母、收養父母那裏都獲得了什麼,他是怎樣走過自己的一生,有哪些遺憾,哪些驕傲,哪些惦記的人,都沒有談論過,也沒有被鏡映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