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荣:“引碑入草”只是一种探索!若将此作为评判标准,那就是对创作者的“强奸”!

首先说明两点:

一,这里的“草”,在此专指“大草”。

二,碑,魏碑。

三,“引碑入草”作为一幅作品中“诸体杂糅”的现象,不是特指。

碑,讲究朴厚雄强,古拙劲正。而“草贵流而畅”。

相对于小草,大草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最难辩识,可谓唯见神采,不见字形。它的线条是流动的,连绵的。它形诡势奇,变幻莫测,“无色而有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它在诸书体中,最具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大草作品里面强行加入魏碑的方折苍茫雄浑古拙……之笔是今人的想法,也算是一种创新吧!古人并非如此。偶然之笔另当别论。

当然,艺术创作中的所有探索性的尝试都应该去鼓励,至于正确与否留给时间去检验。但这不应该成为一个审评的标准。目前有不少书家认为,在大草中要加入魏碑的笔法,否则就是单调乏味!以此类推,一幅作品中必须要有碑帖多种笔法呈现才能显出作者的高水平!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好多人在创作一幅作品时便有意识的,尽可能多的表现出不同古代书家的代表性笔法、个性化艺术语言或者其成熟的独特风格!当然,这种“大杂烩”如果彼此之间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就很可取,否则是要减分的。尤其提倡在大草中强行加入一些魏碑的方折、绞转,以此来调剂大草中频繁的圆转流畅之笔。否则就是一种缺失,就是一个缺点!

多余的话不说了!一起来看看两千多年书法史上留下的经典大草作品(局部):


例如,一碗兰州牛肉面里,萝卜、香菜、蒜苗、牛肉的糅合就非常完美!这是经过长时间证明了的。如果再加入些许油泼辣子,那就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试想,在兰州牛肉面里面加入新疆拉条子常用的番茄酱,那就适得其反了!同样,川湘菜糅合并无多大的违和感,但将其与粤菜宁波菜糅合到一起就显得不伦不类了!

所以!

所以,“丰富”的前提是各因素之间必须要协调,没有违和感。强调“丰富”本没错,但一味地考虑“众美”,就要失去最可贵的“精美”了!

涉猎广泛的前提最好是能精研其一!

纯粹一点,精致一点,“多能”相比“一专”,或许更好!


宋小荣于金城

2022年3月13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