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榮:“引碑入草”只是一種探索!若將此作爲評判標準,那就是對創作者的“強姦”!

首先說明兩點:

一,這裏的“草”,在此專指“大草”。

二,碑,魏碑。

三,“引碑入草”作爲一幅作品中“諸體雜糅”的現象,不是特指。

碑,講究樸厚雄強,古拙勁正。而“草貴流而暢”。

相對於小草,大草有其獨特的藝術語言,最難辯識,可謂唯見神采,不見字形。它的線條是流動的,連綿的。它形詭勢奇,變幻莫測,“無色而有畫圖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它在諸書體中,最具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大草作品裏面強行加入魏碑的方折蒼茫雄渾古拙……之筆是今人的想法,也算是一種創新吧!古人並非如此。偶然之筆另當別論。

當然,藝術創作中的所有探索性的嘗試都應該去鼓勵,至於正確與否留給時間去檢驗。但這不應該成爲一個審評的標準。目前有不少書家認爲,在大草中要加入魏碑的筆法,否則就是單調乏味!以此類推,一幅作品中必須要有碑帖多種筆法呈現才能顯出作者的高水平!在這種思想的引領下,好多人在創作一幅作品時便有意識的,儘可能多的表現出不同古代書家的代表性筆法、個性化藝術語言或者其成熟的獨特風格!當然,這種“大雜燴”如果彼此之間相互協調,相得益彰就很可取,否則是要減分的。尤其提倡在大草中強行加入一些魏碑的方折、絞轉,以此來調劑大草中頻繁的圓轉流暢之筆。否則就是一種缺失,就是一個缺點!

多餘的話不說了!一起來看看兩千多年書法史上留下的經典大草作品(局部):


例如,一碗蘭州牛肉麪裏,蘿蔔、香菜、蒜苗、牛肉的糅合就非常完美!這是經過長時間證明了的。如果再加入些許油潑辣子,那就達到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試想,在蘭州牛肉麪裏面加入新疆拉條子常用的番茄醬,那就適得其反了!同樣,川湘菜糅合並無多大的違和感,但將其與粵菜寧波菜糅合到一起就顯得不倫不類了!

所以!

所以,“豐富”的前提是各因素之間必須要協調,沒有違和感。強調“豐富”本沒錯,但一味地考慮“衆美”,就要失去最可貴的“精美”了!

涉獵廣泛的前提最好是能精研其一!

純粹一點,精緻一點,“多能”相比“一專”,或許更好!


宋小榮於金城

2022年3月13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