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有多大?李叔同的一番話,引領豐子愷最終成爲藝術大家!

(原創文章,歡迎閱讀,抄襲洗稿必究)

文|諸神的恩寵

前不久,金星的一段視頻火了。

視頻拍攝於2018年,是金星參加牛津中國論壇時的講話。視頻裏金星談到,藝術教育對人的影響是終身的。遇到好老師,學生將受益一生。

而目前的情況是,很多老師的藝術素養並不高,藝術教學已淪爲謀生工具,老師根本沒有能力去培養學生。

那段視頻不長,卻一針見血地指出什麼是真正的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是對人性的啓蒙。如果藝術教育者自己都沒有靈魂,又怎能指望他去培養出有靈魂的藝術家呢。

說到這,我想到了藝術家豐子愷和他的恩師李叔同的故事。

豐子愷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漫畫家、教育家和作家。他的漫畫貼近生活,生動有趣,雋永悠長。他的散文真實細膩溫暖,充滿濃濃的人情味。

豐子愷能走上藝術道路,與李叔同有直接關係。在散文集《率真集》裏,豐子愷詳細講述了他與李叔同的師生情緣。

李叔同總是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深深影響着學生。這種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正是今天的老師們最欠缺的品質。

01與李叔同的師生情緣

豐子愷一生視李叔同爲恩師。

這“恩”從何來呢?

原來,豐子愷能踏上繪畫之路,最終成爲藝術家,李叔同功不可沒。也可以說,沒有李叔同,就沒有後來的豐子愷。

1898年,豐子愷生於浙江嘉興石門灣。

他從小聰慧過人,十六歲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在這所學校,他結識了自己一生的貴人——李叔同。

李叔同出生於津門鉅富之家,早年間留學日本。回國後,他同時在杭州和南京兩地任教,分別教授美術和音樂。

一天晚上,李叔同無意間看到豐子愷的習作後大爲震驚。他教過很多學生,卻從來沒發現誰像豐子愷那麼聰慧,進步如此之快。

隨後,他把李叔同叫到跟前,推心置腹地和他長談了一番,還給他了一些實用建議。

那晚李叔同的點撥,後來成爲豐子愷一生的財富。正是那些話,讓豐子愷下定決心,要把此生都獻給繪畫事業。

李叔同對豐子愷的影響,不止是藝術領域,在爲人處世方面,他同樣給豐子愷做出了表率。

李叔同從心底裏尊重每一位學生。他上課時,一不擺架子,二不以權威壓人。

課堂上,有的學生看閒書,有的做小動作,有的不小心放了個屁。

無論學生做什麼,他從不生氣,依舊是認認真真地講課。下課後,他才用恭敬而謙遜的態度提醒學生們,以後要多注意。

作爲學生,豐子愷最敬佩恩師兩點:一凡事都很認真,二多才多藝。

李叔同做什麼都很認真。這種認真,源於他對自己人生的篤定。

留學日本時,他剪了辮子,穿燕尾服,讀《莎士比亞全集》。

回國後,他穿長袍馬褂,腳踏布鞋,一副老師裝扮。

學佛後,他剃光頭,身着僧衣,每日研究佛法。無論做什麼,他都認認真真。這種對自我負責的認真態度,也深深影響了豐子愷。

另外,李叔同還是中國近代少有的通才。

年輕時,他反串出演戲劇《茶花女》,爲歌曲《送別》填詞。中年時,他愛上了繪畫和金石篆刻。到了晚年,他的書法自成一派,別具韻味。

李叔同出家爲僧後,很多人都不理解,爲他感到惋惜。

豐子愷卻很理解恩師的選擇。他知道,恩師皈依佛門不是消極避世,而是實現人生理想。


弘一法師修的是難度最大的南山律宗,他就是要讓世人看看,學佛不是故弄玄虛,而是真修實幹。


1942年,弘一法師在泉州圓寂。當時,豐子愷正在逃難的路上。


得知恩師去世的消息後,他沒有哭。他解釋說,當他得知人終有一死時,他就已經在內心哀悼過恩師了。


豐子愷繼承了恩師的做事風格。弘一法師圓寂後,他發願要爲恩師畫一百幅畫像,寄給各省信仰他的人以示紀念。後來,他真的做到了。


豐子愷和李叔同的師生情緣始於繪畫。同時,李叔同平等、博愛、包容的教育觀,也讓豐子愷受用無窮。


02一生奉行愛的教育


豐子愷出生書香世家。


其父是清末舉人,豐家還經營着一間染坊店,家境殷實。


豐子愷出生前,其母一連生了六個女兒。作爲豐家的頭一個男丁,豐子愷自然成了全家人的寶貝疙瘩。


看豐子愷的幼年經歷,常常覺得,他就是現實世界裏的“賈寶玉”。


他剛六歲時,父親便開始親自教他讀書識字。祖母、母親和姐姐們都極疼愛他,連染坊店裏的夥計們,都不敢怠慢這位少東家。


一次,豐子愷和染坊店裏某個夥計的兒子玩耍。兩人嬉戲時,豐子愷不小心摔了一跤,頓時額頭鮮血直流。


這可把那個男孩嚇壞了,從此他對豐子愷越發好了,有什麼好玩的,都會讓給他先玩,兩人的關係也更加親密。


正是因爲擁有幸福的童年,豐子愷一生都發自內心地熱愛兒童、尊重兒童,欣賞兒童。


豐子愷和妻子徐力民一共生育了六個孩子,還收養了一個女孩。

豐子愷打心底裏羨慕小孩的天真爛漫。他覺得,人越長大越猥瑣,守住童心,比什麼都珍貴。

豐子愷自己就童心未泯。他的許多漫畫,都是以孩童爲題材創作的。


無論孩子們怎樣淘氣,在他眼裏,都是生活情趣。


比如,兒子瞻瞻不小心摔碎泥人後,樣,哭得撕心,像世界毀滅那樣。


女兒阿寶會把自己的小鞋子脫下來,給凳子腿套上,還高興地叫嚷:“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


在豐子愷的漫畫作品中,我們能感受到濃濃的愛和慈悲。


這背後,離不開李叔同對他的影響。


當年,李叔同的一番話,讓豐子愷最終成爲藝術家。


多年後,豐子愷傳承了恩師的教育理念,把自己的兒女們個個都培養成了棟樑之才。


藝術教育,是人性的啓蒙。這纔是藝術教育的精髓所在。

 03藝術教育就是要恢復人的天真


近些年,社會上很流行藝術療愈。


其實,早在大半個世紀前,豐子愷就已經有過相關的論述了。


作爲藝術家,豐子愷興趣廣泛,對各種藝術形式都有深刻而獨到見解。


他曾把藝術比作一個園林。


在這座園林裏有十二處景色,每一處景色就是一門藝術。比如,書法、繪畫、文學、音樂、攝影,雕塑等。


而他自己呢,就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大衆一步一景地參觀這座藝術之園。在這十二處景色中,他尤其偏愛書法,繪畫和文學。



豐子愷認爲,藝術有三個作用。第一,讓人心靈自由。第二,恢復人的天真本性。第三,讓萬物歸於平等。


他一直強調,人是藝術作品的創作者,藝術作品是人思想的產物。因此,人和藝術作品之間是相互成就的關係。


藝術創作的基礎是“真”。如果把藝術比作一個鼎,那“真、善、美”就是撐起這鼎的三個足。“真善生美,美生藝術”,真善美三者缺一,都不能創作出真正的藝術品。


藝術家本人,一定要真實真誠,不能有半點做作與矯飾。否則,絕創作不出優秀的藝術作品。


藝術源於生活,而非廟堂。藝術是爲人服務的,優秀的藝術作品能喚醒人靈魂深處的真善美。所以,豐子愷主張,藝術作品要儘可能接地氣,讓普通人也能看得懂。


豐子愷,人如其畫,淡雅雋永,深邃溫暖。


巴金曾評價豐子愷:“一個與人無爭、無所不愛、一顆純潔無垢的孩子的心。”


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說:“任何瑣屑輕微的事物,一到豐子愷的筆端,就有一種風韻,不可思議。”


從小在充滿愛的家庭氛圍中長大,又有幸受到好老師的提攜,養成了豐子愷慈悲的天性。面對世間萬物,他總能以悲憫之心對待。


願每個人都能從豐子愷的藝術作品中,品味出生活的恬淡與美好。


 (完)


作者介紹:諸神的恩寵,寫作者,多平臺簽約作者。本文爲原創文章,抄襲或洗稿必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