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活中的語言暴力,說不

你所做的日常可能是別人眼中的不同尋常。這種認知差異產生的原因是帶有評價的觀察所造成的。就是說,我們看到一件事物的時候,已經給它做了評價,定好了標籤。用這種態度去觀察事物的結果,是隻能看到自己想看到和定義了的東西,而忽視掉那些看不到但事實存在的東西。

比如說,當我們看到按時出現在桌子上的晚餐,沒有昨天菜品豐富的時候,有的人可能會嘟囔一句,今天怎麼這麼湊合,卻沒有發現垃圾桶裏多了一個創可貼。事實上,家人手受傷了還在堅持做飯,卻沒有被看到。當然,有的人會發現異常,然後詢問原因,得知情況之後噓寒問暖。

相比之下,後者可能更受歡迎,更容易溝通交流。因爲後者有細緻入微的觀察和不先入爲主的評價。

我想到《非暴力溝通》中老克說的一句話,“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你我皆凡人,顯然評論他人是人性和本能。

比如說,我最近迷上了禪繞畫,經常坐下去不起來,一畫就是半天。家裏人表示不理解,你畫這個有什麼用?再畫還得去配眼鏡,太費眼睛,太費水筆,太費凳子了。

我問家人:

“那如果我去跳廣場舞,是不是就顯得正常一些?”

“對呀。一坐那麼長時間,關鍵這也不是啥正經畫,畫也畫不出個名堂,你也沒那個細胞,別浪費時間......”

看着對面一張一合的嘴脣,我有一種深深的窒息感。

爲什麼不問一問,我爲什麼要畫禪繞畫?

爲什麼不問一問我爲什麼沉迷其中?

爲什麼對我有那麼多的不和否定?

因爲,對方說話的目的就是爲了表明自己的觀點,爲自己的觀點而戰,至於你做了什麼,不重要。面對這樣的語言暴力,應該怎麼做呢?

大聲而平靜說出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需要。

你自己不說別人怎麼會知道你是怎麼想的?況且你說了對方還有一種可能,根本就沒聽進去。但說出來是主動有效的溝通方式,這樣就打破了完全一言堂的局面,爲自己爭取了交流的機會。至於結果取決於雙方後續的溝通交流。若是不溝通肯定是沒有結果和改觀的。

因此,對於生活中那些總能令人產生痛苦,不安的詞彙和語句,屬於語言暴力。不論性別,都要產生警覺和批判意識。

引用盧森堡博士的話說:“如果我們只想改變他人,以使他們的行動符合我們的利益。那麼,非暴力溝通並不是適當的工具。

生活中的習以爲常並不表示事實應該如此的。

生活中的不同尋常也並不代表事實不該如此。

用心,不帶評判地去觀察,並分辨它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