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故事(10.20)

    隨着課文的開講,今天是挑戰新要求的一天。作業從以前的寫拼音紙和田字格,變成了帶拼音寫生字組詞;課程安排從以前的上午拼音下午生字變成了上午講課文,下午複習拼音。一早就從朗讀指導到認識文章體裁的不同(第一課是個小散文,第二課就是兒歌),到初步認識比喻句,到疊詞的運用分別進行了初步講解和滲透,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講課文注重的是感悟和理解,挨個輪讀的時候不多,更多的考驗在於孩子肯不肯聽、會不會想、有了想法敢不敢說。實現目標最快的辦法就是把每篇課文都背過,自己想不到能照着書說就是最好的積累,時間長了自然就能靈活運用了。

    今天也有提問,是猜謎語和想象遊戲的時候。多數同學學得正帶勁,反應快的等不到舉手就紛紛搶答了,不聽的和反應慢的則最怕被叫到,站在那裏答不出實在很尷尬。走神的怕被批評,不會的最怕被嘲笑。這讓我想起,很多家長都懇請老師“你多提問他”,可是如果孩子不聽或者不會,根本不舉手,老師勉強提問除了使孩子難堪也沒什麼作用。所以還是果斷提問了認真思考勤舉手的。表現的機會本就該自己爭取!如果誰再讓我提問她家孩子,我就告訴她,讓你孩子在家先把內容預習會了,課上常舉手自然有機會。這周發現還真有家長囑咐孩子必須舉手的,結局是孩子每節課都舉手,我叫到他的時候就站着不說話,白耽誤工夫。這周都過去四天了,提問了一場啥也沒回答——不知這算不算完成了家長的任務。

      今天的小插曲是課間我帶孩子們出門,一個孩子問:“道法老師是不是校長?”我認真地回答:“劉老師是我們學校的副校長。”她接着問“正校長是誰?”我告訴她校長姓陳。她說要去給校長送禮,是一個大大的紅心。我笑着告訴她校長不認識她,大約也不會收。她馬上回答:“要是校長不收,我就轉送給你吧。”

“給校長的禮物我可不要!”

“這麼大一顆心呢,又這麼漂亮,你爲什麼不要?!”

“別,我沒處放!”……

    從她這裏,我忽然感覺小孩子看似簡單,其實知道好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甚至懂得的比我們還多。說不定早就把家長和老師“拿下”了也未可知。不然,有的家長根本沒和老師說過話,爲啥就已經滿肚子不滿意了?恐怕那個中間挑事的孩子就“功不可沒”。拿下就拿下吧,也好,早認輸早輕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