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淝水之戰

苻堅號稱八十多萬大軍,爲什麼淝水之戰會敗給東晉八萬人呢?其中固然有戰爭中常用的計謀,是不是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呢?

苻堅重用王猛期間,王猛鐵腕從政,苻堅大力支持,二人通力合作,將混亂不堪的前秦治理的政通人和,糧食豐收,錢財充足,一派盛世景象。

不久,苻堅統一了北方,連續的勝利與領土的擴張,使苻堅的雄心也日益增長,統一全國的念頭終於使他不顧衆人的勸阻,在公元383年,發動了與東晉的戰爭,也正是這次戰爭,使前秦衰敗,本已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苻堅也在兩年後被叛將殺死。

淝水之戰,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這次戰爭除留下教訓,也留下了好幾個成語: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踉踉蹌蹌、疾風掃落葉。

我們先說教訓:苻堅輕敵大意,自我膨脹,不聽勸告,認不清形勢,急於決戰等都是他失敗的因素。

再說成語:苻堅準備伐晉,下屬勸阻,苻堅說自己有百萬大軍,光是把馬鞭投進長江,就足以截斷江流,此之爲“馬鞭斷流”。

兩軍交戰,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迎戰,可先頭部隊首戰便被打敗,苻堅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紮的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上遍野的士兵。接着,秦軍被徹底擊潰,苻堅倉皇而逃。後人根據這段史詩,造出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淝水之戰晉軍收復壽陽,謝石和謝玄捷報飛傳建康。當時謝安正在下棋,送走客人,回到內宅,他高興地跨過門檻時,險些摔倒,把腳上的木屐的齒都碰斷了。這就是“踉踉蹌蹌”和“折屐齒”的來歷。

苻堅不顧文武百官的反對,認爲打東晉是疾風掃落葉一般,結果慘敗。於是有了“疾風掃落葉”這一成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