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每日家庭教育分享】——如何保持穩定積極的情緒?

在整個家庭教育過程中,我覺得保持穩定積極的情緒,學會正確的教養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人的情緒很神奇,在心理學上專門有一個獨立的分支在研究情緒,心理學研究知情意行,知就是我們的認知,我們怎麼看待這個事情。比如我們認爲孩子打翻牛奶這件事情是很糟糕的。事情是什麼?孩子打翻的牛奶。結果是什麼?我們認爲很糟糕,我們要發脾氣。所以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叫ABC理論。A就是事情:孩子倒了牛奶;C就是結果,我們很生氣,把孩子訓了一頓;取決於什麼呢?取決於中間的B,B是信念,即我們認爲這是很糟糕的事情,浪費了糧食,破壞了勞動成果。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B換一換,也許孩子根本不知道這盒牛奶有多重所以才灑。那這個時候你的C也就是結果,是不是就會改變了?

美國有位特別著名的媒體界大亨,他說他小時候有過這麼一個經歷,他從冰箱裏面拿牛奶。美國的牛奶都是大桶裝的,結果他沒拿好,一桶奶全灑地上了。然後他就特別害怕,他媽媽從廚房走出來說:“哇塞,這是牛奶的海洋,你現在可以在牛奶的海洋裏游泳了。”孩子很驚訝,他確認媽媽沒有生氣以後就開始在地上打滾,各種爬各種玩,結果把全身都搞得黏糊糊的,玩了大概十分鐘以後。媽媽說:“來吧,我們現在開始收拾殘局。”她讓孩子去把自己的衣服打掃乾淨,把自己打掃乾淨,把地上的牛奶打掃乾淨。但是孩子太小還不會,問媽媽該怎麼辦。他媽媽說:“咱們一起想辦法吧,你可以用什麼來清理自己?”孩子說洗澡,好,你去洗澡;可以用什麼來清理這些衣服呢?孩子說可以放到洗衣機裏去洗,怎麼使用洗衣機呢?媽媽教你。可以怎麼樣清洗地上的牛奶呢?用抹布,用拖布,還可以用紙巾,我們一起來弄。所以這個孩子就在媽媽的帶領下,一個一個的去學習解決問題。都清理完以後,媽媽又把他帶到了後院,拿了一個牛奶那麼大的桶,在裏面裝了一桶水,跟他說:“來,你掂一掂,要用多大勁才能拎起它,並且保證它不倒”。這個孩子把牛奶拎起來說:“媽媽,我要用這麼大勁才能不倒。”媽媽說:“那麼你記住,下次你從冰箱裏拿牛奶出來的時候就要用這麼大的勁。”

大家會發現,當我們的B有變化,並且帶着孩子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的時候,這個C就會發生不一樣的結果。你不用總是對這個事件去生氣、去憤怒、去發脾氣。所以當孩子有問題的時候,我們先學會去調整我們那個B。保持積極穩定的情緒是需要一直不斷學習的過程,即使像我學了這麼多年心理學,該生氣我還是會生氣。

我們當媽媽都是第一次,我們也不用做100分的媽媽。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其實做60分的媽媽就好,是剛剛好的媽媽,不用去追求完美。你會發現追求完美的過程是很辛苦的過程,當你追求完美的時候你也希望孩子完美,你就會很焦慮。所以我們放鬆一點,60分就可以了。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會發現他們提的很多問題,並不是家長當下就可以解決的,你也需要思考怎麼跟他說話,你也需要去承接他的情緒。比如,我跟我女兒之間關於情緒管理的事情,我從她3歲到10歲做了7年。我女兒是屬於敏感,反應強度大,脾氣也大的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玩積木或者玩東西,她做不好之後會發脾氣,她會把玩具推倒,然後跟你一直哭。然後,哪怕就是僅僅一點點的嘗試,她都不願意再去做。類似這種現象,伴隨我跟我女兒一直從3歲到現在10歲,我才慢慢地感受到她可以去承受這些問題,並且還會開玩笑了,還會自嘲了。有一次她拉二胡,拉着拉着就拉不好了,她馬上就要發脾氣了,她自己能感覺得到。然後她突然叫了一聲,然後笑着說“我緩解一下情緒”,她是找到了一些方法去面對情緒這件事了,這個功課是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去做的。

彆着急說我一定要做一個完美媽媽,自始至終地保持溫和,真的做不到,所以咱們如果發脾氣了,就承認錯誤,然後一起去面對。我兒子就屬於那種只要我跟他說sorry,他一定會哭的孩子。因爲他會覺得我委屈他了,但是他會先跟我道歉,我再跟他道歉,我告訴他,我們剛纔都沒控制住情緒,其實大家都有這種過程。我想跟媽媽們說,不苛求自己,因爲我們挺辛苦的,我們在育兒的過程中要學會跟孩子一起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