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每日家庭教育分享】讓孩子成爲獨一無二的自己——什麼是正確的#教養方式?

教養方式在心理學上大概分爲5種。

第一種就是我們知道的溺愛型,溺愛型就是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想什麼買什麼。父母絕對不會違逆,你要提出來就滿足。

第二種叫專制型,專制型的爸爸媽媽最牛,我說一你就得做一,我讓你往東走你就不能往西走,我讓你現在、馬上、立刻幹什麼,你就得幹什麼,不允許你有自己的想法。這種類型的父母裏有很多都是高知,還有很多爸爸媽媽都是老師。

比如小學、初高中的老師的孩子,他們心理健康的水平經常打折扣。因爲他們的爸爸媽媽在學校裏已經用盡了溫柔,回家只有嚴苛對待自己的孩子。心理學研究表明,自控力是一種可消耗的能量,就像我們的肌肉力量一樣,他在學校已經用過了,天天哄着陪着這些孩子,回到家面對自己的孩子就絕對不客氣,敢造次就揍你的這種感覺。這叫專治型的父母。

第三種叫做忽視型也叫冷漠型,就是孩子愛幹什麼幹什麼,別煩我,我也不管你。孩子說:“媽媽,你能陪我玩一會兒嗎?”媽媽說:“沒空。”“媽媽,你給我買個東西吧。”“沒錢。”反正你不要找我,跟我沒關係。

第四種教養方式,就是我們說的權威型也叫民主型,父母和孩子之間是有商量的,平等的,大家在一起可以友好共通的。

第五種教養方式,我們稱爲不一致型,就是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孩子幹什麼都行,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幹嘛嘛不行。

舉個例子(我之前分享過),有個人結巴,別人問他你爲什麼會結巴?他說有一天我爸喝醉酒了,回來問我,他和齊天大聖誰厲害。我說齊天大聖厲害,然後他就打了我一嘴巴說,你爸才最厲害呢!第二天早上我爸酒醒了,又問我他跟齊天大聖誰厲害,兒子說,爸,你最厲害。結果他爸又給了他一巴掌,說我怎麼能跟猴子比呢?人家還會72變呢!他說從此以後他就不太敢說話了,說話之前他會想很久,所以他就變得結巴了,因爲他不知道哪個纔是正確答案,怕說錯。

再比如,當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孩子考60分,父母說沒事兒,你有潛力。當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考98分,他們也會罵孩子,說你怎麼才考98分?那兩分差哪了?

我們真的需要保持一個很穩定的狀態,否則這個孩子會非常非常沒有安全感,因爲他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就觸雷了,不知道你的心情什麼時候好,什麼時候壞。

以前我認識一個男孩,他是做早教的指導師,一個非常優秀的男孩,大家都很喜歡這個指導師。可是他特別自卑,自卑到了極點,他不願意去談戀愛,也不能夠建立任何親密關係。

我問他什麼原因,他說,因爲他爸爸就是這麼一個喜怒無常又特別暴脾氣、專制的人。他每天放學回家就在門口去觀察他爸爸今天的心情,如果他在門口發現他爸爸臉色很沉,他就不敢回家,會先在外面跑,儘管他跑完了回家還得捱打,但是他也不敢放學就回家,他只有在他爸爸情緒好的時候纔敢進家門。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的生活過得有多可怕!中醫講,怒傷肝恐傷腎,這個男孩天天都在恐懼中度過,身體肯定不好,身體不好情緒也不好,怎麼有精力去學習?但是,這孩子特別努力,一直不停的在學,英語學的也特別好,本專業學的也特別好,但是他不敢碰任何的關係。

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可能做的那些小小的事情和決定,都在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尤其是在他們出生後關鍵的那幾年,要給到他們更多的支持和幫助……羅靜博士線下講座文字整理版 #羅靜博士科普心理學#[/cp]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