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作品

人生終極目標,就是留下一些值得自己讚歎,也讓別人流連忘返的好作品。

你和家人,親人,朋友,同事的關係的長久與和平,這是你的作品,該作品以你在人們記憶中的美譽度爲判斷標準。

你給公司創造的業績,對公司的影響力,對行業的影響力是你的作品,該作品以世界經濟各項指標的跟蹤,以及你對公司的貢獻爲基準,如巴菲特對伯克希爾,如傑克韋爾奇對通用,如喬布斯對蘋果。

你創作了一部驚世鉅作,在圖書館,圖書店暢銷,被翻拍成電影,並圍繞IP製作了很多商品,如J.K羅琳於哈利波特,如吳承恩於西遊記,這部作品的欣賞度,分享度,點評度是你的作品

所謂的作品,其實即是你在世界裏生存,通過行爲,創作,協作,分享,感受等等所留下的,可以追溯的,可以紀念的,可以保存可以分享可以欣賞的東西,畫面,思想,甚至是一段記憶。

作品是一段可以被多人,被世界共同參與,分享評論的一種載體。

我們在百度百科,或者維基百科搜一個人的時候,你就會看到,如喬布斯,XX年到XX年,蘋果公司創始人,創作了apple, ipod, next, pixel等公司。

這些東西,成爲衡量你價值的關鍵因素之一,即你有無留下作品,你有沒有給這個世界做過一些值得稱耀的事情



除了這一個“留下作品”這個大概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確定的事情是。

如何完成自己的作品?以及如何保證自己的“作品”流芳百世,造福人間?

因爲作品無數,但經典少數。我們要的不只是留下作品,而是留下屬於自己的經典,以此穿越時間,死而無憾。

如何完成自己的作品,其實很簡單,因爲它更多的是對自己的瞭解,發揮自己的能力即可。

你是怎樣性格的人,你的興趣愛好如何,你在哪裏生活,你掌握什麼語言。

你結合自身的基本條件做一些事情,做一些創作,這就是完成了作品。

比如你今天做了一道菜,煮了一鍋湯,你就完成了你的作品。

你學了一道題,打過了一關遊戲,你也完成了你的作品。

完成作品是很容易的,just do and get it done。


但是難的地方在於,如何讓你的作品流芳百世,如何成爲經典,如何成爲卓越。

如何讓你的價值,你的優點發揮到全世界,贏得大多數人,或者重要的一羣人的關心與讚賞,從而提升自己“作品”的價值。

這就涉及到了:

1.你得有個好的作品創作能力(任何能力都行,但是得好)

2.你得有足夠多的觀衆與粉絲(他們認可你,甚至爲你宣傳)

3.你這個作品有潛力觸達更多的人,且在他們心中產生長久的記憶和喜愛(如你是領導人,你的口號被寫成了著作)


梵高一生只畫畫,卻流傳千古,網紅天天刷火箭搞直播,卻一年就倒閉。

用“作品”這個概念來解釋的,其實是我們人一生的價值所在。

但是由於這個價值本就是比較多樣化的,變動的,所以很多時候,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生活,要怎麼度過纔算值得。

人們思考自己人生的價值,往往是單一的。

但個人覺得,如是要思考自己的價值,思考自己的“作品方向”,就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去思考:

1.我最大的優點有哪些(1個or多個)

2.我身邊人最喜歡我身上的優點有哪些(1個或幾個)

3.如果我拿一些優點出來放大,做點事情,是否會有超過我朋友的人喜歡?(傳播)

如我針對我的寫作,就可以按這樣的思路去思考一個作品:

1.我最大的優點:寫作

2.別人喜歡我寫作的什麼:真實,動人,區別於別人的洞察,詼諧平實的語言,偶爾結合時事,開拓思路

3.如果放大的話:或許會考慮寫一個記錄時事的分析長文,或是整理一個合集,出一本書

事實上,我下半年確實打算把過去的一些好文章收集整理下,弄一個散文集試試,看看有無市場,而一旦成功,它就是我的一個作品。

從個人能力,到分析受衆,再到思考市場影響,這就是我思考個人作品的一個思維邏輯。有一些類似於創業,思考市場策略的過程。

而你可以看到的是,一個人要完成一個作品,不僅需要對自己優缺點拿捏準確,更重要的是他必須分析判斷外部世界對自身優缺點的接受程度如何。

如果你也有自己的“作品想法”,做做看無妨。

一邊做,一邊調整,一邊學習,甚至你會發現你的作品比你想象的要容易,也可能比你想的要難,但是卻比你之前想的要更加具體,你清晰地看到困難在哪,以及知道怎麼解決了。

無論哪一個,你都有進步,你都離創作你的作品更進一步。




其實人生的價值,就在於,如何做自己的同時,被世界喜愛與需要。

太做自己,人會自我,自負,自私,盲目。

而太照顧世界,人又會失去自己的創造力,失去自己的話語權,變得附和,世俗。

出世,入世,要的是一種靈活與真誠,說白了需要的是智商高與情商高。

智商高,幫助你在你人生裏具有創作作品,提供價值的機會。

而情商高,幫助你披荊斬棘,讓你的作品和你的價值流傳人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