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塌下來,有高個兒頂着


最近,我開始漸漸戒掉一些對社交媒體的使用時間,因爲我發現網絡上的東西整體價值已經越來越低,雖然傳播性很強,內容很多,但你真要和線下一場音樂會或者一幅畫比,社交媒體也是完敗的。

不知是年齡到了,荷爾蒙含量下降了 ,還是我確實變得理性了,我最近的一大變化就是從思想上開始排斥那些短平快的東西,因爲無聊,因爲它無法激起我的思考,即大腦的活躍度。

一個短平快的東西固然有刺激,但看了10次之後,你一定會主動關閉它,因爲它無法展示一部作品創作的前前後後整個打磨過程,它只給你結果,一小撮的結果而已。

而隨着你對一個事情越熟悉,你反而會越渴望去追隨它的原因,這是好奇心和學習的表現,也因爲此,你會不滿足於只是收穫結果,你想要的更多瞭解一個事物誕生的過程和原因,這就是愛思考的好習慣,久而久之,你便離獨立思考更近了一步,人會變得理性,聰明,犀利。

所以我逐漸開始轉移我的時間到攝入高價值內容上,雖然很奇特的是,這個時代,真價值的東西反而無人分享,我本來以爲工具會幫助優質內容得到傳播,這一點是的,但是無法幫助的優質內容產出的頻率和數量。

世界上真正聰明的人愛思考的人然後還愛做內容的人就那麼點,我們不能太過分,要求李安每年一部電影,我們不能因爲自己愚蠢與懶惰且不願改變,而去要求優秀的人多照顧我們,安慰我們,鼓舞我們。

我們應該主動地去搜尋,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三思而後搜,點開你的微信,最上面就可以搜一搜。



這個時代無論是對我而言,還是對大多數而言,都是一個從未見過的時代,歷史上也沒有。

但我比較納悶的是,這個數字時代的亂世,居然連幾個靠譜的領袖也沒有。

互聯網的領袖們不知去向,曾經的中概股王者靠直播生存,諸多新能源大佬們互相博弈,人們表面以爲這是太平盛世,實則亂世戰國,各國因疫情觸發了經濟危機,疊加能源,國際政治的影響,可謂是又亂又難。

有人說未來屬於馬斯克這種科技創業者的,放在好時代看看還可以,在壞時代裏,在客觀下判斷,馬斯克這種人只是一個愛賺錢愛夢想的極客而已,我專門去看了馬斯克在美國電臺的採訪,他跟採訪者抽着大麻放鬆的樣子,跟什麼山西煤礦老闆下班後KTV醉酒高歌的狀態一模一樣。

企業家的形象,就是大男主,就是爽文男一,各種披荊斬棘,逆襲,突破,滿足人類一切快感。

但真正決定世界格局的,還是那些不見首也不見尾的各種家族,各種勢力,如權利與遊戲裏,坐在陰暗角落的那些權貴一樣,端着金色的酒杯,用殘留的味覺品嚐着世人的喜怒哀樂,殊不知,血雨腥風的日子又將到來。

美國和諸多發達國家的命運,大概率是繼續在分裂+騷擾各國中苟延殘喘,但是由於美國的背後是資本,資本是虛擬的組織,並非實體,個人覺得,美國真正代表美國的是好些個族羣,是一個類似議會般的組織。

而他們所輻射的區域除了發達地區以外,也有一些在亞洲,所以哪怕美國倒了,這片北美大陸垮了,這波勢力也不會消失,而是在其他方面,甚至在某些奇怪的國家裏,悄悄衍生,繁衍。

從資本的角度,從世襲制的角度,從教育的角度,甚至是其他的角度來講,美國所代表的資本主義不會消失,因爲它確實帶來的工業發展,經濟發展,科技的發展,只要人認可“發展”這一大思路,全球的人類就會在這個思路下繼續探索。

只是問題是,這種發展的思路究竟是以少數人利益爲重點,還是以大多數人利益爲重點,事實上聰明的資本玩家心裏一直都有自己的答案。


世界在變化與不變中不斷前進,哪怕是今年各地自然災害這麼嚴重的地球,也依然平穩地圍繞太陽公轉自轉着,當你從太空看地球的時候,你會看到一個乖乖的圓球,像上班族一樣,不斷地圍繞一個軌跡運動着,哪怕內心波濤洶湧,熱情四射。

所以我認爲,預期去分析極端事件,我們普通人或許更應該花時間瞭解這個世界的基本規律,從常識出發。

我其實特別希望有機會再去美國或者歐洲讀個MBA,順便感受下世界頂層圈子所關注的話題和思維方式,證明一下我的推測。

其實我認爲這個圈層的人依然很忙碌,忙碌着探索新的能源,爲人類可持續發展助力;尋找着新的醫藥技術,推動新的醫療革命,健康革命;也有在嘗試新的生活方式創新,元宇宙,遊戲,零售,消費等幾千年存在人類社會的內容,會伴隨着一系列世界的更新而得到迭代。

精英們與高層決策者們依然很忙碌,哪怕將近70%的世界被疫情停滯,他們依舊不停地佈局,組局,收穫和止損,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真相。

於是,聰明的人又開始動了起來,在疫情影響下的危機時代裏,最適合做的反而是修煉和讀書,以前的同事辭職以後去北京考研去了,也有家境好一點的,沒工作之後出國念研究所去了,很多人都在開始爲未來做準備了,這纔是高質量的卷,向外卷,而不是內卷,越卷越消耗。



打開手機,看到的到處都是疫情,乾旱,能源危機,金融危機;而關掉手機,到處都是跑步健身,讀書學習,投資和幹實事的人。

哪個纔是真實的世界呢?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

上一次世界危機的時候,我的覺察系統還未像如今這麼全面和發達,那時的我待在國外,跟同學們投身在課業的論文中和對未來若有若無的思索中,看不到自己未來3年5年的樣子,看不到世界格局的變化,看不到產業的變化,關鍵是我也不想看。

有時我會特別懷念那種無憂無慮的時光,從邏輯上來講其實挺傻的,但是和如今似乎“聰明很多”的自己相比,我發現聰明瞭也好懂很多也好,並沒有真的幫我提高多少生活幸福感,因爲你考慮的東西已經遠遠大於你所獲得的。

反而是學生時代簡單很多,每天下課了,去買一瓶飲料的日子都能讓自己快樂很久,因爲那個時候沒什麼消費慾望,整個人會更加追求自我感興趣的東西。

我也是在那段期間,看了,讀了,感受了很多從未了解的事物,一點點累積到如今的認知水平。

所以我很感激自己有過看世界的機會,這讓我總能在國內充滿一片主旋律聲音的時候,自己能去翻個牆,看看自己待過的國家,喜歡的國家,嚮往的國家,好奇的國家都在幹嘛。

看看這個世界是不是就是那一個樣子,看看這個世界的希望都在什麼地方,在哪裏出現,也看看這個世界可能比我們更加不幸的地方。


人生活的幸福我認爲一方面來自於客觀事實上的幸福,另一方面來自於自我對幸福標準的判斷和預期管理。

當天塌下來了,大多數人感到恐慌,焦慮,但如果你知道的多,認知水平高,你就會比別人多明白一點點的事實,比如天塌下來會有萬米高空的距離,這個距離裏有摩天大樓,有珠穆朗瑪高峯先接受衝擊,然後還有諸多高樓大廈,防禦措施來保護你,哪怕天塌到了你家門口,也有高個兒頂着,你要做的是留幾個雞蛋給人送去,好讓人家下次還願意幫你頂,增強鄰里關係,助人爲樂,和諧社會 。


自知是人最爲寶貴的財富,當我們身處榮耀時,或是出於焦慮頹勢時,自知都會幫我們回到正軌。

比如我最近打牌戰績一般,有段時間很焦慮,覺得自己是不是不該花那麼多時間打牌練技術,但直到我看了大師課說,一個業餘的人需要打到至少上萬次牌局,纔看得出是否有機會成爲專業牌手。

我再回頭看我自己的牌數,還不到1000,我瞬間就平靜了,我心裏就知道,原來我離想要的成果還有非常漫長的距離。

這種客觀的差距,其實並不會增加人的焦慮,它反而會幫助人更加理性地接受一些事實,然後再去改變一些事實。

健身如此,學習如此,投資如此,人生如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