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的妈咪

出走的妈咪

高温假在即,橙色预警下的广场,白天就象巨无霸锅盖,走火入魔钻进了太阳里一样,热得刺眼,无人敢逗留。

直到夜幕徐徐,随人海潮涌而入,仍沸腾不止,降温溅起一簇又一簇炫目的浪花。使人满满幻觉。

等走近一看,才认清原来市民躲了一天烈日,吹了一天空调。憋得慌,倾巢出动,到广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极尽其乐嗨皮。

确认扎堆的并非浪花朵朵开,原来是一脸稚气的娃娃坨及他她们的90乃至00后靓丽妈咪。

个个花枝招展,粉香扑鼻,秀发飘逸。极大的丰富了夏夜广场的内涵,成为层次分明,炫光溢彩的流动风景。

一波凑这边热闹,一波看那边咂舌,忙得团团转,希望不虚此行,看罢还要回乡下窝囊,规划未来,跻身城池。

没法统计,多少人围观娃娃舞蹈;若干是陪孩子练各种画技;有的标新立异,敦促孩子学打架子鼓;有强身健体意识的陪孩子跆拳道,有冒险精神的,竟然送三几岁的孩子加入到溜冰训练营,才学会走就练习飘?

当然,绝大部分是陪孩子尽兴打游戏,玩沙漏,钓磁鱼,扎气球,碰车,弓弩,跳床,套圈……

穿叉裆裤的玩游戏居多。没高要求,哄乖就行,每晚花十元二十没啥不可以,于是,行行人气爆棚。

吃辣萝卜操淡心,料想潜移默化,贪玩细胞就此优先激活了。绝大多数从此像钓鱼的猫不专注钓鱼,不追蜻蜓就逮蝴蝶……忘宗旨。小脑袋再也装不进关于励志的有益身心健康的大智慧。

广场浏览完人间百态,咫尺之遥回家路,想入菲菲中听到了麻将声,十步一馆,不是夸张,另种喧闹,取决嗜好。

原来这里分流了消遣的队伍。小到蹒跚学步,放地上自己趴着玩的乖孩子。给吃管喝有玩具,不影响放牧者玩就行。

有奶着薰陶襁褓的。怀抱娃儿,手上搓牌,两样不耽误。还有怀身大肚的孕妇,看来这是在胎教啊。难怪说小地方出大玩家,原来在潜移默化中。

以为有消停牌手,大家闺秀。殊不知人家麻龄更长。带个十多岁牛高马大的仔仔下麻将馆。看样子像姐弟俩,难以质信是母子?

这仔仔饭蚊子陪夜蚊子熬着,眼前立起一大课本,旁若无人、眉飞色舞、全神贯注。余光若探测到有人盯他,就老练地翻几页书夹住手机。

其实游戏画面,正揹着的玻璃门已出卖了他的虚伪。只是孩子鹤立鸡群的母亲不知道而已,因为不能分心,否则山崩地裂,塌方般输。

观者好奇心作怪,想确认具体点,看是玩切西瓜、削水果?还是玩更流行更高级的闯关……

没想到孩子警觉性强,感觉到了有人偷窥,立马翻书遮掩。难怪他妈能心安理得带他,原来防患措施已做到极致,在妈心里就是书呆子,学习迷。看破不说破,免孩子挨揍,这叫会做人。

该年龄段的孩子正天真无邪,说别人可能不知道底细,其实,美眉这仔仔早就声名远播了,尊贵成(逃学)威龙。

是打工族家长听说老师和爷爷奶奶都约束不了,才不惜代价让妈咪回家陪读的。抽出一个人专管孩子,以为自己是黑猫警长镇得住。

家庭条件是真的不宽裕,没钱给这大的孩子报特长班吗?还是舍不得花钱?为数不少家长舍得钱打麻将,却舍不得花钱让孩子上兴趣班学一技之长。而是带孩子到麻将馆,放养、蹭空调、吃喝。

学校说作业全布置在手机上,手机无条件地归了孩子。真真假假任由孩子当借口。整天抱着手机玩,只有仔仔自己清楚,他迷上游戏不能自拔。考试成绩是用橡皮擦处理后改成高分的。

孩子痴迷游戏虽不能全怨家长,该怪开发商误人子弟。家长因劳逸结合,排解高压才重视麻将夜生活的。

家长给自己找足理由,疏于管理、约束孩子不到位成通病。逃学的原因就是玩不够手机游戏,自制力差,不求上进,想全程玩。加上父母轻视培养,顺其自然,顺马由缰,顺惯了。

普遍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家长一味娇惯、孩子千差万别,遇品学兼优者,老师则好教,因他会认真听讲,刻苦学习,保质保量作业的。

遇烂泥扶不上墙、油盐不进、调皮捣蛋、惹是生非的……老师就望尘莫及,束手无策了。

据观察,年轻妈妈中宠孩子的占比较重。十来岁的孩子,还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己的事自己不做,母亲不计较,反而还帮忙洗澡,甚至晚上奶着睡,没汁水摸也要摸着才能进入梦乡。可见这不是爱,而是害,害娃也害己,坑爹的娃八成就是这样带大的……

说有些母亲骨子里重男轻女。原本不信。结果证实有重到没事让仔露小鸡玩的,孩子就觉得羞,捂得紧紧的,大人不害臊,咋想的?是欣赏自己的作品吗?

将来成龙那到算得上杰作,如果成虫,危及社会、损人不利已、众人唾骂呢?那时将哭就没有眼泪。惯到出力不讨好,儿大不由娘,不仅不优秀还特渣时,保证一耙子打过去:"子不教父之过。"父亲多冤啊,一向不是母亲大权独揽,父亲只管交公粮吗?

理由是"聪明有种……"这句话能噎死父亲,看你还有什么话说。优秀的孩子给父母脸上贴金。反之就会相互推责,无尽埋怨。关于孩子的教育,有人认为:

打出来的孩子脆弱,

惯出来的孩子任性。

逼出来的孩子出格,

骂出来的孩子叛逆。

哄出来的孩子虚伪,

疼出来的孩子懒惰。

磨出来的孩子坚强,

苦出来的孩子懂事。

教出来的孩子传统,

赞出来的孩子自信。

问出来的孩子勇敢,

拼出来的孩子成功。

姑且不论上述观点正确与否,试举例佐证一下,让家长当前车之鉴。

2015年曾票房爆棚的《虎妈猫爸》,就虎妈凶大的孩子茜茜原型,据现在跟踪调查,已虎到漂洋过海去留学了,看来虎妈的棍棒出孝子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不过,现实因人而异。如一学前班小孩,爷奶急着将一岁半的调皮蛋孙子孙女就近送山县早教班。到能上一年级了,孙子父母才接到大城市上学。学习跟不上进度,天天被母亲打得皮开肉绽,恨不能钻地缝。

隔代亲的原故,爷爷奶奶甚是心疼孙,背地做孙工作,商量再带回老家上学,老小图清净自由。没想到爷奶好心被当驴肝肺,遭孙子斥责。你再劝我回老家上学,我告诉妈妈去,医生就说我先天好动、有不专心的毛病,到哪上学都改不了。

在你们一起,长年被你们娇生惯养着,说不定我这辈子就没出息。妈妈下手是狠了点,那不都是为了我们好吗?爷爷奶奶听着这小大人的话,又气又笑,笑罢还是气多些,什么外甥是狗,亲孙也一样。

其实小孩就是虚荣,看好大城市优越环境。尽管天天打得钻桌底,但是,基本打一耳巴子给颗糖,好了伤口忘了疼。学习没见好转,自觉性仍然上不来。

急得父母没招,四处求医问药治多动症,借鉴分享别人的经验,在家里布满监控,无死角监督他她学习。依赖高科监控,随时拨打吖咪腕表,提醒、督促作业。

年长月久,家长喊累得够呛,说学校天天告状。孩子几乎扁担大个一字不愿读,不愿写,不愿记。怼老师,看态度。你友好他就听话。

还狡辩学那多东西干啥?反问?“能吃啊!”父母是哭笑不得,黔驴技穷。只怪自己工作忙,能抽出一个人专管孩子就好了?有了这想法才想起老家还有娃子的爷奶,于是打电话吐槽,芝麻六豆吐一堆。

电话这头反诘:"非要你自己专管一个看看,撞南墙再回头?那个小敏不是先例吗?谁不羡慕她龙凤胎,一对好苗苗。现在呢,自己打脸了不。

都复读初中后,成绩仍然甩尾,拼一家人的命竟上不了普高分数线,还不提重点高中。差分离谱砸钱就不行,何况为培养孩子,年年借债过日子,长期租房住,老大不小了竟没个自己的窝窝。

费九牛二虎之力,拖垮一家人,仍然没迈进高中门槛,现在服了。还不说读大学,连高中就成了白日梦。一家人四分五裂,各呆一个城市打工。

家里开始实行AA制,谁也不管谁,过年就懒得回家,避熟人不敢见,谁想回来过年也别约,以后都互不干涉。

想当初,小敏不是从幼儿园陪到初中的吗?自己全程辅导不行,花代价挖名牌教师辅导不行,报班不行,转好学校不行,选好老师不行,天天加餐,调节美食不行。

直到没辙了。还煞费苦心做梦,倾诉!发誓要把她的几个活宝培养得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具体说,不仅要像她一样美得出众,迷倒一片,而且一双出类拔萃的儿女,更要让亲族刮目相看,仇人俯首称臣,认识到她小敏从来就是高不可攀的枝。不仅自己是高傲的公主,下代更是。

有这虚荣心作怪,驱动自己不得不在民间寻找良方,突然眼前一亮,看到了某广告的神奇效果,说名人孩子都在吃,帮助众多孩子圆了大学梦。

一发不可收,倾其所有多多益善。买来让俩宝吃完小学又加量吃到初中,还是双初中,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其实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首先得热爱学习,有求知若渴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会举一反三找规律,笨鸟先飞,不断巩固。考试不外乎考学过的东西,咋就这么难?

为了孙子学习开悟,爷爷央求倔强的儿子媳妇听他一回支招:一反常态,改富养为穷养,让孙子从根本上认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从小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就没有饭吃,让他们多看沿街乞讨的人是什么样子,多看医院形形色色痛苦不堪的人,找答案。不完成作业真的不给饭吃,逼去讨米要饭,看谁给?

再就是父母也报班补课,上成人大学,即体验学习的艰辛,又营造学习氛围。让孩子在家看不到消极面,没有懈怠的机会。

常带孩子去图书室感受学习气氛。孩子一看座无虚席,全是来读书的,不乏同龄人,慢慢就矫正了自己,养成爱学习的习惯,这就像调牛一样,一而再再而三就习以为常-上路了。

啰啰嗦嗦,还要继续高见的,外面传来吵架声,爷爷的犟驴儿子不想听了,插话说,你那边干嘛这么吵,啊!吵吗?我去听听再给你们支招。

犟儿子早听得不耐烦了,连忙阻止,行了,我有事出去一趟。先照你说的试试再看,帮你省点心。

外面是有吵声,从大院里传来的。听邻居议论,说那个打牌上瘾的小媳妇,开完家长会,被老师留下来单独看她小儿子试卷,门门不及格,造句不是与麻将就是游戏有关的大白话,全错别字。断言家长肯定是麻将迷……

说她儿子上课也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几乎句句不离麻将牌名。三天两头不上课,不是撒谎头疼就是入厕要拉,校医看了说坏孩子的通病,生物钟反应-要玩游戏。

生活老师见他上课时间躲厕所蹲坑玩游戏,就告密班主任把手机没收了。他竟敢又骂又踹老师,抢手机闹绝食。

女班主任吓得说好话,将就他吃东西,并向校方请示不带有她家孩子的班。学校质疑她家是不是开麻将馆的,准备去家里看看,不然为啥做题都扯上麻将……

回到家的小媳妇气不得出,拧住小儿子耳朵骂:"老娘瞎眼窝,不识字,只能搬砖、扛水泥、提砂浆、下厨当妈妈子。没事只会打下牌,你也要和我一样没出息吗?"

"那不咋的,没本事养,谁让你生的我?人家屋里富得流油,富丽堂皇。见天给娃子十元八元零花钱,手机就是高配的,玩游戏一点不卡。

你看我们家像不像狗窝,给我这手机不知哪朝哪代的破烂。你捡个破玩艺来应付我,咋学习?你打牌大把大把地输钱给人家,家让你败光了,你有什么理由对我指手划脚的?

还想让我给你用心读书,休想。老爸若知道你这样拿钱不当回事,看他回来咋收拾你,保证该滚蛋的是你不是我,在这个家,你才是外姓人。"

小不点,太伤人。气得小媳妇老虎抓鸡子样,一把揪住小儿子衣领往窗边猛拽,口里气喘吁吁:“反了你了个白眼狼,眼籽大就来指教我。你爸就不敢在我面前吡牙!”

边骂骂咧咧边抱住儿子往窗外扔,“今天我俩都别活了,你改不了不玩游戏,我蚂蟥听不得水响。我们

都是这个家的祸害,大哥莫说二哥,螺丝别嫌蚌壳。"

小子知道捅了马蜂窝,父亲每次吵架就甘拜下风,倒说好话,才平息家战。我年小体弱,根本不是妈的对手,很容易被扔出窗外,只顾左冲右突,抓这抓那,阻碍着避免接近窗户。

尤其好多游戏没过足瘾呢?技术有待提升,新款马上上市,任重道远。岂能让妈今天给结果了自己?遂逮准机会,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咬疼了妈的手,才解脱出来,夺门而逃。

拉架的邻居见母子玩命,吓出冷汗,不知她们哪来那么大劲,好难转危为安,没想那小子轻易化解危机。

见儿子跑了,小媳妇自己一头栽沙发上痛哭。有好心人说走,我门去找孩子,小媳妇哭道:谁也别找,让他死了算了,眼不见心不烦!

大家都没拿小媳妇气话当真,兵分几路到几次汇合,也没有找到小子。都是养娃的人,哪能不干操心,只好报警。警察调监控一看,原来这小子钻在一辆大汽车底下,背靠着轮胎玩游戏,一脸的认真。劝都别理他,饿了、困了自己会回去。

爷爷就近看得惊心动魄,听得目瞪口呆。拨几次电话,想告诉犟儿子,让吸取这邻居的教训,严管孩子们。却欲言又止,陷入沉思,这教育孩子的事,是大学问啊,我的方法看来也不是万能的,事实证明因人而异,家家孩子各不一样。

沉思被敲门声打断,是小媳妇委托老爷子代管钥匙,说也敲了另外几家邻居门,这会家里都没人。她要出门去,刻不容缓。在外面随便月入几千,在家分文没进账,还倒输。

打算把孩子寄亲戚家,天一天二到了目的地,就给亲戚打电话。您只负责等孩子敲门,麻烦给开下,然后钥匙等几天交给我亲戚,会有人来取。

我管不了孩子,不管了。老家这环境只能让我在赌场上越陷越深。短短时间欠麻馆大几万了,人家不逼债,我也不好意思不还,擡头不见低头见的。再说,我拿啥子还,文钱憋死英雄汉,我得出门挣钱还账。

这……这……钥匙我哪能接啊?不由分说,小媳妇扔了钥匙和二百元钱,就拉着行李厢消失在夜幕里。估计是给老爷子辛苦费,抑或是代给小儿子的生活费?这年轻人,只管早恋早婚,不讲育!?

2022,7.12写于古上庸国广场公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