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演员如何避免沦为花瓶

最近追了几部剧,就发现几个颜值高、底子也不差的女演员有沦落为花瓶的趋势,我认为花瓶化是要区别于纯粹的烂演技、渣演技的,对于演技渣烂的演员,完全不必费劲儿去分析研究了,只须劝诫其尽快去赶修演员课程或回炉重造。

流量时代,一夜爆红的顶流明星们,在他们爆红的成因中,除了机遇、业务能力、出身等,美貌因素不可或缺,且至少得占到四成,但是如果考虑到明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美貌其实是把双刃剑,当美貌在其职业条件中占得比重过高,或者宣传、强调得过多,就会导致明星IP价值单一化,而后一系列不可收拾的影响及后果是可以预见的,具体表现在表演上沦为花瓶、美貌价值被一再消耗殆尽、随着年龄增长美貌不再时直接跌入价值谷底等等。我们可以称之为明星的“花瓶化风险”。

“花瓶化风险”出现得越早风险越高,因为早期阶段,流量明星本身就根基不稳,凭着一时的热度吸引大众,如果不及时阻止“花瓶化”趋势,则终将走向热度消弭、价值不再。

当然也有些明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花瓶,并不是每部作品都"花瓶",甚至主演作品中可能还不乏优秀表演表现,巅峰角色等,只是由于综合环境、自身条件特别是自身性格以及团队规划等因素导致该类演员在职业中期阶段呈现“花瓶化风险”。这时候的风险不太容易被察觉,甚至对于部分人还有点“翻红”的意味,而且因为还有老本可以啃,热度不会很快被消耗掉,则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温水煮青蛙,时不我待,不及时调整状态,迟早会被市场和观众抛弃,成为过气、糊化的前明星。

对花瓶化的演员们,最痛苦的事情可能是,明明自己已经拼尽洪荒之力去表演,去表现了,可惜因为处于花瓶化阶段,市场对演员的取向和倾向影响了制片人、投资商的决策,演员个人力有所不逮,未能力揽狂澜,被强制性地“花瓶化”或者“边缘化”,这才是令人唏嘘之处。而唏嘘之余,不免联想得更多:花瓶化的原因是什么?花瓶化有没有什么征兆?怎样可以避免沦为花瓶?是否有未雨绸缪、防范未然的有效方法?

    当演员的美貌不能为演戏加分时,演员及其团队就应该敏锐地警惕起来,因为这是“花瓶化”的突出征兆。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下美貌不加分的几种情况:

    一、演员外表与人物错位,矛盾,产生不适体验。

    在这方面有持续、明显体现的女演员,杨颖是一个。说起杨颖,她算是颇有个人特色的女明星,港圈新生代嫩模出身,以美貌出圈,依靠丈夫人脉获得顶级资源,依靠爆款综艺获得超高人气,又因个人业务能力(主要是演技)跟不上导致资源渐渐落后,属于前面讲到的初始阶段“花瓶化风险”已经冒头的情况。从杨颖人气最巅峰的那一两年状态来看,但凡她能稍微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减少美貌营销,选择自身能胜任的作品,努力藏拙,也不至于从一线掉下来,造成如今不上不下、资本看不上、不敢用的境地。

    在杨颖的影视表演古早舞台上,她表演生涩,但不少观众仍被她生涩表演下的美貌所惊艳。比如她在《花田喜事2010》中饰演遗珠公主,虽然表演浮夸,但胜在敢做表情,还刚好契合了香港喜剧中无厘头的调性,塑造出一个有点男孩子气的俏皮公主形象,贴合的表演塑造让人注意到这个公主可爱的一面。

    又如与井柏然主演的电影版《微微一笑很倾城》,她饰演爱完游戏的学霸美女贝微微,里面的游戏扮相高马尾英姿飒爽,眉目英气,与她男孩子气质很吻合,学生日常扮相清新淡雅,特别是她赶往网吧上网的第一场戏,以及她怼白宇的那场戏中,梳着公主头,带着一点书卷气,在吴倩、毛晓彤等一众美女中也颇为亮眼。相反她与肖奈首次面基约会时精心打扮的那套约会装,衣服是美的,发型也选择了大波浪以体现其美艳风格,可是表演却露怯了,杨颖在一些细腻、复杂的情感表达上似乎就没有开窍过,只会模仿一些套路,她在这场戏中过度表达了贝微微害羞、不自在的情绪,这些情绪与她美艳的装扮是违和的,给到观众的感受是:那场戏里的贝微微缩头缩脑,目光闪烁,全无美女气质,大波浪、大红唇也拯救不了的局促气息。 



2015年由于正工作室承制的《云中歌》,杨颖出演女主云歌,剧播出前杨颖的绝美汉宫剧照已经传遍全网了,当时我也刷了这一波剧照,杨颖的硬照效果还是很能打的,那时候刚刚看完桐花小说云中歌,云歌这个角色是一个比较理想化、扁平化的人物,为了追求至爱远离父母和故土,论人物的丰富多面化是比不上同系列《大漠谣》的金玉,不过霍云歌和刘弗陵的爱情悲剧很打动人,当时看到杨颖剧照,脑补了一番小说里的经典场面,还挺期待播出效果的。

最后播出的情况大家也知道了,剧中拼了劲地贩卖杨颖的美貌,各类戏服一套接一套,有娇俏可人的、有模仿黄蓉的清新乞丐装、有绝美端庄的汉宫装、还有各种色彩斑澜、扎双辫的厨娘装。然并卵的是,再多的戏服也掩盖不了拙劣生硬的表演,她把人物演成cosplay,别说情感表达,连情绪表达都是极不到位的。霍云歌最重要的特质不是漂亮,而是野性自由、对爱坚持。杨颖本末倒置,没抓住最基本人物特质,一味修饰美貌,当人物魅力被面具化的表演模糊化了,美貌也形同虚设,今时今日再拿出当年惊艳的剧照却发现味如嚼蜡,纸片人而已。

有一场戏,云歌已经知道刘弗陵将不久于人世,她决心与刘弗陵做真正的夫妻。原著中,云歌为了成为刘弗陵的妻子,可是用尽手段,才迫得“自认为不能给她将来”的刘弗陵放开自己,两人在漫天荷叶与星光下成为真正的夫妻。这浪漫的情节是基于刘弗陵注定要死去,云歌决定要与陵哥哥幸福地度过他人生中最后的岁月,对于二人来说是痛彻心扉的心疼与无怨无悔的幸福交织在一起的情感。

而电视剧中,杨颖侧坐于陆毅一旁,紧靠其耳朵说话,极其亲密的恋人姿态。两人一个深情垂眸,一个深情对视,你道一句“你不后悔吗”,我诉一句“无憾、无悔”,就立马进入了亲吻、推倒的步骤。我觉得,对于封建未婚姑娘的求爱场景论,这真真是草率了,那场戏中,明显两位演员情感浓度还远远不够,观众们看来,没有心动只有尴尬。

这里也有导演的问题,对于杨颖这样非科班、入戏慢的演员,即便不使用原著那般高难度的场景,也应该多给一些前戏酝酿的机会,设置适合的场景,譬如让她为刘弗陵准备一些有暗示性的礼物,从牵手、眼神纠缠开始,让她情感逐渐升温,慢慢过渡。但显然导演的目标是杨颖能够美美的把动作摆到位就算完成任务了,并不指望她有更高级的表现。

自从港风妆容出圈后,就陷入打造美女氛围不可自拔的鞠婧祎,继被嘲“半永久妆容后,又喜提“半永久演技”称号。她在《花戎》中的唯美将军扮相也是活该被嘲,堂堂大将军角色,落在观众眼里,那叫一个眉目如画、楚楚可怜,观众在这种观感下观剧,不仅不觉得演员美,反而因强烈的矛盾感产生莫名其妙、不舒适的心理体验。


举个正面的例子,李小冉,从五官看,说不上绝色,可是她有不少角色却令人感觉貌若天仙、艳光四射。比如《像雾像雨又像风》里的清冷少女安琪,戏份不多,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皆因她外表的清苦味道与角色的清冷完全契合了,从而深化了人物的魅力与美感。还有《来不及说爱你》倔强又我见尤怜的富家女郎,人物性格把李小冉清苦倔强的外表特征利用发挥到淋漓尽致。


还有姑父赵又廷,因饰演夜华时的优秀表现,被观众称为“整容式演技”,为什么好演技会有整容的效果?是演员真的变帅变漂亮了吗?戏中赵又廷有些造型还不错,但不少造型还是比较闹心的,糟糕到开播前劝退了不少网友。待到电视剧播出后,赵又廷结合剧情,合理放大了男主夜华深情、隐忍的一面。于是赵又廷的夜华慢慢与书中那个风华无双的九天太子融合了,包括最毁容的黑山老妖造型居然看起来都挺顺眼的,每次使用该造型时,都是夜华君为女主受伤、或因失去女主伤心欲绝的时候,展现的是他深情的一面,痴情男主滤镜彻底模糊了观众们的审美标准。以至于把赵又廷的夜华与电影版夜华拿出来一比较,杨洋的盛世美颜似乎都乏味了不少。


二、角色情感表达不连贯产生错位和不适

裴秀智,韩国的国民初恋,在《dream high》、《当她沉睡时》等多部剧中因清纯外表虏获了多少观众的心。可在其新剧2020年的《start up》,秀智的清纯胶原蛋白脸似乎失去了魔力,不如以前那么吸引人了。

这个与秀智的外貌状态无关,94年的她在剧中依然风华正茂,清纯不减。并且剧中人物性格设定也很好,积极、乐观又接地气,但秀智那张脸看着就是不怎么讨喜了。

首先,有行业环境的影响。由于产业化程度高,创作团队较为集中,市场导向下的观众取向趋一,韩国偶像剧有一套标准模版式的表演模式,导致演员表演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比如“莫?(什么)”、“哎西(哎呀)”、“出够类(想死吗)?”这些惯用语,女孩撒娇大招、气到摸脖子等惯用表情大量充斥于各大韩剧中。秀智的基本表演底色没有脱离这套标准模式,仍是带着偶像剧标配的面具在演戏。

其次,这部剧里其实能感受到秀智在寻求与以往不同的表现方式或表演状态,可惜她仅仅从的人物形态表演如表情、动作等入手,治标不治本,不但没有增加角色魅力,反倒弄巧成拙,那些脱节于人物个性的动作和表情,令人物表里不对应。譬如人物大部分时间很温婉,陡然间又会有一些很神经质的动作,如突然大笑,表达郁闷时拿后脑撞墙、表达兴奋时夸张跳跃等,都显得突兀不流畅。

还有,演员感情表演处理前后矛盾削弱了人物性格魅力。女主初遇男主时表现过于平淡,明明上一集里讲到女主为了找到男主费尽心思,契而不舍,甚至为了他一直都不谈恋爱,描述了许多女主对于初恋的执着与念想,可是她见面后却摆出很平淡、不在乎的样子,两人江边谈话场景是个大大的败笔,互动无张力,女主表面和内心都毫无波澜,只有男主在寂寞乏味地表演着心动。女主在日常生活、日常表现过于平淡,导致后续的感情升温、误会升级时的激烈反映显得仓促不合理,继而削弱了人物的魅力。最直观的影响是,在观众眼里,秀智的美貌度都降了好多。


秀智拍的戏不少,由于流量加持,好几部剧的数据都不错,可是提到演技实力,她却慢慢落后于同期同行。跟她同期在《dream high》中崭露头角的金秀贤早已凭借优秀演技拿奖拿到手软,而外形颇有限制的IU(娃娃脸、身材娇小、可爱风)在剧本挑选上不局限自己,包揽了多个多元化的复杂角色,演技磨练得很出色,也让人看到她的可塑性。秀智走的是清纯美貌路线,清纯在早期拍清纯偶像剧时是比较容易出圈的,因为有路人缘。但是清纯往往如其名,纯极无特色。秀智及其团队一直不肯放弃清纯设定,挑的角色基本上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清纯路线,她在演技上的成长很慢,而清纯美貌不是不可替代的,00后已经出来拍戏了,很快就有一波波漂亮又有特色的新人出来占领新的高地。秀智的国民初恋美貌还能坚守多久呢?


明星演员应该如何避免花瓶化呢?其实都是些显而易见、老生常谈的道理。

一、选择匹配度高的影视剧作品,包括剧本、创作团队、合作演员等

现在有不少年轻的明星演员、流量演员非常清醒地意识到优秀口碑作品的重要性,在挑选作品时体现出高度的谨慎和挑剔,这是一个好现象,好导向。毕竟在那流量肆虐的几年里,观众们已经承受了大量青春靓丽有余、内涵草包糜烂的快餐流量剧。

二、找准演员路线规划和营销的方向

另一方面,如今明星路线规划逐渐多维度、多元化,有益于明星演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也让演员的公众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有些明星其团队或经纪人在美貌营销比较厉害的,通过几个出圈造型几场秀场两项就把明星的时尚icon形象立起来了,这对与明星后续获取时尚资源都是极其有利的。

比如乔欣,之前在壹心旗下时,被名经纪人杨天真下论断缺一股劲,红不起来。而乔欣离开壹心后通过星空蓝礼服造型奠定了美人基调,时尚资源以及影视资源同步都有所上升。还有我们熟悉的鞠婧祎,港风美人妆容也是被豪吹了一季,后面虽然被嘲半永久,但她的港风妆容确实是被认可的;最近凭借“极致白富美”造型令网友大呼惊艳的欧阳娜娜也是,算是狠狠地吃了一把美貌造型出圈的红利。

可惜的是,这种单维度的美貌出圈热度维持的时间通常不会很长,因为它是通过单一的美貌形象在人们心中留下印象,这种印象是平面、冰冷、不带感情的。只有结合能引发观众热情、激情、悲情等情感的影视艺术形象,演员的美貌效应才能经久不衰,比如林青霞的东方不败、张曼玉的阮玲玉。也有人举周冬雨的例子,说她之前也凭借非常适合的灵气俏丽造型来了个华丽转身,而她的造型也并没有跟作品形象结合起来呀?这是个好问题,周冬雨又属于另一种成功类型,林青霞那种属于角色美貌与演员个人生涯发展相辅相成,相互印证,而周冬雨戏外的时尚美貌营销与戏里角色关联不大,她的热度更多是依靠三金影后的名头以及作品打出来的,时尚营销最多算是锦上添花罢了。

因此,依靠红毯美貌出过圈或者正在出圈的美女明星们,已经走出了很好的一步棋,下一步棋则要警惕美貌营销舒适圈,臆想着光靠红毯美貌就能出一直热下去是滑入“花瓶”危险区的端倪,打造经典角色、创造经典作品才是王道、正道。

三、至少掌握表演的主动权

如果要从前人的经历找到成功的线索,最好用的例子应该是张曼玉了。港姐选美出身,出道初期拍了不少美但无味的角色,作家亦舒对花瓶阶段的张曼玉有过苛刻却一针见血的评论:“美则美矣,毫无灵魂,凭着毫无灵魂的美丽,生产着毫无悬念的电影,似乎她亦将毫无悬念地昙花一现。”而在1989年的《旺角卡门》以及1990年《不脱袜的人》影片中,她迎来自己人生重要的转型作品,从花瓶走向影后之路。

从此,媒体对张曼玉赞誉不断,如:“张曼玉通过先天的悟性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形成了自然流畅的表演风格。她在塑造角色时没有刻意的去表现人物性格,也不会故作深沉或者轻浮卖弄。在《新龙门客栈》中,张曼玉的表演恰到好处。她将人物徘徊于邪正之间的复杂心理表现得惟妙惟肖,其收放自如的表演浑然一体、宛若天成。在《甜蜜蜜》中,她将人李翘一角塑造的光彩照人,其自然的表演风格使得观众难以区别出演员和角色。如果说自然是张曼玉表演风格的整体特征,那么深入则是其表演风格的内在特征。”张曼玉的成功转型有她本人的努力和天赋成分,当然还有当时的电影大环境以及剧本、剧组本身的优越性成就了影后张曼玉。如果能遇到好的作品,好的角色,不在意番位,对配角也趋之若鹜,在好的剧组里打磨自己,成为实力派指日可待,不少敏感度高的流量明星们已经意识到并开始有意为之了。后面可想而知,好的班底将会越来越关注内容打磨,对演员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而快餐式的作品生存空间会逐渐被压缩,直到影视剧产业化市场化链条变得成熟、规范而专业,这是专业电影人翘首期盼而终将到来的理想时代。


在美好的理想时代到来前,市面上还是会有很多参差不齐的作品要消化,S级的剧本不常见,反而是普通剧、甚至是烂片常有。而对演员来说,能在烂片中找到表演的主动权,则可避免自己一落再落,一败涂地。

比如【鞠婧祎】接连接了多部同质化的古装偶像剧,如2021年的《嘉南传》。被批评半永久演技,真的不是这届网友太严格了,实在是小鞠同志不太给力,大概是舒适圈里待舒服了。角色表演缺乏细腻打磨,让人怀疑是演员看到剧本中关键字是“活泼刁蛮可爱”,于是找了以往出圈的他人同类作品,一键复制了别人的表演模式,情感没有,唯余躯壳。

比如嘉南郡主与其伯父的相处模式的设计很敷衍,就是单纯地完成谈话的过程,与伯父和家族之间的血脉相连、情感粘连,光靠人物嘴巴讲,抱歉观众们真的看不出来。如果嘉南郡主与伯父情同父女,经常回到王府小聚,相处时应该有回到自己家的自如感,以及与伯父间倒茶叙旧、挽手倾诉的熟捻感。而剧中鞠婧祎的处理是:两人面面相觑,空着个手把台词给念完了了事。

剧中还有大量无用镜头,用膝盖想都知道拍了个废料,而鞠婧祎无知无觉,照拍无误。

笔者觉得,一个演员既然能够掌控自己在剧中的妆容造型的自由,对于剧情发展、表演模式应该也有一定掌控权,而如果放弃了这个关键的主动权,则自己把自己推向了边缘化。

举个可能不太合适的例子,大家意会即可。

周迅在《如懿传》中被嘲脸肿、青春不再,强装少女,章子怡2021年在《上阳赋》中从16岁演到38岁,也被黑正式加入丫头教,还有同样从电影圈回归电视圈的周冬雨,以单薄孩子气的脸蛋身姿饰演风华绝代的神女,也被批得体无完肤。可是仔细想想,网络上黑的都是他们年龄、状态、外貌与角色不符,却少有提到演员演技不好,甚至还被夸了一波演技,我们也能看到她们三人在这些剧里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配角都围着她们转,气场被压制。可见,外貌不匹配只是表层问题,化妆、滤镜多少能解决问题,只要演技压得住,尽可能地抓住每一个出彩的机会,就是把握住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何愁会被花瓶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