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世界精神衛生日的話

今年的主題是:營造良好環境,共築心理健康。

環境往大了說,是家國。

往小了講,是自我。

營造良好環境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認知上明白,什麼樣的環境才適合心理健康。

有句話這樣說的,我明白了所有的道理,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其實,這話很容易讓人不重視認知的重要性。

禪修說悟上修,先明白怎麼做是對的,再修練做的到。

精神分析的理論,無論是經典的還是現代的,都在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上做出瞭解釋,讓人理解人類共有的情緒困擾或者精神疾病。

在這種認知的情況下,大家知道怎麼做是有利於心理健康的,而不是停留在空講道理的層面上。

簡單說就是,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所以,有人說,精神分析其實是育兒學。

精神分析告訴我們,心理疾病的成因,大多與早年經歷相關,所以,年輕的父母們多去接觸一些精神分析,多去了解點心理學知識,明白如何與孩子相處。

因爲,在這個時間,你就是孩子生長的環境。

環境不在於你給孩子提供多少金錢的便利,更重要的是,父母提供這個環境中場域的味道。

學歷能證明的是,一個人曾經理智過。

心理問題給出的證明,只能是一個人在感受上,曾被深深虐待過。

其實,上述二者並不對立,就像金錢和幸福不對立一樣。

臨牀很多案例,只有等到嚴重的精神疾病出現時,纔出現在諮詢室裏,此時的心理諮詢在排序上,極大可能要讓位於醫院治療。

而在諮詢可以干預的早期,很多父母認爲孩子只是不聽話,瞎胡鬧騰而已。

所以,父母多瞭解些心理學,可以在做好自己的心理保健同時,也等於是,在

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