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电影

无戒7天疗愈写作课第六课作业:如果你的过去是一部电影,那么作为观众,你是否愿意从头到尾认真仔细的将它观看,回顾一遍或者多遍。这部电影给你的感受、 体验又是什么呢?你是否喜欢自己当时的演出?站在导演的角度上,你是否想要试图去更改某些情节?而作为观众,你是否愿意和这部影片中的一切和解?

如果你并不喜欢这部电影,那么我们没有必要去看完一部不能够提起你兴趣的电影。我们可以去想一想如何拍好下一部电影,如何做好下一部电影的观众。

把你的感受写出来,你需要继续做自己好的倾听者。

漫天大雪中,大山深处的村小放学了,一个小小的少年,翻山越岭,前往他最喜欢的小姨家。整个小学阶段,这样的画面,有无数次。

暑假啦,男孩子们都扛着锄头,揹着布袋去山上挖野生的中草药。一个少年,身体有些弱,母亲不想让他去,可是每一次,他都去了,他的家庭条件还算可以,但他“不服输”,他想证明自己也可以。

少年离开了村小,到五公里外的另一所村小寄宿上五年级了。新来的男数学老师每天带同学们到校门外的马路上晨跑,春夏秋冬,少年每天都使劲往前冲,想让自己变得强壮。

又过了两年,少年到离家10公里的镇上上初中啦。多数周末,即使母亲给了车费,他还是选择步行回家。

少年爱上了乒乓球,每天的课间十分钟,每个周末,少年都在打球,他善于学习,仅仅几周,就跟一些很厉害的同学打到一个水平了。夏天里,即使太阳很烈,少年也能在阳光下一打就是一天。

初二那年,少年经常患皮肤病,农村叫长包,后来知道那是疖肿。皮肤从一个疼痛的小点,慢慢鼓胀起一个硬硬的小包,再慢慢化脓,一整年,少年曾经晚上被同床的男同学不小心踢到哭,可是一整年,他还是一直坚持上课,亦坚持打球。

除了学习与玩耍,更多时候,少年跟母亲一起,干各种农活,收绿豆,翻红薯藤,给庄稼除草。

17岁,少年离开学校,离开家乡,外出“找活路”。他本可以继续读书,可是两年的高中生活,充满了痛苦,他感到自己在虚度时光,又无法改变,尽管他依然在快班里学习,还是老师眼中的重点生,种种原因,他选择离开。

少年在外面漂泊了好多年,吃了很多苦,上了很多当。在工地上,每天干得手脚麻木;在工厂里,每天12小时,两班倒,简直看不到希望。

可是,从小就爱读书的少年,一直去书中寻找答案。23岁上下,他读到了《乡村建设理论》,了解到百年前的乡村建设。他想起小时候那个很神奇的小小心愿——有一年,邻居叔叔因矿难去世,少年(10岁前)突然就产生了长大了建设家乡的想法。那时候,大山里的信息还非常封闭。一个孩子,怎么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呢?也许,是因为他看到了乡人们的苦难吧!

25岁,少年放下一切,去寻找当代的乡村建设。后来,他前往乡村建设试验基地,参与实践与理论学习。

26岁,少年回到家乡过春节,却正好碰到儿时伙伴母亲去世十天才被家人发现这种新闻里偶尔出现的事件,一无所有的少年,在“留不下城市,回不去的故乡”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决定“试着回到故乡”。少年预期在家乡生活一年,看看能不能做些什么,并记录下家乡的变迁。

后来,少年筹建了一个乡村公益图书馆。结果,这一留,就留了六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