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是一門學問,三個方法助你提升溝通技能

英國作家史蒂文森曾說過:“人的首要責任是說話,這是人生的主要工作。”

而對於這項主要工作,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熟練地掌握。

就以我們自己和身邊的人爲例,有的人和周圍的人交往可以遊刃有餘,面對陌生人也能侃侃而談;而有的人對於溝通這件事,卻存在着恐慌情緒。

社牛和社恐的最大區別,主要也存在於人際交往的溝通問題上。

之前的很多年,我都以爲每個人溝通能力的養成,歸結於個人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後天是很難改變的。

直到我讀了《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裏,看出人外》這本書,纔對“溝通”的實質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通過學習技巧、刻意練習,我們是可以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的。

最近讀的《工作中的溝通藝術:沒有任何人是不能溝通的》是前一本書的升級版,目前已經再版十一次了。

這本書更加側重於傳授職場溝通技能,是一本實戰指南。

從個人溝通技能、團隊溝通技巧、提升演講水平三方面講解了戰略方法和實踐案例,可以幫助讀者更好的建立健康的工作關係。

這本書的作者有三人,分別是:

羅納德·B·阿德勒:美國作家,擅長商務溝通、公共演講等社交技能。

揚尼·馬奎爾特·埃爾姆斯特:新墨西哥中部社區學院講師。

克里斯坦·盧卡斯:路易斯維爾大學管理系助理教授。

他們總結以往工作的經驗,在本書中引入了大量的真實案例,以實現書籍的易讀性,幫助人們更容易掌握溝通技巧。

爲了更好地提升溝通效率,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我們可以先從以下三個方面改進:

1.熟練傾聽

在人際交往中,傾聽是獲取他人想法最重要的途徑。提升傾聽能力,也會獲得更多的重要信息。

史蒂芬·柯維在暢銷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將傾聽列爲七個重要習慣之一。

世界上許多研究也曾證明,傾聽是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溝通技能。

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對傾聽總是存在很多誤解,或者說是不夠重視。

例如,在聽到對方的表述,但不理解對方意思的情況下,會下意識的認爲是對方沒有表達清楚;

在對方沒有明確表態的情況下,會胡思亂想,臆斷對方的真實想法;

感覺已經瞭解對方的意思,會在中途打斷以表達己見……

《工作中的溝通藝術》揭露了這些現象背後隱藏的心理狀態,是人們關於傾聽產生的一些錯誤假設:

有效溝通是發送者的責任

傾聽是一種被動的行爲

說話的人能掌握更多優勢

傾聽是一種天生的能力

這些錯誤假設會令我們忽視傾聽的重要性,進而降低人們在溝通過程中獲取信息的效率。

那麼,如何提升自己的傾聽能力呢?書中提到以下幾點:

第一,保留批判。先嚐試理解對方的真實意圖,再做出評估判斷。

第二,少說、少打斷。用行動鼓勵對方說話,必要時再發言。

第三,真誠提問。有助於在溝通中搜集事實、明確對方意圖,並進一步鼓勵對方更多的闡述。

第四,複述。組織自己的語言重複對方的觀點,以確保正確理解對方表述的意思。

2.反饋共享

有來有往的交流,才能構成完美的溝通。

在學會了有效傾聽後,我們還要學會如何給信息傳達者反饋。

反饋時需要注意兩點,一是及時性,二是建設性。

及時性指的是在心中瞭然的情況下,儘可能早點向對方表明你的想法,以便進一步溝通。

職場中,無論是任務的傳遞,還是向上級彙報,“及時反饋”都很重要,這也是工作效率的體現。

當發現對方的想法錯誤或不夠完善時,我們需要給出的反饋是提出建設性意見,具體地指出不足之處,可以的話給出改進的意見,切忌有評價性、抽象的反饋,添加消極的批判。

3.適當讚美

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適當讚美都是快速拉近距離的最優途徑。

在給予對方讚美時,從細節出發,可以讓對方更清晰地明白你欣賞之處。

關於讚美,書中也給出了幾點具體建議:

第一,讚美進步而非完美。沒有盡善盡美的人,但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閃光點。通過尋找進步來表達讚美,是對對方最好的肯定和鼓勵。

第二,間歇性讚美。偶爾讚美對方,而不是把讚美的話時刻掛在嘴邊,這樣才能令對方感受到你的真誠。

第三,傳播性讚美。如果您能向對方表示讚美,那就不要吝嗇你的讚賞,也讓第三人知道,成爲真正的“讚美使者”。

無論在何時,收穫讚美都是令人高興的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會在一次次真誠的讚美中,逐漸縮進。

《工作中的溝通藝術:沒有任何人是不能溝通的》是一本很全面的溝通類書籍,從商務溝通、個人技能、團隊工作和高效演講四方面彙總了職場溝通所需要的技能。

書中還有大量的案例,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增強溝通技巧的可實操性。

溝通是一門學問,多學習一點,多運用於生活,可以幫助我們在多元社會中更恰當地溝通,更自如地表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