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我想成爲誰

每天應對忙碌的生活,已經很久沒有靜下心來思考這個問題了。

“我是誰?”,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認爲人格由這三部分組成。

本我,是先天的本能、衝動、慾望所組成的能量系統,是人格的生物面,遵循“快樂原則”;在身心靈中,對應的是“身”的層面,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輛正在行駛的馬車,那麼本我就是前面的馬匹。

自我,又稱自我意識,主要是指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是個體對其社會角色進行自我評價的結果,是人格的心理面。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個體意識到其認識能力;另一方面使個體爲了適應現實而對本我加以約束和壓抑,遵循的是“現實原則”;在身心靈中,對應的是“心”的層面,是駕駛馬車的車伕。

超我:是由社會規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內化而來,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導自我、限制本我,是人格的社會面,遵循“理想原則”。在身心靈中,對應的是“靈”的層面,是馬車裏的主人。

曾經的我,總想着去外面的餐廳喫“大餐”,看到美食就忍不住想喫,一喫就停不下來。來到廣州之後,看到單位每天提供的豐富的、自助形式的一日三餐,曾一度覺得這就是我理想中的生活。可是,幾個月毫無節制的喫下來,胖了十幾斤不說,身體還經常上火、各種小病小痛等不適症狀也出現了。每當喫撐胃難受的時候,“自我”才又跳出來,開始反思懊悔:說好的減肥呢?說好的只吃七分飽就停下呢?已經上火喉嚨痛了,剛纔爲什麼又忍不住吃了那麼辣椒炒肉呢?……但是下次一看到美食就又大喫特喫,如此循環往復,週而復始。

現在的我,經過智者的啓發,對食物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知道了喫素食不僅有益於身心健康,而且還是真正的尊重生命、愛護地球、保護生態的體現。不再輕易被食物的表象所迷惑,會慎重選擇入口的食物,它是否是健康的、對身體有益的?是否是身體真正需要的?也開始靜下心來享受食物——大自然的恩賜,一口一口慢慢品嚐,這樣也不容易喫多。

我發現自己可以輕鬆拒絕那些曾經最愛的葷食的誘惑了,吃了幾周的食堂鍋邊素。從上週開始,我決定早起爲自己製作純素的早餐和午餐了。

之前覺得在食堂喫現成飯是一種幸福,現在覺得喫自己精心準備的純淨素食是一種幸福。我感受到了“超我”覺醒的力量。

一理通而萬事通。對食物是如此,對育兒更是如此。之前自己就是一個”焦慮型”的媽媽,會因爲孩子不聽話、成績達不到自己的要求而生氣懊惱,會跟風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會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對孩子發脾氣,會因爲丈夫不能多分擔一些育兒和家務而生氣吵架……這些都是那個被各種慾念驅使的我,是那個被浮躁冗雜的世俗羈絆、迷失了初心的我。我是愛孩子、愛家庭的,爲什麼會成爲孩子眼中“嚴厲”“不近人情”的媽媽,丈夫眼中“嘮叨”“陰晴不定”的妻子呢?

如何叫醒駕車的主人,抵達自己嚮往的彼岸?路漫漫,我的修行之路纔剛剛開始。

我是誰?這是哲學永恆的課題,也許永遠都不會有答案,但是,我知道我想成爲誰。正如《大學》開篇所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我希望自己能夠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抵達更高的智慧和境界,內心堅定,不被紛繁複雜的外界所左右,讓自己的靈魂安定、歡喜,真正達到身心靈的合一,活出更真、更善、更美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