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覺民小傳 一 附:《與妻書》原文

中學時代,我們每個人幾乎都認認真真學習研讀過革命烈士林覺民的《與妻書》,印象裏這篇文章是要求背誦的。初讀此文,就被深深地震撼到了。那時候剛剛十六七歲,正是躁動不安、充滿幻想、崇拜英雄的年紀。讀完這篇文章,一方面崇拜林覺民的救國革命大義,一方面也非常感念他和妻子陳意映的真摯愛情。

林覺民,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孫中山副手黃興最爲倚重的左右手。福建閩侯人,1887年出生於福州三坊七巷。其生父林孝覬有兄弟三人,林孝覬排行老二。林覺民自幼過繼給叔父林孝穎。大伯林孝恂有子林長民,是民國才女林徽因的父親。因此,林覺民是林徽因的堂叔父。林覺民1911年春天參見廣州起義,失敗被俘,先絕食尋死,後被清廷所害。

林覺民自幼聰敏過人,與衆不同。得益於良好的家庭條件和不俗的天資,他年紀輕輕就閱讀了各種各樣的大量的書籍。思想超前,目光遠大。13歲時參加科舉考試,他無意功名,竟然在考卷上題寫了一句:“少年不望萬戶侯”!看看這幾個字是不是很熟悉?不錯,這和毛澤東的“糞土當年萬戶侯”實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這年的毛澤東纔剛剛7歲。

參加科舉考試的次年,林覺民考入全閩大學堂,也就是如今的福州一中。在這裏,林覺民開始接觸到進步書籍,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尤其喜愛鄒容的《革命軍》。林覺民相貌英俊,風流儒雅。性格詼諧,和藹可親。才華橫溢,出口成章,尤其擅長演講。其演講時聲情並茂,極富感染力。講到國家危難,救亡圖存時則聲淚俱下,捶胸頓足。時人盡皆駭異。

林覺民在日本留學時專攻日語,兼習英語、德語。在此期間,參加了同盟會,積極從事革命活動。林覺民的英語水平極其了得。被俘後與提審他的清朝官員對話時,因爲不會廣東話,全程以英語對答。

我們可以腦補一下:滿清的大堂上,一羣穿着清朝服飾,留着大辮子的迂腐官員,和一個西裝短髮,操着一口流利英語的俊美少年公堂對峙,我們於此很容易可以想見到林覺民的才識風度。

這樣一位青年才俊,如果是在現在這樣一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時代,該是何等的幸運!可惜,他出生的是一個“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的時代,一個腐朽沒落,列強環侍,國家將亡,民不聊生的時代!作爲一個真正的革命者,面對日益危亡的國家和民族,面對腐朽殘暴的清廷,面對虎視眈眈的列強各國,他沒有別的選擇!他只能犧牲自己的個人幸福,只能爲挽救國家危亡而義無反顧地赴死。

1905年,林覺民和陳意映結婚了。是年林覺民18歲,陳意映14歲。夫妻倆雖然不是自由戀愛,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經由長輩包辦結合,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宿世之緣。二人自結婚以後便兩情相悅,魚水和諧。

陳意映出生於1891年,比丈夫林覺民小4歲。網上有很多資料說他們結婚時分別爲18歲和17歲,這是不對的。陳意映出身於名門望族,是螺江陳氏十九世孫女。螺洲鎮的陳氏一族近百年來及現代人才輩出。

清末名臣、太傅陳寶琛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陳意映出身於這樣的大家族,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眼界、見識俱是不凡。其幼受庭訓,喜好詩書,擅長吟詠。曾讀《紅樓夢》爲其中人物各賦詩一首,編纂成卷。

自嫁給林覺民後,二人琴瑟相諧,如魚得水。林覺民不僅風流倜儻,人美如玉,更是才情不俗,見解超凡。陳意映知書達理,貌美賢淑,理解並支持丈夫的革命事業。林覺民外出進行革命活動,陳意映便在家裏孝敬公婆,撫育幼子。

受丈夫的影響,陳意映的思想也越來越進步開明,她不但帶頭放開了小腳,還在陳寶琛的夫人王眉壽創辦了福建女子職業學堂後,積極報名進入了這所學校學習,成爲該校首屆畢業生。這所學校後來改稱福建女子師範學校。

林覺民對年輕革命家鄒容寫的《革命軍》推崇備至,極力贊同書中提出的“革命與教育並行”的主張,積極實踐。他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朋友一起在外面租了所房子,興辦私學。不僅如此,林覺民提倡男女平等,又在家裏開辦了女學,動員妻子陳意映和堂妹等10餘人加入。

林覺民則親自講授國文課程,介紹世界大勢,讓她們開闊眼界。受他的勸導,家中女眷們不但紛紛放腳,有的還和陳意映一起參加了福州女子師範學校,和陳意映一樣成爲該校的第一屆畢業生。

忙完了一日的工作,沒有其他人的時候,夫妻倆便沉浸在二人世界裏,享受歲月的靜好。想那初婚三四個月的時候,適逢冬日,兩人攜手站在窗前。清冷的圓月掛在中天,如水的月華灑在庭院當中,窗外臘梅依稀掩映,相伴着地上曲折無端的陰影。

兩人“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惟願天長地久,永如今日。但是,林覺民以身許了革命,他無法做得了自己的主。爲了挽救國家危亡,爲了千千萬萬的和他們一樣的有情人都能成眷屬,他們必須得犧牲自己的幸福!

婚後沒多久,1907年,林覺民辭別愛妻,自費東渡日本,專攻日語。在此期間,林覺民的人生髮生了實質性的改變:他加入了中國同盟會,成爲福建分會的骨幹成員。

林覺民在日本苦心讀書,並加入同盟會期間,1906年12月到1910年2月,革命黨人在中國的西南地區大大小小舉行了八次起義。這些起義雖然無一例外都失敗了,但積累了經驗,造成了革命的聲勢,沉痛打擊了清政府的統治,爲後來的武昌起義奪了先聲。林覺民雖人在日本,但對國內的革命形勢瞭如指掌,他也無時無刻不準備着回國報效革命。

機會終於來了。1910年11月,孫中山在馬來亞檳榔嶼召開會議,商量再次起義的計劃。這次會議上,中國同盟會的骨幹人員黃興、趙生,胡漢民等人決定在廣州發動一次以新軍爲骨幹的武裝起義。爲確保起義成功,會議決定另外組織800革命黨人成立“先鋒”,即敢死隊,計劃首先佔領廣州。

爲了更好地領導起義,中國同盟會於1911年1月在香港成立了統籌部,並以黃興、趙聲爲正副部長,下設各處、課,具體領導、指揮起義的各項事務。遠在日本的林覺民接到黃興的邀請,感到非常振奮。他沒有多餘的停留和考慮,立即處理好學校裏的事務,於是年春天,提前回到了家中。

父親和妻子對於林覺民提前歸國既高興又意外。但林覺民沒有告訴他們回來的真實原因,向他們撒了個謊,只是說學校提前放假。陳意映雖然心有疑惑,但是畢竟看到丈夫回來能和自己朝夕相處,耳鬢廝磨,也就沒有想太多。她每天和丈夫分享生活中的點滴樂事,和丈夫談及大兒子的學業和未來的孩子,還讓林覺民給肚裏的孩子起個名字。

可是林覺民滿心都是起義的事務,根本沒有心情,也沒有時間和妻子卿卿我我。作爲黃興最爲信任的重要骨幹,他被黃興委以重任,直接負責彈藥和槍支器械的購買和存儲,每一天都恨不得分成兩個人來。

每當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看到妻子期待的眼神,看到妻子日漸隆起的孕肚,想到此次起義勝敗不知,自己生死未卜。林覺民心如刀割!可他又不能讓妻子看出來:不能讓她擔心,不能讓她動了胎氣。更重要的是不能讓她知道了起義的計劃以致節外生枝。

林覺民不敢看妻子的眼神,甚至不敢回答妻子的提問。所有的苦楚,這個纔剛剛20來歲的年輕人,都要自己品嚐。在家裏沒有任何人可以訴說,無奈之下,他天天呼酒買醉,企圖以酒來麻醉自己,以酒來掩飾內心對妻子和孩子的愧疚之情。

該來的終歸要來。1911年4月8日,在統籌部的指揮和各課的聯絡下,廣東省城內外及其他省的起義人員大體上籌備完畢。統籌部決定將起義日期定在4月13日,兵分10路,進攻省城要地。統籌部任命黃興爲總司令,趙聲副之。除敢死隊成員外,又加設放火委員,以備臨時放火,擾亂對方軍心。

4月9日,林覺民和妻子陳意映告別。11日抵達香港,負責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革命志士,並將他們送往廣州。但是由於一件意外的突發泄密事件,加上從美洲籌備的起義款項和從日本購買的軍械也未及時收到,起義不得不往後推遲。

4月23日,黃興由香港潛入廣州,於兩廣總督衙門附近設立指揮部,以便領導起義。經多方研判,黃興等人決定於4月27日,即農曆的三月二十九日,爲發動起義的日子。將原先預定的十路進軍計劃改爲四路,黃興率一路軍攻總督衙門。毫無疑問,林覺明被分配到了一路軍。

時間既定,大限已到,該處理的身後事情必須要處理了。24日夜裏,林覺民潛回家中,和父親、妻子分別見了個面。想到養父多年來待自己視如己出,20餘年的養育之恩將無以爲報,林覺民強制悲痛,給父親磕了幾個頭,一時間竟不知道說什麼纔好。好在父親也是開明大義的人,明白兒子乾的事情是正義的。

回到妻子房間,林覺民忍住內心的悲傷,強顏歡笑,與妻子告別。陳意映已經不知道有幾次這樣送別丈夫遠行了,這次也沒有多想,只是千叮嚀萬囑咐,讓丈夫在外面照顧好自己。不管今後的革命事業成功與否,都要記得家中的幼子、荊妻。她自在家中撫育幼子,孝養公婆,萬勿以家爲念。

林覺民看了看睡夢中的兒子,握住妻子的手,告訴妻子這次出門也是例行公事,不久就要回來,不要掛念自己。陳意映忽然想起一事,對丈夫說,“如果不是因爲我肚裏的孩子,不管你到哪裏,我都想跟着你一起前行!”林覺民慘然一笑,“不要太傻了,外面遍地腥雲,滿街狼犬,你一個弱女子,怎麼可能跟着我出去冒這樣的風險呢?”

告別妻子,林覺民帶着隨行的20幾人,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是日深夜,林覺民趕到香港的聯絡處,想到國家的危難,人民的困苦,想到和妻子成婚以來的種種恩愛,想到妻子肚裏還沒有出生的孩子,林覺民百感交集。但是,不如此又能怎麼樣呢?中國有多少的家庭被迫妻離子散,又有多少的恩愛情侶破鏡難圓。沒有爲革命必死的志氣,又怎能謀來天下人的永福?

時刻已是深夜凌晨,林覺民毫無睡意。站在小閣樓的窗前,林覺民憑窗眺望,思緒萬千。他一會兒想到馬上將要到來的武裝起義,一會兒想到愛妻陳意映的音容,一會兒又想到待自己視爲己出的養父。忽然,他轉身回到書桌前,拿出筆墨,在一張方巾上給妻子陳意映寫下了那封傳揚百年,震驚世人的另類鐵血情書。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爲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爲汝言之。”

只寫完第一句話,林覺民已是淚如泉湧。寫這封信時,我尚與你同在人世,但當你看到這封書信的時候,我已經爲革命赴死,你我陰陽兩隔,再無相見之日了。我真的不想死,和你在一起生活過日子有多好啊!可是我不去死,就得有千千萬萬的人要死!我的死,能讓萬萬千千的黎庶免於一死,則我輩革命黨人萬死不辭!

你我夫妻之情至深至切!彼此遇見,不知道是多少世的宿緣,才能走到今天同衾相擁、同被而眠!但每每想到天下不知有多少如你我者夫妻深情卻不能長相廝守,不得不因爲這個遍地腥雲的世道而痛苦分離,則對這個殘忍的世道痛恨萬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是因爲我對你的愛,我願天下之人都能如我一樣愛能所愛。能爲天下人謀永福,是我畢生所願!

林覺民思緒遄飛,回憶起與新婚妻子的點點滴滴,回憶起兩人在一起的詩書相和。想到兩人居住的家中小屋,“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又想到每次離家,妻子依依不捨,想要隨自己外出遠行的神情。自己雖然答應帶她一起出去,可因爲所做的事業兇險萬分,那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佛教說世間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以及五陰熾盛。今日的我們已經無從瞭解林覺民烈士是否讀到過這類的書籍。但是我們相信此刻的他一定是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人生八苦的無奈和無助。

世間狼犬遍地,人人所厭惡,卻不得不生活在這樣的世道中;與所愛的人情深義厚,心心相印,卻不得不忍痛永離;太平盛世,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是每一個人的畢生所求,卻是求而不得!

寫到這裏,林覺民想到曾經讀過的有關鬼神的書,以前是嗤之以鼻的。但現在他卻多麼希望這都是真的啊!自己即使不幸爲國而死,但是死後的魂靈卻可以長存,仍然可以陪伴在愛妻的身旁。陪着她喜,陪着她憂,陪着她度過生活中的每一天。

寫着寫着,時間已到四更,天快亮了,沒有時間再接着寫了。“嗟夫! 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捨吾,其時時於夢中得我乎! 一慟! 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寫完給妻子的信,林覺民意猶未盡,又在另一塊手巾上給父親寫下一封家書:“不孝兒覺民叩稟:父親大人,兒死矣,惟累大人喫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補於全國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寫完後,林覺民將兩封書信交給其他同志,囑託他們“我死,幸爲轉達。”

三天後的1911年4月27日,下午5點半,黃興率領革命志士發動起義。林覺民追隨黃興,臂上纏着白巾,手執槍械炸彈,吹響海螺,直奔督署殺去。時任兩廣總督張鳴岐在衛兵的幫助下由窗戶裏爬出,倉皇逃往水師提督衙門。義軍持械攻入督署。沒有見到總督,便一把火燒了督署衙門,轉身再殺將出來,恰好遇見領兵前來救援的水師提督李準的親兵大隊。雙方展開激戰。

戰鬥非常慘烈。領導者黃興被打斷了右手中食二指第一節,仍以斷指繼續射擊。喻培倫胸前掛着滿滿一筐炸彈,左手執號筒,右手拿手槍,奮勇當先,一邊衝一邊投擲炸彈。混戰中,林覺民和黃興走散,獨自抗擊清軍,終因寡不敵衆,失敗被俘。黃興躲進路邊一間小店得以逃生。起義再次以失敗告終。

林覺民被俘後一心尋死,誓不獨活。開始以絕食明志,兩廣總督張鳴岐和水師提督李準提審革命黨人時,林覺民已經極度虛弱不堪。但他仍然慷慨陳詞,拒絕投降。根據相關記載,林覺民“侃侃而談,暢論世界大勢,以筆立言,立盡兩紙,書至激烈處,解衣磅礴,以手捶胸”。他甚至開曉二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國家安強,則死也瞑目”。

林覺民的大義凜然和豪氣干雲的氣概,甚至折服了這兩位提審他的清政府的高官。李準心生惻隱,勸張鳴岐不如饒了林覺民,希冀能爲清政府所用。張鳴岐雖然也認爲眼前這個年輕人“面貌如玉、心腸如鐵、心地光明如雪,稱得上奇男子”,但料其肯定不會爲清廷所用,如繼續留給革命黨人,則必爲大患。堅持殺掉林覺民。

1911年4月27日(清宣統三年四月二十七日)黃昏,林覺民在廣州天字碼頭被槍殺,時年僅24歲。就義前,林覺民從容不迫,慷慨赴死留下遺言,“吾輩此舉,事必敗,身必死。然吾輩身死之日距光復期必不遠矣!”

林覺民就義的消息傳到他的岳父陳元凱那裏,陳元凱擔心家人遭到清軍的報復,趕緊通知陳意映外出躲避。一家人驚慌失措,連夜逃到了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不久後的一個黃昏,陳意映接到革命黨人輾轉送來的林覺民的遺書。打開書信,陳意映得知丈夫已經就義而死,大驚大悲之下,當時就想追隨丈夫而去。


林覺民的父親、母親也已經看完了兒子的《稟父書》。傷心之餘,二人記掛着兒媳,趕緊過來看望。眼見兒媳悲傷過度,一意尋死,兩人苦苦相勸,甚至不惜以下跪哀求。大兒子依新剛剛5歲,肚裏的孩子馬上就要出生,陳意映看看依新,想想肚中的遺腹子,漸漸平復下來,她想到無論如何要把丈夫的孩子生出來,不能讓孩子也跟着去死啊。

其後,由於悲傷過度,不久後陳意映肚裏的孩子提前出生,是個男孩兒,起名仲新。孩子生下來後,陳意映絲毫沒有做母親的喜悅,她終日研讀林覺民的遺書,思念丈夫日甚一日,終於憂鬱成疾,不幾年終於隨夫而去,時年僅22歲。

林覺民就義以後,家裏的情況果如其言,一日衰敗一日,僅僅清貧度日而已。依新9歲夭折,次子仲新做過國民政府的小官。但他無意仕途,也沒有太大的提升。1949年後曾短期擔任過共產黨的幹部。退休後閉門不出,不預世事。

林家的宅子後來賣給了一戶姓謝的人家,就是著名作家謝冰心的祖父。因此,林覺民的故居和謝冰心的故居同是一個地方。林家的另一脈,林覺民的堂兄林長民,生下了一個非常有名的女兒,叫林徽因,鼎鼎大名的民國第一才女,其夫梁思成人盡皆知,是著名學者、維新黨人梁啓超的兒子。林徽因是林覺民的堂侄女。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中國同盟會老會員潘達微冒着生命危險,不顧清廷的警告,將當初能找到的戰死和被俘後慷慨就義的72名革命黨人(實際上大約有100多名革命黨人)的遺體葬於廣州東北郊,並改紅花崗爲黃花崗。因此,後世稱此役革命黨人安息之地爲“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通稱最初安葬的革命黨人爲“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1921年12月應鄒魯的請求,孫中山爲《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一書寫序言。文中高度評價此次起義。“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爲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百年以後,生逢盛世的我們重讀烈士的《與妻書》,仍不禁爲革命烈士的豪氣干雲、鐵血柔情深深震撼!作爲後人的我們,惟願烈士與他的愛妻重逢於天上,團聚在樂土,永不會再次經歷生離死別的痛苦!我們還要告訴烈士的是,這個您爲之奮鬥犧牲的中國,雖然仍有諸多不盡如意之處,但卻早已不是百年前的風雨飄搖的舊中國!遙望及此,烈士也或可瞑目了罷!

黃花崗畔起風雲,八百勇士壯乾坤。

與妻訣別無遺恨,千古一慟林覺民。

附:《與妻書》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爲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爲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爲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爲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 無寧汝先我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爲是,而亦無詞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爲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

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後有遠行,必以告妾,妾願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餘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啓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餘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則較死爲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吾今死無餘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爲志,則吾死後尚有二意洞在也。幸甚,幸甚!吾家後日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

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爲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忍。吾愛汝至,所以爲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捨吾,其時時於夢中得我乎!一慟!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家中諸母皆通文,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當盡吾意爲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