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奖励都是惩罚

一切奖励都是惩罚,一切惩罚都是奖励。

公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推导过程:奖励是一种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具有两面性。奖励了写作业的行为,意味着没有奖励其他所有的行为,包括玩耍 做家务 聊天 发呆 数星星 调皮捣蛋等行为。“被奖励的行为” 与 “没有被奖励的行为” 就区别对待了,区别对待的本质,就是承认两者的不同。不同就会有高下差别 ,有优劣差别,好恶差别。

设身处地想一想,在我小学阶段,学校规定每班抽取学习好的一半人代表本班级去参加考试,剩下的另一半不用考试。我三年级前一直是不用参加考试的那一半,虽然说不用考试很轻松,但是心里是不舒服的,心里是自卑的,感觉自己是不够好的。参加考试是光荣的,不用参加考试是落寞的。

灰姑娘和她的姐妹,她的姐妹可以穿新衣服去参加王子的晚宴,灰姑娘不能去,只能在家干活,相对于参加晚宴,在家干活不就像惩罚一样吗?

得一百分的同学得到了糖果奖励,得九十分的同学只能看着,看着不就是一种惩罚吗?

孩子今天安安静静地在看书,得到了奖励和表扬,不就以为着其他疯玩的日子是落寞的,是不被待见的日子吗?

有一个小故事,大意是说一群孩子经常来一个老头家门口玩,老头很不喜欢吵闹,想出一个办法:第一天,每个小朋友发五块糖,第二天四块,第三天三块,第四天两块,第五天一块,第六天没有。后来孩子们很生气,都不来玩了。  这个故事很好地说明了,有糖是奖励的话,没糖就相当于惩罚了。

本来孩子玩耍是天性,没有糖的时候,他们从来都是开心地玩耍,结果有了奖励介入后,奖励行为开始操纵他们,有奖励就玩耍,没奖励就不玩耍,外界的行为干扰了孩子的天性。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事情,并且孩子们不再这里玩还可以去其他地方玩耍,对天性的干涉其实很小。

那么如果在家庭中呢?孩子和父母每天都在一起,孩子写作业,父母奖励糖果、微笑、赞扬,孩子玩耍、调皮、数星星、跳水坑,父母沉默无所表示。相当于在变相的批评这些行为。

同样的,所有的批评也都是奖励。

批评一个同学不交作业,也是在表扬其他所有同学都上交了作业。批评二宝不洗手,也是在表扬大宝洗手了。

姑且不论这些批评与暗示的奖励,奖励与暗示的批评,对别人有多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实施批评或者奖励的人来说,本意就是想改变别人的行为。 对于被批评和免于批评的人,对于被奖励和免于奖励的人,这些行为都是对他们的干扰。

心力弱的人可能受影响程度深一些,更容易被外界的声音左右,心力强一些的人,可能更能活出自己的本性。

当在没有奖励与隐含批评的情况下,孩子对待数星星 跳水坑,是没有罪恶感没有浪费时间的感觉的,他们开心地投入地猜测着星星的神秘,感受着泥水的温度,欣赏着水花四溅的抛物线。这些体验,滋养着他们的好奇心,孕育着他们未来的志向,也帮助他们理解后来上的自然课 地理课 物理化学知识。

当有了父母的奖励与隐含批评后,心力弱的孩子,可能减少了数星星的次数,跳水坑的频率,可能跳水坑时还担心作业没做完会不会被骂,难以身心投入,活在当下。父母的言行,渐渐成为孩子脑袋中余音绕梁、 挥之不去的“应该”的声音,成为孩子脑中的 经常和自我争吵的“超我”,成为孩子内耗的根源。

没有了奖励和批评,一起顺其自然,是否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好坏 无法分辨善恶?

我想可能不会,一方面相信与敬畏孩子自身的心性。孩子和种子,是类似的,一个种子,可能是玉米种子,它是不同于其他任何植物种子的,它有玉米的特性,它的基因里面有信息,让它在什么温度发芽吐叶,什么时间开花结穗。我们不应该揠苗助长,也不应该期盼它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同理,如果这个种子是红杉树种子,那么它必然长的很慢,比玉米慢很多,不要着急,它有自己的节奏,它要密密实实地长,慢慢地慢慢地地长成参天大叔。 孩子不是一样吗?每个孩子的基因不一样,有的爱玩汽车,有的爱玩布娃娃,有的爱做数独,有的爱拼积木,他们有自己的基因自己的天性。

一旦我们认为做数独更有出息,那么我们就在干扰他们了,我们就不再敬畏孩子自然心性的力量了。  所以,敬畏与相信孩子的天性,相信天性会指引孩子探索生命探索生活,孩子才能活出自己的天性,活出真实的自己。

另一方面,孩子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空间,孩子周围的人事物都在影响他。不批评与奖励,我们仍然在影响孩子,社会也在影响孩子,完形的宗旨有一条:分享而不教导,我们可以轻松地分享我们的经历经验,孩子可以轻松地薰陶与吸收,我们还可以以身作榜样,自己每天运动,每天开开心心,孩子慢慢也会爱上运动,我们每天快乐地读书,和家人分享书中趣事,孩子也会渐渐爱上读书。

  同班同学每天都在上课学习,老师每天都在认真上课,孩子当然知道,学习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新闻里经常报道见义勇为和犯罪分子,孩子也会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他是从生活中吸收的,而不是被教导的,不是被批评和惩罚教育出来的。

最后,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做到无批评无奖励,但不是无情感。孩子写作业开心,孩子跳水坑浑身泥巴也开心,孩子想要玩具,自己愿意就买,不愿意就如实告知,不附加条件。

这是一篇反思内省,因为我有时可以做到,有时做不到,常常反思,天天向上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