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獎勵都是懲罰

一切獎勵都是懲罰,一切懲罰都是獎勵。

公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推導過程:獎勵是一種行爲方式,這種行爲方式具有兩面性。獎勵了寫作業的行爲,意味着沒有獎勵其他所有的行爲,包括玩耍 做家務 聊天 發呆 數星星 調皮搗蛋等行爲。“被獎勵的行爲” 與 “沒有被獎勵的行爲” 就區別對待了,區別對待的本質,就是承認兩者的不同。不同就會有高下差別 ,有優劣差別,好惡差別。

設身處地想一想,在我小學階段,學校規定每班抽取學習好的一半人代表本班級去參加考試,剩下的另一半不用考試。我三年級前一直是不用參加考試的那一半,雖然說不用考試很輕鬆,但是心裏是不舒服的,心裏是自卑的,感覺自己是不夠好的。參加考試是光榮的,不用參加考試是落寞的。

灰姑娘和她的姐妹,她的姐妹可以穿新衣服去參加王子的晚宴,灰姑娘不能去,只能在家幹活,相對於參加晚宴,在家幹活不就像懲罰一樣嗎?

得一百分的同學得到了糖果獎勵,得九十分的同學只能看着,看着不就是一種懲罰嗎?

孩子今天安安靜靜地在看書,得到了獎勵和表揚,不就以爲着其他瘋玩的日子是落寞的,是不被待見的日子嗎?

有一個小故事,大意是說一羣孩子經常來一個老頭家門口玩,老頭很不喜歡吵鬧,想出一個辦法:第一天,每個小朋友發五塊糖,第二天四塊,第三天三塊,第四天兩塊,第五天一塊,第六天沒有。後來孩子們很生氣,都不來玩了。  這個故事很好地說明了,有糖是獎勵的話,沒糖就相當於懲罰了。

本來孩子玩耍是天性,沒有糖的時候,他們從來都是開心地玩耍,結果有了獎勵介入後,獎勵行爲開始操縱他們,有獎勵就玩耍,沒獎勵就不玩耍,外界的行爲干擾了孩子的天性。這只是一個很小的事情,並且孩子們不再這裏玩還可以去其他地方玩耍,對天性的干涉其實很小。

那麼如果在家庭中呢?孩子和父母每天都在一起,孩子寫作業,父母獎勵糖果、微笑、讚揚,孩子玩耍、調皮、數星星、跳水坑,父母沉默無所表示。相當於在變相的批評這些行爲。

同樣的,所有的批評也都是獎勵。

批評一個同學不交作業,也是在表揚其他所有同學都上交了作業。批評二寶不洗手,也是在表揚大寶洗手了。

姑且不論這些批評與暗示的獎勵,獎勵與暗示的批評,對別人有多麼大的影響,但是對於實施批評或者獎勵的人來說,本意就是想改變別人的行爲。 對於被批評和免於批評的人,對於被獎勵和免於獎勵的人,這些行爲都是對他們的干擾。

心力弱的人可能受影響程度深一些,更容易被外界的聲音左右,心力強一些的人,可能更能活出自己的本性。

當在沒有獎勵與隱含批評的情況下,孩子對待數星星 跳水坑,是沒有罪惡感沒有浪費時間的感覺的,他們開心地投入地猜測着星星的神祕,感受着泥水的溫度,欣賞着水花四濺的拋物線。這些體驗,滋養着他們的好奇心,孕育着他們未來的志向,也幫助他們理解後來上的自然課 地理課 物理化學知識。

當有了父母的獎勵與隱含批評後,心力弱的孩子,可能減少了數星星的次數,跳水坑的頻率,可能跳水坑時還擔心作業沒做完會不會被罵,難以身心投入,活在當下。父母的言行,漸漸成爲孩子腦袋中餘音繞樑、 揮之不去的“應該”的聲音,成爲孩子腦中的 經常和自我爭吵的“超我”,成爲孩子內耗的根源。

沒有了獎勵和批評,一起順其自然,是否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不知好壞 無法分辨善惡?

我想可能不會,一方面相信與敬畏孩子自身的心性。孩子和種子,是類似的,一個種子,可能是玉米種子,它是不同於其他任何植物種子的,它有玉米的特性,它的基因裏面有信息,讓它在什麼溫度發芽吐葉,什麼時間開花結穗。我們不應該揠苗助長,也不應該期盼它可以長成參天大樹。

同理,如果這個種子是紅杉樹種子,那麼它必然長的很慢,比玉米慢很多,不要着急,它有自己的節奏,它要密密實實地長,慢慢地慢慢地地長成參天大叔。 孩子不是一樣嗎?每個孩子的基因不一樣,有的愛玩汽車,有的愛玩布娃娃,有的愛做數獨,有的愛拼積木,他們有自己的基因自己的天性。

一旦我們認爲做數獨更有出息,那麼我們就在干擾他們了,我們就不再敬畏孩子自然心性的力量了。  所以,敬畏與相信孩子的天性,相信天性會指引孩子探索生命探索生活,孩子才能活出自己的天性,活出真實的自己。

另一方面,孩子不是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空間,孩子周圍的人事物都在影響他。不批評與獎勵,我們仍然在影響孩子,社會也在影響孩子,完形的宗旨有一條:分享而不教導,我們可以輕鬆地分享我們的經歷經驗,孩子可以輕鬆地薰陶與吸收,我們還可以以身作榜樣,自己每天運動,每天開開心心,孩子慢慢也會愛上運動,我們每天快樂地讀書,和家人分享書中趣事,孩子也會漸漸愛上讀書。

  同班同學每天都在上課學習,老師每天都在認真上課,孩子當然知道,學習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新聞裏經常報道見義勇爲和犯罪分子,孩子也會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他是從生活中吸收的,而不是被教導的,不是被批評和懲罰教育出來的。

最後,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做到無批評無獎勵,但不是無情感。孩子寫作業開心,孩子跳水坑渾身泥巴也開心,孩子想要玩具,自己願意就買,不願意就如實告知,不附加條件。

這是一篇反思內省,因爲我有時可以做到,有時做不到,常常反思,天天向上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