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筆記及心得】沈念:我們正在失去什麼——談小說的閱讀和寫作

聽課筆記整理:

一個老師推薦的書目或許在不經意中就改變了一個寫作者的閱讀習慣,閱讀認知。

失去:人生是個不斷失去的過程。人總是對得不到的東西有莫名的惆悵。

關於閱讀,讀古希臘神話,伊卡洛斯得到了飛翔的自由,最後卻因此而失去了生命。

所以,一個人要追尋真正的自由時,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沒有誰可以無止境地得到,永無止境地失去。一個人的得到和失去永遠是平衡的。一個文學作品也是如此,它的虛與實,生活性與藝術性,景與物,都會有一個平衡。當這個平衡達到飽滿而和諧的狀態時,它會得到認可。如果這種平衡被打破,作品就會陷入誤區陷入迷障。

文學世界,我們應該守護什麼,期待什麼?這個話題寬廣而模糊。

文學就是幫助我們將不便於直接表達而又是內心最微妙,最接近生活的情感傳遞出來。我們要用文學去呈獻世界,表達生命世界。有了這個意識,纔會用自己生命的體驗去呈現。要洞悉文學的祕密便要通達周圍的世界,我們每個人都在共享一個生命世界。

而失去是一個變化,這個變化伴隨我們一生,你將這種變化真正傳達出來了,你就是一個區別於普通寫作者的人。

關於閱讀寫作中的“失去”,有三個關鍵詞。

1、 信任。

作品中的信任來自哪裏,如何去建立它?可能是來自語言,也可能是故事,也或是作者本身。

信任在小說作品中非常重要,它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一個契約,是在讀的過程中產生的。小說中的人穿的衣服,語言,喫飯做事等都是有講究的。經典作品要反覆讀,讀它的細節。自己寫的小說要使別人產生信任,就要在細節上下功夫,除了你自己的一手經驗,還要去琢磨別人的二手經驗,並琢磨着將二手經驗變爲一手經驗。不在細節上露馬腳,就不會失去讀者的信任感。

小說是虛構的藝術,但虛構不是胡編亂造,它是建立於現實之上的。材料必須從真實中取得,經得起推敲。在現實中有所依託,纔是讀者需要的。比如韓少功老師的作品並不是單編一個故事,而是有廣袤的思想。有東西爲依託,才能站得更高。

小說產生的藝術感染力不只是故事,故事的真實性,故事裏人物的情感,都可以去還原。

在閱讀中發現寫作的祕密,發現其精湛微小的細節。比如巜包法利夫人》,米蘭·昆德拉評價:“直到《包法利夫人》的出現,小說的成就才趕上了詩歌的成就。”(李建吾譯本特別值得推薦閱讀)歐洲此前故事的傳播依靠詩歌。透過年代還可以從中看到生活看到物象:牀和鍾在哪裏,指針走到什麼時刻等等。

福樓拜還非常注意語言,對人物的對話處理很仔細,有一段多人對話寫了三個月。對場景的描述特別到位,這些在電影中,對故事人物與情節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我們在寫作中帶着這樣的意識去寫,才能讓讀者對作品產生信任。

小說是虛構的真實。寫一個人一個事,其來龍去脈在寫作中把握真實的邏輯,讀者就會產生信任。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當專業性融入文學性融入你的文字,作品就會非常飽滿。

一個文學作品裏人物沒有立起來,就不是一個成功的作品。

經典作品,經典小說,是要經過時間的淘洗、檢驗的故事。小說家是一個觀察家,下笨功夫,將作品中每個來處都寫清晰。作者都是懂生活的專家,細節決定一個作品的生命力。一個走得遠的作家,需有笨拙,樸素的品質,將生活寫細,寫透,寫實,從堅實的大地上生長出來,才經得起讀者的推敲,經得起文學的考驗。作品裏的人物要是從自己的生活以及生命里長出來。得不到讀者的信任,歸根結底還是下的笨功夫不夠。

而寫什麼,怎麼寫?我們現在不缺題材,不缺講一個什麼故事,最重要的是缺怎麼在寫的題材上下功夫。

一個再偉大的作家,一個專家,都只能成爲他熟悉領域的專家。作家你不去做研究,你無法寫出跨度幾代人的情感和細節。細節是寫作中無法繞開的部分,一個細節不真實,幾個細節有露洞,就沒有真實感。

細節是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其實也是建立的精神的真實。有專業精神和實證精神的人是不會在細節中出問題的。特別是好的探案小說的細節,非常真實,情節縝密,精神上也真實。真實的細節,讓作品血肉豐滿,讓人產生真實感。


2、 耐心。

小說是講述故事,要做一個耐心講故事的人。巜一千零一夜》就體現了講故事的魅力,還有講故事給國王聽的女子的耐心。

小說裏一個重要的特點是有迂迴,你不要急於將故事的結果講出來,那是沒有講故事的技巧,故事也難以講長。你需要讀者耐心地看、聽。小說中自洽的邏輯沒有建立起來,是不會編故事的根本原因,是沒建立自洽的邏輯。中間要有停頓、迂迴,深入的挖掘,不是流於表面的故事形式。爲什麼有的人講話你願意聽期待聽?因爲它沒有一下子把結果告訴你。

小說的合理性,依據現實的經驗來判斷。完全複製生活不是小說的本意。在什麼樣的程度上建立一個更大的邏輯,讓小說敘事的美學成立,需要我們對故事的架構,過程的講述中有章法,結構和節奏。如果拘泥於現實,很難創造出超越生活的藝術。

怎麼樣讓人物走到該有的地方,不是一下子達到的,中間有一個走的過程,要有耐心地把走的過程寫出來。人物內心的張力、衝突要寫透。比如巜貧嘴張大民的幸福》。

好的作品不能有風景描寫的缺失。它是過程,是無法省略的。風景描寫在優秀的作品中是標配,是情節的鋪展的背景,和情節是混然一體的。比如契科夫《草原》,少不了對草原風光的描寫。比如巜岳陽樓記》,前段很多是寫風景,最後引出感悟。如果沒有風景的一路鋪呈,就不可能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經典的感悟,如果直接拋出這個感悟,它也不可能成爲經典。

風景描寫在某些網絡作品或低層文學閱讀者中會認爲多餘,他們忽略而躍直取結果,這是不尊重創作者的勞動的,但影響不了好作者。

經典作品流傳的因素,是因爲有很廣的文學呈現。

好作品的缺失實際上在於寫作者內心變得越來越荒蕪,眼睛看不到,會造成了心靈的缺失和空洞。好的閱讀廣泛的閱讀會打開你的知識面,對社會的認知區。

風景是氛圍,也是故事的一部分。惜墨如金的名家也不惜去寫風景。

寫作是需要耐心的精神事業。耐心看、耐心聽,耐心體會。對你周圍的生活有耐心,你的寫作就是寫你的周圍。當作品和生活發生斷裂的時候,也是它遠離文學的時候。


3、 野心。

曾聽有市級作協作家說:能在巜湖南文學》發表一文就死而無憾。從某些方面,我爲他悲哀。

你的追求和目標也是你的動力所在。怎樣在寫作上給自己定一個目標,發表的刊物要一個一個去佔領。閻真老師講課曾嘆氣,看不到你們的野心。

文學的野心是指競爭的心,創作熱情與同步的人比高下比輸贏的心。有野心,有競爭,纔會進步更快。

回顧我們文學的歷史。文學的潮流在每個階段都有,都有流變,也是寫作者的求變。沒有變化就沒有文學史,引導流變的人也是有野心的人。如果按過去的人的路走在,是老路。怎麼繼承,和創新?文學作品雖不排序,但分優劣。

你創作的激情和念頭不能少。有了這樣一種心境,創作才能快一點,才能不斷超越自我。內卷與佛系不可取,這方面,網絡作家很努力。

文學的追求止步不前的時候就是低谷,文學就是要不斷有作品出來。

野心是一種寫作精神。精益求精,深入生活,不能墨守成規,雖然墨守成規很穩。相比之下,探索者比墨守成規者更具有挑戰性,失敗性。但文學不是一蹴而就,是一輩子去探索的長跑。

探索者需要勇氣,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確立一個自我,自我是作品中最核心的展示。作爲一個寫作者需要一個更大的自我,“我”要足夠大,時刻意識到每一個我都是時代的我,事件的我,通過這個“我”來講述這個時代和生活。而不是個人的喃喃自語,可有可無。

一個作家的畢生就是創造一個偉大的自我,在一個更大的領域將自我建立起來。“小我”“大我”“超我”。“超我”是一個孤獨的自我,信仰的自我,以及自我完善的自我,這是站在人的共同的情感體驗之上建立起來的。

失去自我的寫作,是失去活力和筋骨的“自我”在自說。

安於對日常美小溫暖當大境界去寫,重複自己,他人,前人,用陳舊的修辭陳舊的故事講一個陳舊的世界,陳舊的道理,文學不需要這樣的寫作。

作品中最重要的是“看見”,你對人間煙火的觀察,你對衆生的觀察。有些寫作是對這個世界無話可說,保持獨立的有我,有大我的寫作,纔是有前途的寫作。

學文學就是學做人。決定你走多遠的,是一個人的胸襟。

“誰要見過這個世界的邊界一次,他就會錐心地感受到自己遭受的禁錮。”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說。

寫作到了一定的程度,不是技巧,是智慧和精神。你有了一種野心,纔會更好去創造一個物質和精神世界。

創作要有激情,才能持續創作,不斷創作。願你們做文學中人,不做文壇中人,成爲文學瀚海的一盞燈,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

聽課心得:

這個世界,瞬息萬變纔是永恆不變的定律,不斷變化即一種不斷失去,所以寫作就是去寫那些失。而失與得是守衡的,文字書寫將變化的瞬間寫好了,就留下了新的永恆的美好。謹記讀者的“信任”,自己飽含“耐心”,燃燒自己內心的“野心”,去寫作。在小說寫作中把握虛構的真實和邏輯的真實,在某種程度上建立一個更大的邏輯,讓小說敘事的美學成立,讓自己講故事的架構過程有章法、結構和節奏,寫更多更好向經典靠近的作品。


沈念簡介:湖南嶽陽人,湖南省作協副主席。2000年開始文學創作,曾在《十月》《芙蓉》《天涯》《大家》《鐘山》《莽原》《青年文學》《小說界》等文學刊物發表中短篇小說、散文和詩歌。作品入選《旗——2005中國青春文學風雲榜》《新散文十五家》《布老虎散文》《新散文百人百篇》《散文年度精選(2003年,2005年卷)》《2004年中國青春文學作品精選》《2006散文隨筆新選》2008年中國散文佳作榜等20餘種選本。 《時間裏的事物》(2008年卷散文集)入選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巜大湖消息》獲第八屆魯迅文學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