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從濟南到河南,便下洛陽到南陽之五:社旗古鎮與午夜驚魂

一看似窮困潦倒的男子來到一個酒館,對酒保說到:拿酒來。幾杯酒下肚,卻掏不出半文銀兩,他對老闆說到:待我日後發達,定湧泉相報。老闆笑了笑,說,誰還沒有難過的時候,算是我請你了。男子起身,兩拳相握,向前一伸,微微低頭到:謝了。一擡頭,看到門口迎風飄楊寫着大大的“劉”字札幌,眉頭一皺,問老闆:能否賒旗一用?老闆慨然相送。隨即男子與手下幾人商議後,拉起旗杆就招兵買馬,原來男子是落魄皇族劉秀,當時王莽篡權,同宗亂黨,戰火不斷,危在旦夕,所以逃到這個叫興隆店的鎮子。

後來,劉秀拉起大旗,推翻王莽新政和更始政權,劉秀雄才大略恢復江山,建元建武,即東漢王朝,劉秀爲漢世祖光武皇帝,稱帝后,仁智明恕,用賢任能,發展生產,休養生息,歷經十二年之久 開創了一段“光武中興”的盛世。

劉秀不會忘記在困難時刻幫他一把的人。他想到他起兵之地,那個立下汗馬功勞的酒旗,那個劉記酒館。所以下令將興隆店的鎮子改爲賒旗店,又叫賒旗鎮,酒爲賒店老酒,並大力改建賒旗鎮,按天子的規格修建城牆,仿皇城的樣子開設九座城門,建成中原第一古鎮。雖然歷史從來都是真假難辨,但不是皇城的賒旗鎮建成皇城的規格,不同凡響,大有深意。

到了1965年建縣,周恩來總理將賒旗更名爲社旗,劉家旗的年代過去了,如今是高揚着社會主義旗幟。

世事變遷,朝代更迭,旗幟變了,但社旗鎮的古道、古樹、古碑、古廟、古井……依然還在,彷彿還烙有千年歷史的印記。

南陽也因爲是劉秀髮跡之地,故有“帝鄉”“南都”之稱。社旗隸屬南陽,當年也是繁華富足,這兒水陸碼頭興盛,是盛極一時的交通要道,南來北往的商人,雲集於此,“白日千帆過,夜間萬盞燈”,就是描述了當年中原大鎮賒旗的隆盛和發達。明清時代還依然保留着城牆、碼頭、街道、店鋪。

清乾隆年間,山陝兩地商人集資興建了雕樑彩繪、金碧輝煌的山陝會館,透着財大氣粗的富足,晉商、秦商都是馳名天下的商邦。進得山陝會館的大門是巨大的琉璃照壁,雕刻的圖與字都是美好祝福的寓意;懸鑑樓,就是大戲樓,這種三層古戲樓,全國僅有三處,另兩處是皇家戲樓北京故宮暢音閣和頤和園的德和園。來來往往的看客亦如戲中人,上演着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大戲;上了高高的月臺是商人聚會與祭拜關公的大拜殿,屹立莊重,有慈禧太后御筆之寶“龍”“虎”二字碑,字體瀟灑,一氣貫通,頗有帝王氣勢;還有藥王殿、馬王殿,最可惜的是能登高遠眺的春秋樓已不復存在,當年有個順口溜,“賒店有個春秋樓,半截入到天裏頭”,可以想象春秋樓之巍峨壯觀,但後來毀於戰火,聽說要復建,其實建的再如假包換,也是一個贗品,沒有絲毫的歷史文化的氣息和印跡,不如遙想當年,來一番馳騁天地的神遊。就像社旗古鎮上也有飄着劉記札幌的酒館,除了喝兩杯老酒,還能發什麼思古之幽情?有什麼力量能強大過時間,一些事,當生則生,當亡則亡。

好在河南古蹟太多,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一個朝代摞着一個朝代,處處歷史留痕。一個社旗古鎮明清建築羣成一條街,有鏢局、酒館、厘金局、票號、會館、老字號等古建築,都是建於明清時代,有三百多年曆史。而且難得的是沒有大開發,古鎮還有當地居民正常生活,從容淡然,你看你的,他過他的。就是賣商品的鋪子,也沒有急於推銷的說辭,還是你看你的,他幹他的。但鮮有年輕人,那些老房子,舊物件,有的牆皮剝落,門窗破舊,透着久遠的年代感,但萬幸原汁原味地保留着,那些滄桑的老人,與古舊的建築一起,都被古舊滋潤着,浸潤在時間的長河裏。

廣盛鏢局,中國歷史十大鏢局之一,在江湖上是“華中第一局”,小門臉,長身子,三進院落,看見鏢局的練武房,我和颯颯兩個彪形大女子,嘿嘿哈哈,舞紮了一番,弱弱小小的亞香就給我們拍下來,三個人嘻嘻笑笑的到處轉悠。

有票號的地方,都是經濟繁榮、商業繁華的地方,社旗地處水陸碼頭交接處,九州通衢,南方貨從水上來到此改走陸路,北方的貨運到這從陸路改走水路,一片繁忙景象,蔚盛長票號應運而生。

火神廟不太常見,社旗火神廟建於清雍正二年,山門,大戲樓,大拜殿,鐘鼓樓,古樸典雅,規模不小。因鎮內當時製造煙花炮竹的“炮房”較多,加之商鋪林立,多爲磚木結構,並有不少草房,易發火災,爲了祈求火神保佑全鎮平安無災,爲此由鎮內“炮房”行業牽頭,集資興建此火神廟,也作爲“炮業”行會的會館。所以規模格局形似山陝會館。

福建會館比起山陝會館差得大了,只是一個三進院,說明福建的商業在這兒不如山陝兩地,當做一個商人們溝通交流的會所也綽綽有餘。

叫同福客棧的太多,社旗古鎮有一個同福客棧,名字起的好,求神賜福,共享福祿。風靡一時的電視劇《武林外傳》裏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同福客棧,就是一個小社會、大江湖,雖然是古裝的外殼,但是現代的內容,以喜劇的形式借古喻今。其實,自古以來,愛恨情仇、人性的善與惡沒有什麼大區別,喜劇和悲劇也沒有嚴格的界限,有時候看到古代的場景,有人說彷彿穿越了,穿越到哪一個朝代有什麼不同嗎?

看到一個“公議雜貨行規碑記”,就是一個行業規則,買賣公約,挺有意思,列幾條大家看看:

1,賣貨不得論堆,必要逐宗過秤,違者罰銀伍拾兩;

2,不得沿路會客,如違者罰銀伍拾兩;

3,不得在門口攔路會客,任客投主,如違者罰銀伍拾兩;

4,不得假冒名姓留客,如違者罰銀伍拾兩;

5,不得在人家店中抅引客買貨,如違者罰銀伍拾兩;

6,賣貨破爛水溼必要依時價公除;

7,不得棧房門口豎立招牌,只寫某店棧房,如違者罰銀伍拾兩;

8,每年正月十五日演戲敬神,各傢俱要齊備,如故違者不許開行;

………………

大清乾隆五十年歲次乙巳九月十七日

闔鎮 雜貨行仝立

這是比法律條文還有法律效益的民間規則。這些規定在現代社會也很適用。

在厘金局,我們仨坐下歇息,我給她倆講了昨晚的午夜驚魂,我說我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都辱沒了體育老師。我想當然,又一次想當然,以爲今天玩完了回去,不耽誤凌晨一點的夜車,所以買了今天凌晨一點的票。昨晚午夜,我看手機,看到一條“您乘坐的列車馬上就要檢票,請抓緊時間檢票”,我當時還想,這個提醒服務未免太早了吧,還有一天呢,居然沒有反應過來。又過了一段時間,看手機,“您乘坐的列車已經發車……”的信息,我大驚失色,趕緊查訂票記錄,果真買早了一天,把凌晨時間當作當天,不加考慮地買錯了票。我趕緊亡羊補牢,買第二天的,匆匆下單,心方纔鬆了一口氣。我正繪聲繪色描述着昨夜懊惱、緊張、忙碌的一系列操作,得意洋洋地打開訂票記錄給她倆看,不看不要緊,一看笑岔了氣,你猜怎麼?我居然又又又一次買錯了票,買的晚了一天的,她倆哈哈大笑不止,我趕緊讓仔細認真的颯颯看好,改簽了車票。我還不放心,沒事就掏出訂票記錄看看日期,看是否有錯,三番五次,快成神經質了。

想想這是在厘金局呀,就是現在的稅務局,有着熟悉的陌生感和隔空的親切感,都對數字有着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敏感度,但此時,我真無顏見百年前的同行。

這一事件,成了她倆隨時想起拎出來哈哈一笑的笑話,不時擠兌擠兌我樂一樂,我自己也習慣了,這種誤車誤機的現象已不鮮見,但連環鎖式的錯錯錯挺罕見。

碰到這樣事,我有着只往好處想只想好事的一根筋,莫不是南陽人民希望我留下來,我潛意識不想離開呀,還是對南陽有感情,只是見了一面,就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個城市,當然也喜歡上了這個城市的人。

2022.08.2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