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蟲而不食,建房而不居”

心理學萬象(第一期)

前言:本版塊主要爲各種心理現象的呈現,感受萬千變化的心理現象,感受心理學的博大精深。

有一種名字帶“蜂”但是不採蜜的節肢動物,叫做“細腰蜂”,學名蜾蠃,屬胡峯總科下的一科,分佈在我國的很多省份,很多人應該在生活中見過(如圖1)。細腰蜂有一種驚人的“本能行爲”:


細腰蜂平時是不築巢的,只有在快要產卵時纔會銜泥築巢,製作一個泥洞,有的也會利用空竹管做巢。隨後,細腰蜂會捕捉一些小青蟲,但它們並不是直接喫掉這些蟲子,而是用自己的刺給小青蟲注射一種毒素,讓青蟲不能活動。細腰蜂把被麻醉的青蟲帶回自己的巢中,接下來還是不會喫掉青蟲,大概收集20-30條蟲子後,細腰蜂會把卵產在這些蟲子身上,然後來到巢外,同時用泥巴把巢口封好。從卵中孵化出來的幼蟲,會蠶食那些被麻醉的小青蟲,喫完之後就慢慢長大了,經歷化蛹成蟲的過程後,咬開被封的巢口,正式成爲新一代的細腰蜂。


在心理學上,細腰蜂的這種繁殖並照料後代的行爲被稱作“本能行爲”,指物種典型的、遺傳的、刻板定型的行爲。細腰蜂是無脊椎動物中進化層級最高的的節肢動物,已經有了相當發達和專門的感覺器官,很多行爲都可以通過遺傳一代代延續下來,這些帶帶相傳的“本能行爲”保證了物種的延續。

昆蟲的本能行爲僅僅是對一定刺激做出的刻板反應,還沒有產生對行爲目的的意識。有實驗證明,雄蠅會和進行過性激素處理的代結髮生交配行爲。這說明本能行爲還只是比較低級的反應模式,有着固定的程序,在一定條件出現後,就會引起本能行爲的發生,然後一個反應接着一個反應,產生一系列反射性動作,完成遺傳下來的程序。

看來,不只有人類有“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觸龍說趙太后》)的傳統,細腰蜂這種“捕蟲而不食,建房而不居”,一切都是爲了下一代的行爲不可不謂之“爲子女計深遠了。但是,細腰蜂的爲子女計只是一種本能,昆蟲“繁育並照料子女”的行爲都是深深刻在物種的基因裏的,而不是出自本心的主動的意識行爲,從這一點上來講,又與人類的“爲子女計”大大不同。

(參考書目:《心理學導論》(第三版),黃希庭、鄭湧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三版,P44-45。部分內容參考了百度百科的介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