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苦旅|同人助残活动

在虎年春节前的一个周末,我应邀作为志愿者参加了同人助残活动。(我们公司是同人助残慈善活动赞助方)

在参加完同人助残组织的一次培训活动之后,我们几个志愿者做了一些分工,女志愿者的主要工作是做记录和拍照,我则主要负责开车载人和载货,一起把那些年货根据指定地址和联系人送到需要帮扶的残疾人手上。(当然比较重的大米由我来搬):)

我们的探访任务名单上有三户残疾人家庭,有些是一家几口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探访的目的不仅仅是把年货送到人家手上就算完事,而且要主动拉家常,让他们感受到志愿者的真诚的关爱,了解他们的诉求并如实的做一些记录。我们这个小组由助残活动的发起人潘老师亲自带队,在交流沟通方面她有多年的经验,我们作为新的志愿者只需像小学生那样虚心学习了就好。^_^

第一户探访对象是个五保户家庭。这家的主人是一个上了年纪的退伍海军军人,罹患心理疾病且腿脚不便,子女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其中一个儿子因智力问题长年卧床不起。

当我看到这位残疾军人时,我觉得他的精神状态还是很不错的。穿着一身的绿军装,胸口别着毛主席像章和纪念章。那就是他们那个年代特有的标志。虽然人看上去瘦弱,但腰板仍挺得笔直。

当我们把年货交到他手上时,他激动地紧握着我的手不放,口中不断的念叨着:“我是毛主席的坚强战士,感谢你们来看我!”然后又拿出自己的退伍证明和受表彰证明,说这是国家给他的荣誉。我看了一眼,他生于50年代初,60年代加入中国海军,那是他引以为傲的一段经历,也是他现在生活的精神支柱。

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没有提出任何诉求,在送我们出门时,他挺直腰杆给我们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第二户探访对象是一位盲人作家,我这里所指的作家并不是那种只把写作当成业余爱好的人。他发表过4部长篇小说和一部诗集,并成功加入了福建省作协。在完成并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后 ,他的心愿是再出版三本书 ,达到参加中国作协的标准 。那是一个真正的实力派作家。虽然无法用眼神表达他的内心,但他谈及这些事,语气中能透露出那种自豪对与作家特有的孤傲。

由于双眼失明,他没有办法像正常人一样的做一些日常的家务。虽然可以通过听觉和触觉辨识不同的房间和物体,但是挂窗帘这样的操作肯定是无法完成。我们帮助他挂上了窗帘并在门口贴上了春联。还把春联读给他听。他真是高兴的不得了,甚至比得到了那些年货还要开心。虽然对我来讲那只是举手之劳,但帮忙帮到人家的心坎上,才会获得对方真诚的感谢。:)

第三户探访对象是一位50多岁的智力障碍患者,由于他的母亲年迈,已无力照料。他属于需要靠社区和国家保护的绝对弱势人群。由于接到电话后无法正常表述自己的地址和位置,我们开始无法找到他的家。我们精明强干的女志愿者就根据街道门牌号通过街坊邻居打听到他们家。而我则把车停在那狭窄的小巷,车前盖上那“同人助残”的标志帮了我们的忙,慈善公益活动总是有人愿意配合解释,就免去了去一些阻塞交通之类的麻烦。

我预料过他们的贫困,但实际情况比预想的还要糟。不足10平米的房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就坐在一个学生床的下铺,上铺则堆满了各种杂物,也分不出哪些还可以使用。这也许就是他们全部的家当。穿着黑色毛衣和坎肩,脚穿一双拖鞋,脸上布满了皱纹,他虽然不一定弄得清我们是哪一个组织的,但那脸上还是堆满了笑容,我们同样也对他报以微笑。我想他们这个狭窄的家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来过这么多人了。只要他认可我们是怀着善意来帮助他的,那就足够了。

在开车送志愿者们回省残联(同人助残组织的办公地点)的路上,我想到了“同人助残”的名称出自《周易》,《周易》里“天火同人”卦有卦辞:“同人于野,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同爱心人士们一起做有意义的事,其过程自然是无往而不利。

我们的世界,不同的种族和人群之间的确存在着很多分歧和偏见。“同人助残”体现出的人文关怀精神,其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够使人暂时放下对其他不同人群的偏见乃至歧视。特别是对于残障人士,不论其出身与社会地位的高低,我们都以一颗平等之心相待,只有坚持这样的原则,人道精神与社会正义才会得到弘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