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國外20年,總結出這些殘酷真相!”

作者 | 盧璐

高考結束了,夏天開始了,最近陸陸續續一直有朋友來問我關於出國留學的事兒,相對望子成龍,急切的父母們來說,有些是工作了一段時間的人,有點疲沓有點厭倦,總之各種原因吧。

與其說想要去留學,不如說“遊學”,就是想要出國,在國外生活一陣子。

留學,對我來說,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兒了,與其讓我說什麼學校什麼專業的,還不如讓我以這些年在歐洲生活的經驗來說一說,尤其是在今天,到底什麼樣的人,更適合出國居住?

01

以賺錢爲目的,有一定技能且勤勞的勞動者

從去年起,我們家一直在裝修。師傅們告訴我,疫情初期,很多人因爲害怕回國了,而現在回不來,導致工人極缺。

原來在巴黎,沒有技術的小工,一天工資六十歐,可現在已漲到九十歐,有技術的大工,一天一百二三十歐,老闆還要包午餐,一個月人民幣兩萬+,穩穩的。

剛回法國找阿姨,我問朋友她家阿姨能勻幾個小時給我麼?朋友說:“不是不幫你,但不行的。”

阿姨是一家做的時間越長,時薪就會低,不好談。所以她的阿姨,不看孩子不做飯,只打掃,做了六七家,一週六天,每天做九個小時,2019年就一小時18歐,算成人民幣,每月三萬+,妥妥的。

雖然她家阿姨的水平,跟上海的沒法比,但法國阿姨實在是太難找了,找她的人很多,她把手裏的客戶,都安排在步行十五分鐘之內的距離,沒有通勤問題,顯然我家太遠了。

可能辦公室坐太久了,盧先生常常背疼。朋友介紹了一位上門按摩的大姐,49歲了,個子小,每天時間排得滿滿的,有時到我家,都是一天中第四五個小時了,還不加上巴黎坐車的時間,我都說:“累不累啊?還行麼?”可開按第一秒就知道,力氣倍兒足,讓我直喊輕點兒。

大姐一個小時收費四十歐,一週七天,一個月算得再保守,人民幣四五萬也是有的。

千萬別以爲,這都只是個例,事實上,以勞動致富的人,在我的周圍形成了一整個圈子。剪頭髮,鋤草,做糉子,蛋糕,或者生煎……我知道,對於絕大多數想着出國的人來說,心裏有點看不上這種“出力”的方式,心說這叫哪門子生活?

怎麼說,我上面說的例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長時間待工,真的是非常辛苦。看着錢挺多,但真的不是習慣讀書,坐辦公室的人能夠承受下來的,而且這樣的體力消耗,很少有人能夠幾十年,做一輩子。

這種生活,大約就應該算是人各有志,大多數人都是做幾年,攢點錢,就回了老家,去盡享安逸。

再說一個真事兒。

我朋友的前老闆,溫州人。兩口子都是九十年代末時,旅行簽證黑下來。最初,男人打三份工,睡地鐵站,需要洗澡的時候,去睡通鋪或教會的救助所,老婆做管食宿的計件車工,三年攢夠了錢,用親戚的名義買了個小餐館。

又拼了幾年,有了三間餐廳,換了身份,把國內的大娃接來,白天讀書晚上餐廳幫忙,就這樣,大娃還考上了商校。

後面又生了兩個娃,老闆娘在後廚,一手洗碗一手炒菜,娃兒就在旁邊玩兒。有錢之後,開始做批發生意,越做越大,據說家裏的錢,都是用麻袋裝的。再後來,老大商校畢業,開始打理家族企業。

我想,這算是我聽到的最勵志的人生故事了,比起什麼亞馬遜創始人在車庫裏創業慘烈多了。

中國人的特質一向都是勤勞能做肯喫苦的,但不得不承認,今天在國內,如果僅僅靠出賣勞動力去完成財富累積,是有點困難的,而國外的人工很貴,打了雙邊差,就會有更高的獲利。

其實,隨着國內經濟的發展,現在這種人工差,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也開始顯現出來,估計,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變成事實。

02

某些在現階段遇到“社會困境”的女性

根據我所看到的,有兩種社會壓力很大的女性,還是蠻適合出國的,尤其是來歐洲。

第一種,就是近年來備受爭議的,有學歷有工作,30+的“剩女們”。

來了纔會明白,30+,哪怕是40+,年齡根本不是女人的問題!日子可以過得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想戀愛,大把男人在排隊;不想戀愛,完全沒有人會來“關心”你!

總的來說,歐洲比起國內,人與人的關係鬆散得多,這是一個雙刃劍;可以說真薄情,也可以說好寬容,要看你的問題,是從哪個角度出現。

總之,在國外,每個成年人對自己負責就可以了,止於你結不結婚,有沒有娃,想找男人還是想買只狗,會不會孤獨終老,老的時候,到底有沒有人來簽字拔管,跟別人都沒關係。朋友之間,你願意說,別人就聽聽,你不願說,放心,沒人會來問。

我聽到不止一次,撐不住壓力的“剩女”出國了,父母遠了鞭長莫及,火力也小了,但生活直徑擴大了,接觸到很多不同的人,結果萬年的母胎單身,居然結了婚,併火速生了娃,變成了自己原來真心看不上的雞血媽媽。

這聽起來,真的有點像是歡喜冤家的輕喜劇,幸好結局還不錯。

另外一類適合出國的女性,是那些四五十歲,離異,國內二三四線城市,往往沒有較高學歷,卻有上中學或大學,負擔較重的孩子的女性。

這些女性,如果想要在當地再婚,需要面臨很多難題,要層層降級,類似四十歲找六十歲的男人或怎樣,於是,很多人都堅持單身,並不是一種自我選擇,只是沒辦法。

在歐洲,如果你的目的是想要找個男人養着,那是有點難。

可是這類女性絕大多數,就像我上一條寫的,都是肯勤勞喫苦去工作的人,不僅可以自己養活自己,還能攢錢寄回國去供養孩子那種,如果只是想找個伴兒,就還挺簡單的。

其實中國女性,尤其是有點年紀的五零六零七零後,思想總的來說,還是相對保守和傳統的,從心裏希望,還是有個人一起踏踏實實地過日子。

這種關係,畢竟很多人在一起,也不一定會結婚,往往會出現一種奇異的平和性:

男方不講中文,女方不講法語,兩個人都不講英語,無法溝通,就不用溝通;錢,孩子,房子都不混一起,會避免很多衝突和矛盾,結果就是,這樣反而會更接近婚姻的本質:“飲食男女,相互陪伴,走過一段人生”。

當然,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機率!絕對不是每個出國的女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我必須要說,國外的渣男也挺多的,有時明明不是渣男,可就是走不下去,也是有的。

但我不得不說,對於這兩種好像已經走進死衚衕的女人來說,真的可以考慮換一種人生。

03

能夠接受躺平的人

歐洲社會體制,一直在允許和鼓勵底層民衆晉升到普通中產,因爲這對於整個社會共同財富累積和穩定,是非常有益的。

所以對普通人來說,只要少年時,只要稍微肯努力讀書,青年時,稍微肯刻苦工作,然後再略微量化安排自己的收入,就可以擁有我們在電視裏看到的那種幸福人生:

各有工作的兩夫妻,在國家福利體系之下,養着兩或三個孩子;住在郊區的小別墅裏,前後都有點花園,有一臺或兩臺車,有固定的朋友,每年會全家度假。

走到這個層次,如果你願意把自己多餘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愛好上,譬如:種花種菜,修房子,騎自行車,或者釣魚……總之,這樣就像是你認識的絕大多數已經出國的朋友和同學表現出來的那樣子:成爲中產閒人。

其實,這是一個自我定位的問題,如果你能心甘情願地停留在這一層,其實,人生既可以悠然又美好,也還能挺幸福。

而如果你的人生目的是不斷前進持續上升,賺更多的錢,有更多的關係,擁有更多被社會認可的權利,進入社會上層,那麼歐洲真的就不是一個理想的地方了。

此處說的不理想,並不僅僅是針對亞裔的跨越階層,其實,對於他們本國人也是一樣的,想要跨越階層,幾乎不太可能。

原因在於,今天在國內,我們常說的就是富一代富二代,富三代都是很少見的,而上一次歐洲社會階級顛覆,還是在十八世紀產業革命的時期,迄今已經三百多年了,發展至今,層層疊疊的盤根錯節,十代有餘了。

就算你足夠優秀,可以一代就完成累積財富,讓二代,可以去讀貴族學校,憑什麼,你兩代就做完別人十代的事兒?

所以,在歐洲想要跨越階級,累積金錢之外,更是要累積時間,一代接着一代,兢兢業業地累積起來的名聲,資源和人脈。法國曾經做過研究,在法國一個貧困家庭想要徹底走出貧困,需要六代人!

所以,總的來說,如果你野心勃勃,志向滿滿,躊躇滿志的話,在今天,還是要留在國內,沒有比國內更好的土壤,可以讓你拼命繁殖。

在停滯不前的歐洲,最適合的就是消極“躺平”。

雖然2022年,朋友圈裏最多的就是“躺平”,好像大家都要一起躺到地老天荒似的,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對於絕大多數,家裏沒有礦,且已經憑着自己的力量,奮鬥到中產的人來說,拼命努力保持上升已經成了一種潛意識的習慣,想要說服自己躺平,僅僅保持收支平衡而不是持續上漲,就這麼花花草草悠哉地下去,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

尤其當“躺平”是一種上升無門之後的“自我選擇”,大多數人會覺得越悠哉越焦慮。所以,如果你是既有躺平的能力,又有躺平的心態,那到可以去試試。

所以,寫到這裏,聰明如你,也就非常明白了。

無論是想賺錢,還是想逃避壓力,歐洲既不適合特別想出人頭地的奮鬥者,也不適合只想混喫等死的懶惰者,只適合有獨立生存能力,卻還沒有啥野心的人。

畢竟歐洲的發展程度,已經到了一個相對停滯的階段,這種表現並不僅僅是隻存在於,經濟的發展,更存在與人,不求上進,溜在中間的態度。

對於每個人來說,出國都是一件挺大的事兒,需要認真斟酌和考慮,畢竟一個人是很難改變自己所處的大環境。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才能知道,是不是適合自己。

盧璐:有兩個女兒的留法服裝碩士、作家,行走在東西方文化差異裂痕中間的,優雅女性自媒體。新書《三十幾 來得及》,《有實力纔有底氣》正在熱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