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利他心

我记得之前在企业里负责招聘的时候,公司对员工是否是独生子女有些在意,用人单位倾向于聘用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员工,其实多半是从便于管理的角度去考量,比如独生子女因为从小获得相对更多的照顾,会不太容易有利他心和同理心,比较容易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这虽然不是绝对的,但对用人单位而已,概率性的问题也会增加用人成本。

现在普遍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比较多,即便是二胎三胎的家庭,我们想象中可能是孩子们会互相照应,其实也有可能是互相争宠。所以在物质条件相对较好的现代社会,培养孩子们的利他心,公德心,感恩心就变得尤为重要。俗话说,俭以养德。当物质相对匮乏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从集体主义的角度去思考,有大家才有小家,互相会更多的体恤照应,因为唇亡齿寒,大家都是相互依存的。而现在,个体的独立性越来越高。分工的细化导致大家都各自为政,也越来越个人化, 很多的需求通过交易达成,对人交往的依赖相对减少了很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集体走向个体,所以人们也会更多的考虑自己,更少的考虑他人。

老祖宗教我们的道理,被稻盛和夫先生总结得极是:极致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

如何培养孩子的理他心

1.言传身教

其实利他心到底是不是需要培养的?这个问题。

因为一个心,是发心,是生发出来的,当然不是学出来的。

我们可以学习谦虚勤奋,可以学习积极勇敢,但我们似乎无法学习善良,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嘛。所以培养孩子的利他心,更多的是孩子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得来的,孩子们可能不会听你怎么说,而会看你怎么做。

孩子们并不会因为父母说这个是好的,就去做,而是看到父母或身边的人这样做了,有可能他都没用去思考判断,就不知不觉的沿袭下来。

在我家中,我觉得我的外婆是个非常善良宽容的人。幼年的时候因为妈妈是单身母亲,所以我一度由外婆抚养,外婆给我讲故事,哄我睡觉在我幼年父母不在身边时带给我安全感,她从不吐槽我父母的任何一方。这是留给我最大的体面。她总是教导我要理解我的父母,对他们好。她从不像别的上了年纪的人那样,买菜的时候总是要还价,挑挑拣拣要选那些最好的。至少这一点被我学来了。她的话和蔼和乐观对我和我母亲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想说,培养孩子的利他心,一定是要靠言传身教的。

2.集体主义教育

我的父母,是从大集体时代走过来的,中国走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确实非常独特是几代领导人和人民的共同智慧。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流传下来的传统往往是集体大于个人。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我们都要多多的强调这一点。这能让孩子乐于为他人贡献。

比如,为了班级荣誉牺牲个人的利益;为了给他人带来方便,自己早来晚走,乐于助人,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等等。这些小事都可以被渲染,被表扬和鼓励。把一些对的小事放大,让更多人看到,传递这样的正能量,就会在集体中影响更多人。

而家长们在平时也是一样。有时自己对他人的照顾和付出,会给自己和孩子带来不便 ,用孩子们能够感知的,告诉他们这样对他人的照顾,我们在克服困难时都会感觉更有动力。

我单位的停车位有2个,我本来用的是单位楼下的,另一个停车位是因为照顾后来的另一位老师租来的,在对面小区。之前因为那个老师脚趾受伤了,我就主动把楼下的车位让给她,自己则带着孩子每天很晚下班后还要去对面小区取车。一开始是非常不适应的,孩子们也很崩溃,赶上疫情那些日子小区封门,路上就得多花15分钟,孩子们也会问为什么,我就给他们讲了为了方便他人。我们自己跑跑就习惯了,于是我们也每次苦中作乐,路上跑步比赛,看风景,赏花赏月,不亦乐乎。

人们做事总是需要意义,利他就是很有意义的初心,能够让人感到存在,价值,开心,振奋。

3.培养共情能力

我们之所以能够换位思考,急他人之所急,给他人之所需,首先就需要我们的共情能力。我们最初的共情能力来自我们的镜像神经元,而大脑有一个特点就是偷懒,我们越不用,那部分能力越会退化,越用就越强大。

共情能力需要从小培养。我们之前看到过一个视频,几个刚会走路的小婴儿们在一起,他们会互相看看,然后彼此微笑、拥抱。那画面真的很温馨美好,像一群雪白的小天使聚在一起欢笑。

视频:四个小宝贝相互拥抱,温馨有爱。

我们最怕的是祖辈式的教养:孩子跌倒了,就怪地不平,还要打回去,骂回去。磕痛了还要怪桌子。这些都是给孩子转嫁他的负面情绪,而没有给到认同和接纳,所以孩子对自己的情绪也不认同、不接纳,从而事事都怪罪他人,逃避情绪和责任。

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所做角色扮演的练习,换位思考,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孩子在有趣的活动当中更能体会到理解他人和利他的好处。

极致利他≠委曲求全

其实极致利他也不要走极端,要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认知。这一点很重要。

爱满则溢,真正的利他心是自己感觉到爱与被爱,内心中充满爱想要表达,想要让外在世界更好。而不是通过利益交换,利益最大化的设计得来的。也不是为了委曲求全,为了能被接纳而被动的放弃退缩。让孩子在失与得中平衡,发心很重要。

舍,予,换来的是舒。让彼此舒服,是最好的尺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