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大腦》:知己知彼,成爲手機真正的主人

自從2020年受疫情影響以來,突然發現一個重大的變化:沒有手機寸步難行!反過來說,有了手機,一路暢行。

如同穿衣喫飯一樣,手機成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配備。手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同時,手機也給我們埋了無數的坑,一旦入坑,生活的幸福指數反而大大降低。


《手機大腦》的作者安德斯•漢森,是瑞典首席心理健康專家,接連榮獲2019年度瑞典年度健康大獎、精神病基金會大獎,還入圍了年度最佳數碼教育家獎等。

安德斯•漢森致力於公共健康的研究,他創造性地將腦科學、人類進化、心理學等科研成果結合起來,從數碼產品與健康的角度來剖析其中的利弊。

安德斯•漢森將要在《手機大腦》一書裏告訴我們的關鍵點是:瞭解相關的腦科學等知識,儘量在不影響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合理地使用手機,成爲手機的主人而不是被手機牽着鼻子走。

01瞭解一個顛覆常識的認知:我們的大腦還處於原始時代的掌控中

據歷史學家考證,現代人類出現於20萬年前的東非,那麼,如今的人類大腦是否遠遠地超越了20萬年前的人類?

安德斯•漢森告訴我們:“近一萬年以來,人類的大腦基本沒有什麼變化。”也就是說,我們要有一個顛覆常識的認知,“大腦覺得人類還生活在原始時代。”

我們可以通過一組數據比對來說明這一點:

假如用一萬個點來承載人類的歷史,一個點代表人類的一個世代。那麼擁有汽車、電視機等的時代,對應着8個點;擁有電腦、大哥大、飛機等生活,對應着3個點;如目前一般享有智能手機、互聯網絡的,則是一個點。

不可否認,我們的大腦一直在隨着時代的變化而進化着。然而相較於“狩獵採集的生活佔據了人類歷史99.9%的時間”而言,只佔了0.1%的現代科技時代對大腦的影響還無法顛覆過去時代的影響。

我們還需要明白的一點是,“與其他物種一樣,人類身體和大腦的進化,也基於活下去,向後傳遞基因這一最爲基本的原則。”

經歷漫長的危機四伏的原始時代,大腦逐漸形成了一些利於生存下去的機制。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幾點:

壓力應對機制;

由情感參與決策機制;

以多巴胺爲主的獎勵機制;

用睡眠來完成大腦的清理工作。

然而,我們明白,人類所處的時代環境已經完全不同於原始時代,完美適應原始時代的大腦機制已經有點跟不上時代的變化,反而讓身心處於種種不健康的狀態。

02看清一個事實:科技具有正反兩個面孔

促使時代發生史無前例的巨大變化的原因在於科技的迅速發展。科技,給人類社會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和便利條件,但科技是有兩面性的,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們需要用客觀科學的視角,去看清眼前的數碼時代,特別是其中蘊含的諸多風險。

在以狩獵採集爲生的原始時代,大腦形成了對外界風吹草動和危險的高度敏感性,壓力機制、杏仁核的快速決斷(跑還是戰鬥)都是因此進化而來。因壓力而引起的焦慮、抑鬱等,都曾是人類生存的有利因素。

生活在荒野上的人類需要時時警惕外在環境以及保持好奇心的狀態,在這樣的過程中,身體就會分泌多巴胺,它是一種獎勵物質,最大的功能就是決定將注意力放在何處,並刺激內嗎啡生產,讓人感到滿足愉悅。

因爲大腦有着這樣的生物特性,手機的出現會帶來怎樣的隱患呢?

手機就像興奮劑一樣,讓人上癮。手機上巨量的快餐信息不斷地刺激着多巴胺和內嗎啡的生成,容易使人陷入“垃圾快樂”中而不能自拔。許多公司的營銷就是利用這一點通過網絡刺激人們沉迷於消費。

更大的危險還在於偷走了許多時間、減少了睡眠,降低了專注力。與原始時代不同,對於現代社會來說,專注力讓人更有競爭力的品質,這與創新密切相關。

ipad 、手機等數碼產品對孩子的壞影響更多。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建議父母應該嚴格限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比爾•蓋茨也禁止自家孩子在滿14歲以前使用手機。

許多研究表明,手機等數碼產品使孩子容易上網成癮、影響大腦的正常發育、自制力退化、學習力降低等,有證據表明,使用數碼產品時間更長的青少年更容易感到抑鬱和焦慮等。

03我們應該這麼做:成爲手機的主人,掌控自己的幸福人生

雖然手機等數碼產品有着種種不利於人類身心健康的影響,但事實上,我們使用手機等智能產品的概率只會越來越高。因爲隨着科技的發展,智能化的程度只會越來越高。

漢劉向編撰的《說苑》裏提到“一噎之故,絕谷不食。”大意是說,有人喫飯時一不小心噎住了,差點一命嗚呼,搶救過來後再也不敢喫飯了。

不喫飯,肯定會餓死。在智能時代,若不使用智能產品肯定也是不行的。就如同現在,沒有手機,很多地方都去不了,很多東西也買不了。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成爲手機的主人,不被它牽着鼻子走,從而掌控自己的幸福人生。我們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1.保證足夠的運動量。

合理的運動能使人集中注意力,促使血液循環,緩解壓力和焦慮,還能改造和優化大腦。有研究人員以100多名五年級學生爲研究對象,讓他們堅持運動4周,在實驗前後進行了一系列測試,運動後的結果好於運動前。

2.檢查手機的使用時間,看清其中有多少時間是用於正事上,又有多少是被浪費了。因此,每個白天至少關機1~2個小時。

3.睡前,至少提前1小時關機,最好不要將手機放在臥室裏。

寫在最後

新科技、新變化往往具有顛覆性的力量,創新帶來的便利與顛覆過去帶來的損害同時存在。我們不應該像保守派那樣害怕變化,以爲“遠古的生活方式對我們來說是最自然、最有利於健康的”。這其實是一種謬誤,增加的物質財富、人口數量以及壽命的提高,都在說明一點:現在的生活要比遠古時更好。

然而,從總體來說,進化是不好也不壞的,新科技也一樣。在擁抱新科技帶來的好處時,也要警惕伴隨新科技而來的種種弊端。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現狀,揚長避短,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