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自由書寫第33天:父母的八次退出,成全孩子的真正成長

在微信公衆號上讀到作者男孩派的一篇文章,題爲:《一個孩子真正成長,從父母的8次退出開始》。

作者說:“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在關鍵節點上,及時退出孩子的生活。”

讀完全文,我覺得作者說得非常有道理,他提到的“8次退出”如下:

第一次:三歲退出餐桌。

孩子的動手能力其實比你我想象得要好。我記得我家孩子與樓上鄰居家的孩子在同一個月出生,他們的孩子就教育得特別好,從兩週歲開始,就獨立用餐,喫飯過程中不允許下來玩,若是下來離開餐桌了,家長就會收起碗筷。因此,他們的孩子總是能乖巧地喫完飯,然後才下桌玩。

相反,我們家的孩子玩性重,外婆或奶奶帶着時都寵着,時不時地追着餵飯,孩子也就養成了一邊喫一邊玩的壞習慣。更糟糕的是,這樣養育的結果還導致孩子的腸胃就不太好,悔之晚矣!

第二次:五歲退出臥室。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5-6歲是跟孩子分牀睡的最佳時機。

我遇見過很多長期與母親同牀睡的孩子,都體現出一些不好的傾向,不能獨立解決與同齡人的小矛盾,特別喜歡找老師或父母告狀。

第三次:六歲退出浴室

作者說:“退出浴室,讓孩子獨立洗澡,是讓孩子正確分辨性別,明確身體的界限。”

一般家長對孩子的性教育本身就不是很重視,生活中若不注意區分,容易讓孩子失去該有的警惕性。

第四次:8歲退出隱私空間

成人需要一定的心理距離,孩子也是。就像動物都有自己的領域觀念,給孩子一定的隱私空間,是對他們獨立主權的尊重。就如作者說的那樣:“你給孩子空間,孩子就會還你信任。”

第五次:12歲適當退出廚房

作者說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讓孩子來負責廚房的工作,而是在節假日等空閒時間裏,讓孩子學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洗菜、切菜,煮飯洗碗,或者煮個方便麪、下個水餃等。

第六次:13歲退出家務

這一點同上一條相似,也就是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他們自己房間的衛生、簡單的襪子內衣等由他們自己負責。

而且,動手做事的過程,能發展手眼協調,促進大腦的思維更敏捷;同時,“做家務會讓孩子學會責任和分擔,變得有責任感。”

第七次:十八歲退出選擇

一般學校都會爲孩子們舉行十八歲成人禮,十八歲意味着他們跨入成人的門檻了。此時,涉及孩子個人的事,父母需要把決定權還給孩子,提供參考意見,而不是干涉孩子的選擇。

第八次:婚後退出孩子家庭

見過許多婚姻不幸福的家庭,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與雙方父母干涉太多有關。

因此,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好父母守望孩子,讓孩子主動成長;壞父母替孩子做事,讓孩子被動成長。”

參考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zyTe_No79ubqvsMBATTe-Q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