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殘酷

昨晚看了一部電影:《西線無戰事》,看得我毛骨悚然,膽顫心驚。

第一次世界大戰也許是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一場戰爭。過去的戰爭,要麼是冷兵器,大刀斧頭地砍,並不容易。要麼是毛瑟槍這類單發步槍,發射完還得填充火藥,才能再繼續發射。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被髮明並應用起來。特別是機關槍,一梭子掃過去,倒下一大片。還有後期出現的坦克,就像是絞肉機。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死亡人數超過1700萬。而在西線的法國一線,戰爭很快進入塹壕戰,雙方相互衝鋒,只是爲了前進幾百米。而這幾百米的空間裏,死了三百多萬人。

展示一戰的電影很多,這部是最真實最殘酷的。我看了下,豆瓣評分8.7,非常高了,實至名歸。

開場就是一場血腥的衝鋒,士兵們全都死光了。屍體拉回來,衣服被脫下。後方物資供應趕不上士兵的消耗,只能把衣服回收,洗淨,縫補,再重新交給下一批人。

下一批人是誰?都是十七八歲的小夥子,血氣方剛。政治家們的演講慷慨激昂,一通忽悠之下,這幫小孩迫不及待地要衝上戰場,衝進巴黎。他們的父輩曾經做到過,他們的祖輩,或者再往上追溯,整個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

真實的戰爭,並不是他們想象中的樣子。子彈炮彈滿天飛,激情當不了盾牌。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血肉橫飛。戰場上的死狀都很慘,頭被轟了一半,腿被炸掉整條,活人被火燒死……還有塹壕中間的無人區裏,死去多日無人收拾的腐爛的屍體。煙霧瀰漫的戰場上,能見度只有十幾米。一羣人埋着頭往前衝,子彈在耳邊呼嘯,炮彈在身旁轟鳴。別管陸續倒下的戰友,幸運的你躲過子彈、炮彈,衝進塹壕,再跟對方拼刺刀。

與你搏殺的那個人,跟你一樣是個孩子,有愛他們的父母。或者是個父親,妻兒正在家中等待。但是你必須舉起刺刀,毫不猶豫地往他身上捅去。沒有思考與恐懼的時間,只要你猶豫一秒,死的就是你了。直到把人殺光,剛喘息一口氣,對方的第二梯隊衝上來了。你趕緊回撤,要跑回自己的陣地,身邊的戰友再次一個個倒下,被槍打死,被炮轟死,被火燒死。幸運的話,會有一小撮人活着跑回來。上帝保佑是你。

戰爭是爲了什麼?

對於這些普通的士兵,他們抱着一腔愛國熱情走上戰場,爲了理想和使命,至少一開始是這樣的。其實他們並沒有選擇,他們的思想是教育的產物,他們的國家需要有人在前線衝鋒。那時候的戰爭,是血肉的互博,是個體的消耗,最後就看誰能留下更多人。

對於領導者,沒人會看到這些個體,他們關注的,是勝利,是佔領。佔領對方的土地,把旗幟插到對方的腦門上。他們其實也沒有選擇,佔據更多的資源,是人類生存的本能。一個國家與另一個國家的戰爭,已經不是個人意志能決定的,他關乎國家民族的命運。我們看歷史,看到了太多弱小民族的悲慘命運,包括曾經的中華民族。

結尾那個獨自享受豪華別墅的將軍,在還有十五分鐘就要停戰的情況下,仍然逼迫士兵們向對方的陣地衝鋒。作爲一個職業軍人,他要的是榮譽。如果和平不能帶來榮譽,他就要一直打下去,打到勝利爲止。他手下還有士兵,爲了能夠在停戰的最後時刻佔領對方的一小塊領土,死多少人都不是他需要考慮的。這些生命對他來說只是數字,而榮譽,是會被載入史冊的。

這一段特別地讓人痛心,因爲將軍是有選擇的。他選擇了自己的榮譽和私利,而不是士兵的生命。戰爭已經讓他麻木,在舒適的別墅裏呆了太久,士兵對他而言只是實現目標的工具。他忘記這些人,都是有血有肉的同胞兄弟。

“給狗扔一塊肉,肯定會被叼走;給人一點權力的話,他會變得野蠻。”

我想,這句話是整部電影的核心。戰爭只是人類發展進程中的一部分,人們生存在這個社會,還得面對更多的事物,很多事都比戰爭更殘酷、更陰險。人如果沒有共情,就會相互鄙視,爭奪。權利如果沒有約束,野心就會膨脹,想要的越來越多。太多的社會慘劇,似乎都從此而來。

要阻止戰爭,也許只有兩個方式。一個是核武器,你有我也有,你扔我也扔,大家一起玩完。這是威懾的作用,雖然有效,但人活得膽戰心驚,沒意思。還有一個就是共同富裕,大家的生活都很美好,都很富足,再也沒有人需要去搶奪別人的資源。這纔是人類社會的終極目標。

如今的俄烏戰場上,還在發生同樣的事情。我們很幸運,不是出生在那裏。戰爭離我們很遠,似乎又很近。時不我待,還是趕緊共同富裕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