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舊貨,拾破爛(二)-寶藏小店

相比於看得人眼花繚亂的舊物展會,我更喜歡在街上逛那些不起眼的舊貨店。每個週末我去看望父母,父母家附近的Dundas 西街上就有好幾家舊貨店,雖然它們相隔不遠,但行事風格卻大相徑庭。一家大店,舊貨品種繁多,店堂裏擺得琳琅滿目,只留下一條窄窄的通道留給顧客,走進去耳邊響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貓王”的老歌,輕輕搖擺的旋律配合着牆上的老海報,一下子就讓人穿越了時光回到從前。


我最喜歡的是老歐洲的皇家品牌舊瓷器,二戰後由名家設計的歐美品牌的仿珠寶首飾,還有冷戰時期東歐的水晶製品和意大利的彩色玻璃器皿等等。

可能是因爲店大租金昂貴,這裏的東西我多數只是隨便看看,感受一下逝水流年的氛圍,因爲就在不遠處的一家小禮品店的樓底下才是一個價廉物美的藏寶之地。

這家開在轉角的小禮品店因爲疫情的關係關閉了差不多一年多,起先每次從它那裏經過,我並沒怎麼在意,櫥窗裏盡是些新做的小玩意,多數是年輕設計師的作品,標價不菲,有一次爲了給親戚買生日禮物,我走進去看了一圈,發現裏面還有個小門通向樓下的地下室。

一走進去發現了另一片完全不同的景象,簡單排列的貨架上擺滿了各個時期的舊貨,它們被漫不經心地擺放着,顯得有些凌亂。

某個角落裏堆放着鍍銀的餐具和餐盒,餐盤裏放着一大堆用熟料袋裝着的首飾,有胸針,項鍊,手鍊等等,拿起來仔細辨認,不少都是四五十年代的美國老牌子,每一樣在正規市場上都是好幾百元的價格,熟料袋上貼着一張白色貼紙,上面手寫的數字是,五刀拉,拾刀拉…… 。

這裏的商品大概是根據不同的賣家劃分區域的,每個角落都可能會出現我喜歡的幾個不同時期,不同品牌的英國瓷器,我就得睜大眼睛一排排地仔細看過來,好像在某個洞穴裏尋找失落的珍寶,這些英國製造的老貨,帶着皇家的標誌,卻基本上都標着白菜價格,被主人冷落在牆角等待有緣人的阿到來。

有時候我不免爲這些寶貝感到遺憾,那麼好的東西居然就被原主人隨意地捨棄了,猜想着可能是紈絝子弟,不懂得珍惜老貨,也可能是原先的主人去世了,沒有後代繼承,或者是因爲年輕的小主人不懂得欣賞老貨,只一味喜歡新鮮玩意兒,或者就是真的太有錢了,這些小玩意根本就不放在眼裏。

“某些人的垃圾就是別人的珍寶”,沒想到我因爲疫情滯留在加拿大暫居,卻因禍得福找到了那麼多的寶貝,爲此開發出了我收藏舊貨和撿破爛的潛力,並多了一個新的愛好。

此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還參加了各種拍賣會,亦把朋友也拉下了水,搞得他也爲此神神叨叨,念念不忘。

這些老舊的寶貝就是有着某種神奇的魅力,讓人越看越愛不釋手,即使經常惹得老媽抗議也只當成耳旁風:

“行了,別買了,家裏都沒地方放了,這得花多少錢啊,真是玩物喪志啊……。”

“媽,你懂嗎,這些都是文化,都是歷史…… ,是物超所值。”


(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