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以“静”入“境”  启迪传承

      ——附中博才朱思遐《诫子书》研课心得     好的文章总是意蕴和语言水乳交融的,《诫子书》更是文质兼美的好文。如何将其中的“文”和“质”最好地呈现出来。朱思遐老师的课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诫子书》是一篇论说性文言文,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有点难:文意读懂难,理解深意难,读出经典的价值更难。但朱老师设置三个活动,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读懂“君”意,启迪“子”心。设计十分妙哉!

  课堂中朱老师运用了情境创设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补读拓读法等主要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目标。

整个课堂让我十分佩服的有三:

1.环节的层层递进:一读家书,明理悟深情;二读家书,怀亲承家风;三读家书,尚贤扬美德。环环相扣,推动学生理解由浅入深。

2.语言的揣摩体悟:经典是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通过品读关键词句,读懂家书中的情与理。不仅知道父亲诸葛亮说了什么,还知道他是怎么说的。让学生明白,同样的文意,语言形式不同,传递的情感也往往不同。

3.活动的多维创设:课堂的灵动不是来自活动的花样繁多,而是源于活动对目标的精准推进。

其中,让我最为深刻的是朱老师的情境创设贯穿课堂始终。基于教学难点,让文本从文字走向学生内心,真正发挥经典的现实意义。朱老师从《诫子书》的第一位读者诸葛瞻的角度创设了本课的大情境,结合史实,设计了8岁的诸葛瞻初读家书的情境、成年诸葛瞻生死抉择间,父子跨越时空对话的情境,呈现出诸葛瞻在父亲言行的影响下由“知”走向“行”,成为君子的过程。学生自己设计并演读对话,在理性的文字中融入感性的体验,让学生真实直观地体悟到这封家书对于修身养德的现实意义。

环节的层层递进,语言的揣摩体悟,活动的多维创设,作业的精巧适宜。每一个环节都值得用心揣摩,反复思考!感谢工作室给了这么好的学习课例,受益良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