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读书,比会读书方法更重要!

关于成功、成长,我们可选的路有很多,每个人也都有每个人不同的规划,但“阅读”这条路,无疑是最简单,又最容易被人忽视的路。其中,最让人无法理解的,就是很多人走上了这条路,可是又很快放弃了。

正因如此,读书这条路并不拥挤,仍然有很多人借助读书,成就了自己和别人。在我眼中,罗振宇就是这样一个人,是一个用读书影响他人的榜样。据说他以读书多、快、杂被朋友们称赞,所以,当拿到他新出版的这本《阅读的方法》,我很期待的,毕竟“近距离”了解大佬是怎么读书的机会,并不多。

书里所讲的“阅读方法”,与传统的教我们怎么读书不一样,这本书更偏重于让我们对读书这件事产生兴趣。如果以“术”和“道”来进行区分,那么像经典的阅读方法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属于“术”,而罗振宇的这本《阅读的方法》则属于“道”。

全书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强劲的大脑、遥远的地方、奇妙的创新和极致的体验,每个部分有6个关键词展开讨论,关于不同书给阅读者,带来的不同好处和体验。同时,还营造了前三部分(理性)与第四部分(感性)的双重效果,告诉我们:在进行阅读、获取知识时,不要忘记享受阅读过程,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一、关于阅读的两条路

不管是在学校时的应试教育,还是自娱自乐的休闲读物,其实我们从未离开阅读,但为什么“阅读”在我们身上没发挥作用呢?

在书中,关于阅读的方法,罗振宇认为我们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条路,是对书负责,学会高效地把书中的知识吸收彻底;另外一条路,是对自己负责,学会以阅读为踏板,不断的提升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

相比较而言,前一条路带来的改变会更明显,技能类的效果立竿见影。就像我们不会骑车,学会了就可以骑车了。

可第二条路呢,主要是讲阅读带来的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并不都像“技能类的”是显性的,还有很多是隐性看不见的,甚至是我们无法察觉的。比如,我们与人的交往、沟通,不是我们会察言观色就够了,其中还隐藏了很多复杂的人性、情感在里面。

在长期的坚持阅读过程中,我们会变得逻辑缜密、思维严谨、条理清晰,而这并不是肉眼可以看到的,甚至有时候,也是没办法直接察觉到的,只有在生活、职场中,慢慢发酵、起作用。也许,你身边的人会跟你说“我发现你最近变了!”

所以,作者罗振宇想要告诉我们的“阅读方法”,是不必所有书都读完,也不必所有书都读,更不必勉强自己读书,而是像教朋友一样去“择书而读”,其中最关键的原则,就是自己开心,自己喜欢,是为自己而读


二、与书的偶遇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养成读书习惯,会强制自己读一些书,或者去学习一些阅读技巧。可实际上,读书这件事更多的是偶然性。就好比,有人喜欢读推理小说,有人喜欢读言情故事,还有人喜欢枯燥乏味的理论教科书……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是别人喜欢的,你就一定喜欢。因此,完全不必强迫自己。

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相比把“读书/阅读”这件事比作“登山”,在《阅读的方法》中,作者罗振宇更希望把“读书/阅读”这件事比作为“结网”

不是像登山那样,一定要从低向高攀爬,也不必找寻什么捷径,更不需要什么登山工具(阅读方法)。我们可以从书的任何一页翻开,可以以任何一种形式、在任何地方去读一本书,也可以像麦克卢汉那样只读书的一面……关键是记住: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不管你读的什么,阅读的关键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自己,为了在阅读这条路上可以走更远,收获更多的喜悦


三、只需为了自己

世界很大,书很多,没有人能读完所有书。因此,当我们翻开一本书,它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快乐、悲伤或是一点点的触动,都足以证明这本书我们没有白读,我们没有辜负时间,没有辜负这本书,更没有辜负自己。

可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会经常犯一些错误。比如,当一本书读不下去时,还要逼着自己读完,结果不仅什么也没记住,相反,心底还对这本书生了厌恶感,这就是真正的白读了;又或者,会因为自己读的慢,不去阅读,而是去学一些所谓的读书方法,这就本末倒置了。

书中有一句很犀利的话,我非常喜欢:“富人看不起穷人,穷人能知道。有知识的人看不起无知的人,无知者压根儿就不知道。”所以,《阅读的方法》这本书告诉我们两件事:

(一)一定要读书,因为书籍能给我们无限的财富,可以受用一生;

(二)不要强迫自己学习,或者一定要使用任何阅读方法,尽管去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只为了自己而读

我们都知道“强扭的瓜不甜”,读书的感觉,应该像是与爱人相遇时的怦然心动。一见倾心,再见痴心,然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