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適區”,你會成爲更加閃耀的你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或者說一種成爲習慣的場域,若一心滿足於已有的成果、思維方式、工作習慣、學習模式,安然停留於自己的舒適區,不願走出看看,不願繼續前進,去探索,去經歷,去成長,就會猶如井底之蛙,淺薄而不自知,外面的世界都變了,身邊的人都變了,還“妄自淺薄”而“沾沾自喜”。

逼着自己離開舒適區,我們才能快速成長。

早晨多睡一會兒懶覺會很舒服,但是可能失去背單詞的機會;課堂上打瞌睡很舒服,也可能會失去獲得新知識、新技能的機會;課後不追問老師沒聽懂的部分和同學閒侃,你可能會失去解惑的機會。


學業攻爐冶,煉盡三山鐵。只要我們願意努力,願意走出“舒適區”,就會成爲更加閃耀的自己。

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溫水煮青蛙。

實則告訴了我們“沉溺於舒適區”的害處,把青蛙放進熱水裏,青蛙會奮力跳出來,而在慢慢加熱的水裏,青蛙會因爲水溫舒適而悠然自得,等到水溫超出自己的承受範圍時才發現自己已經無力迴天。

看到大家都是這樣的一個學習態度,上課都在半夢半醒之間,不願意思考,更不願意積極互動回答老師的提問。大家都這樣,我也這樣吧。

說好的晚自習,空蕩蕩的教室裏只有幾個人,算了算了,我也不去了,久而久之也會在打遊戲、無聊發呆中消磨了時光。

這一點其實是在慢慢變化中的,也是一天一天逐步變化的,讓自己毫無察覺,但是已經質變。在不知不覺中蛻變了自身的努力、勤奮、刻苦、堅持等,等到醒悟的時候已經悔之晚矣。


走出“舒適區”的最大動力其實就是我們的“不知足”!

自己已經很努力,或者很優秀,可是畢竟還是比我們還要更加努力、更加優秀的存在。特別喜歡脫口秀演員鳥鳥,曾經的她用兩次冒險去突破了自己的舒適的殼。

第一次冒險是她決定要跨專業去考北京大學的碩士,第二次冒險是她決定辭職去上海尋找自己真正熱愛的工作。

在她看來,鳥是可以飛翔的,象徵着自由可以飛得很高,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目標是需要一個個逐步實現的,主動地做出改變,積極地去爲之不懈奮鬥,並且一次次地不放棄,纔能有挑戰自我的機會,更有了戰勝自我的成功。

永遠不滿足,追求卓越,其實就是一種往前走、一直走的動力。

每個人的人生其實就位於舒適區與夢想之間,這個區域充滿焦慮,但也在其中找到自己。

只有突破“舒適區”,主動尋求改變,謀求新的發展,重拾信心再出發,鼓足勇氣再奮鬥,才能不斷走向成功,越來越閃亮!


說實在話,舒適圈誰不喜歡啊,舒服又快樂,待久了就會忘記奮鬥和曾經的自己。

但它絕不是長久之計,因爲每個人都會有夢想,都需要用一生爲之努力和堅持。

漫天繁星,總有一顆最閃耀的你,相信你一定會是那一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