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拈來 咳唾成玉——讀蘇軾《東坡志林》

蘇軾的背景,勿需多做介紹。個人以爲,他以一人之力,提升了中華文化的高度。

蘇軾最大的特點是曠達、灑脫、通透。他的文字,隨意揮灑,皆有可觀,這是大家和普通作者的一大區別。

他寫過一本小冊子——《東坡志林》,內容涉獵極雜,史論、感悟、書信、遊記、養生、求仙,啥啥都記,不一而足。其文則長短不拘,信手拈來,涉筆成趣。

現摘取其中4則,稍加點評,以飧智者。《呂氏春秋》所謂“嘗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是之謂也。

1|養生難在去欲

昨日太守楊君採、通判張公規邀餘出遊安國寺,坐中論調氣養生之事。餘雲:“皆不足道,難在去欲。”張雲:“蘇子卿齒雪啖氈,蹈背出血,無一語少屈,可謂了生死之際矣,然不免爲胡婦生子,窮居海上,而況洞房綺疏之下乎?乃知此事不易消除。”衆客皆大笑。餘愛其語有理,故爲記之。

子曾經曰過,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蘇武被扣留匈奴時,飲冰雪,嚼毛氈,視死如歸,不墮氣節。儘管如此,他還是和胡人女子歡愛生娃,而且不止一個。這還是在極北苦寒的貝加爾湖一帶,如若是煙雨江南之地,紅燭羅帳之中,蘇武會不會變成西門慶呢?!

調氣養生,貴在節制慾望,可節制慾望這事吧,恐怕真的不大容易做到。

2|記遊松風亭 

餘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什麼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麼時也不妨熟歇。

爲什麼非要到了亭子裏才能休息?我就原地躺平,咋啦!爲什麼非要買票進了景區纔開始欣賞風景,一路的鳥語花香、山容水態,難道不是一樣美不勝收?

如果你有一個夢想,而你又認爲,要實現夢想,須有頭懸樑、錐刺骨,勞其筯骨、餓其體膚的精神,那麼你可就要注意了,你可能同時犯了兩個錯誤:

第一,夢想實現後的快樂和成就感,也許並不像你想象得那麼美好,而且這種快感不會持續太久,你很快會適應的。

第二,在強迫自己爲實現夢想而努力時,也許你會錯過很多微小但美好的體驗。

過強的目標感,經常會損害目標,讓目的失去本來的意義。留意過程,享受當下,則心態易得解脫,美好隨處可見。

3|如臨皋閒題+別王子直

臨皋亭下八十數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飲食沐浴皆取焉,何必歸鄉哉!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聞範子豐新第園池,與此孰勝?所不如者,上無兩稅及助役錢耳。  ——《如臨皋閒題》

紹聖元年十月三日,始至惠州,寓於嘉祐寺松風亭,杖履所及,雞犬相識。明年,遷於合江之行館,得江樓豁徹之觀,忘幽谷窈窕之趣,未見其所休慼,嶠南、江北何以異也!虔州鶴田處士王原子直不遠千里訪予於此,留七十日而去。東坡居士書。  ——《別王子直》

鄉愁,是傳統詩文的重要母題之一。放浪灑脫如李太白,也是在醉酒之後,才暫時拋卻思鄉情懷,“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而一旦清醒,便又“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了。

蘇軾似乎極少思鄉情結——

你看,臨皋亭下面八十幾步就是大江,江水有半數是峨眉山融化的雪水,自己喫喝洗浴都在用,幹嘛要回老家呢。

你再看,住嘉祐寺時,有幽谷窈窕之趣。遷到合江行館時,又有登樓遠眺豁然開朗之趣。搬了家,登時就把原來的美景丟到了腦後。這份落拓達觀,這份沒心沒肺,想不快樂也難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