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地補償的兩個故事

通常,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比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等等,在某種程度上都是農耕文明的經驗總結。而在更大的範圍內或者不確定的背景下,它是不是像一直以來的那樣好使,還真的很難說。

前兩年,政府準備修造天津——石家莊的高速公路。高速經過我老家的縣城北面。在徵地的時候,發生了兩個有意思的小故事——

有一戶人家,主人特別勤快。在得知自己家的地將要被徵用之後,他想,地被徵用是政府的要求,必須配合。可是,自家地裏已經成材掛果的果樹,就這麼推倒了,太心疼。

他就花大力氣,把自家的樹移栽到其他的地塊裏。等到測量土地給予補償的時候,他只拿到了徵地的補償。

而他家的鄰居則恰恰相反。這家的主人很懶,他家的地一直撂荒,以至於鄰居家果樹的根系蔓延到他家,甚至又從地下鑽出來長出了小樹,他也不聞不問。

等到確認徵地補償的時候,他家地裏大大小小的樹苗,都論棵算錢。這樣,他家就平白無故地多得了一筆補償款。

古人說,事在人爲;又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些話聽上去矛盾糾結,其實真實的生活不就是這麼多元、複雜和不確定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