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242:紮根自己的教學田野,促進自身素養的迭代升級

今天是2022年11月4日。


今天的數學課,講的是書上的一個解決問題。這部分內容在之前學的加法和減法的意義中有涉及。

之前集體備課的時候,曾和同事爭議過是否要具體告訴學生把兩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從總數裏面去掉一部分,求還剩多少,用減法計算。同時認爲他們剛讀一年級,不適合講太多詞語,對此我持相反意見,他們都是適齡兒童,應該有一定的接受力,況且語言和思維是如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於是講課的時候我嘗試引導學生在理解中記住,在熟記中應用,多重複提醒。在這樣的嘗試下,學生會逐漸自己用關鍵詞彙表達出來,由此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

在這裏說這個例子並非自我標榜,而是更加堅定教學需要有自己的主張。只有紮根於自己的教學田野,才能不斷在實踐和反思中促進自身素養的更新與迭代升級。

今天的數學課,讓學生說了很多,同時也發現了一些之前不以爲意的問題。部分學生還是缺乏較好的傾聽習慣,不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同樣的一個問題,別人說過了,指名其回答,還是錯誤的。由此我意識到,課堂不應該只是少部分人自我表現的舞臺,而應該是所有人學會思考的一片天地。對此,我才意識到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中一直強調傾聽爲什麼如此重要。確實如此,傾聽別人發言也是一種學習,這一點下週要告訴學生,並儘快進一步完善好組織教學這一塊。

昨天向同事學習了兩節課,在她們課後說課的時候,我注意到了一個點,一直以來,似乎我們追求的課堂都是好“看”的課堂,至於還有多少學生沒有學會,哪個環節在趕時間而使得學生來不及思考,統統都不在乎。公開課恰似爲聽課老師而來,而非實質上教會學生思考,促進所有學生的學習而存在。這是要摒棄的,教育切不可如此短視和功利。

一般而言,評價一節公開課的成功與否,我們只看了課上學生能否說出正確答案,而忽略了過程和方法,即學理的呈現和理解。學生學了和沒有學的本質差異並不僅僅在於能否順利做題,更爲重要的是又沒有學會深度思考,思維品質是否有提升,學習儲備是否有充實,思考是否更準確,更有序……

不論如何,我們要有這樣的初心,爲更美好的教育而來。正如鄭英老師說的,讓教育經我們之手變得與衆不同。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