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我文學的啓蒙老師——《古文觀止》第94篇《治安策》2

- 01 -

《古文觀止》是清人所編的文學讀本。之所以起名爲觀止,是因爲該書所選的均是從東周到明代讓人歎爲觀止的佳作,是歷代古文的精品。很多精通古文的學者正是通過這本書敲開了古典文學的寶藏。猶太人有句格言:“學習即重複!”《塔木德》還說,“只要把一本書念100遍,你就有能力讀懂世界上的任何一本書。” 他們認爲: 凡是把一本書讀100遍的人,沒有一個人不成大器。

- 02 -

而在中國,有一個人就把《古文觀止》讀了100遍,最後成爲了文學大家,他就是享譽文壇的大師——巴金!巴金老先生談他的寫作之路時反覆強調《古文觀止》一書對他文學啓蒙的正要性:讀多了,讀熟了,常常可以背出來,也就能慢慢地體會到它們的好處,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子。雖然當時也似懂非懂,可是我有兩百多片文章儲蓄在腦子裏面,寫文章就比以前容易得多了.....。但我仍然感謝我那兩位強迫我硬背《古文觀止》的私塾老師。這兩百多篇“古文”可以說是我真正的啓蒙老師。我後來的創作都跟這個“啓蒙老師”很有關係。

- 03 -

而《古文觀止》這本書,對於很多初學者來說,閱讀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市面上的書很多的釋義是在文後,對應看起來很費事。生字拼音加的也不多,看時還要查字典,特別是越前面的文章,年代較早,看起來就很喫力。筆者自己就有過好幾次雄心萬丈開始,又垂頭喪氣放棄的經歷。所以今天借簡書這樣好的平臺,整理古文觀止全書的學習文本。自己學習也與簡友們分享。敬請關注《古文觀止學習專輯》

- 04 -

那麼,我們今天學的內容是《古文觀止》第94篇《過秦論》第2篇——賈誼

黃帝曰:“日中必熭[ wèi ],操刀必割。”今令此道順,而全安甚易;不肯早爲,已乃墮骨肉之屬而抗剄[ jǐng ]之,豈有異秦之季世乎!

(    黃帝說:“到了中午一定要抓緊曝曬,拿着刀子一定要趕緊宰割。”現在要使治安之道順利而穩妥地推行,是十分容易的。假使不肯及早行動,到頭來就要毀掉親骨肉,而且還要殺他們的頭,這難道同秦朝末年的局勢還有什麼區別嗎? )

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時,因天之助,尚憚以危爲安,以亂爲治,假設陛下居齊桓之處,將不合諸侯而匡天下乎?

(  憑着天子的權位,趁着當今的有利時機,靠着上天的幫助,尚且對轉危爲安、改亂爲治的措施有所顧慮,假設陛下處在齊桓公的境地,大概不會去聯合諸侯匡正天下吧?   )

臣又以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假設天下如曩[ nǎng ]時,淮陰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韓信王韓,張敖王趙,貫高爲相,盧綰王燕,陳狶[ xī ]在代,令此六七公者皆亡恙,當是時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

( 我知道陛下一定不能那樣做的。假如國家的局勢還像從前那樣,淮陰侯韓信還統治着楚,黥布統治着淮南,彭越統治着梁,韓王信統治着韓,張敖統治着趙,貫高做趙國的相,盧綰統治着燕,陳還在代國,假令這六七個王公都還健在,在這時陛下繼位做天子,自己能感到安全嗎?    )

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天下餚亂,高皇帝與諸公倂[ bìng ]起,非有仄[ zè ]室之勢以豫席之也。諸公幸者乃爲中涓,其次僅得舍人,材之不逮[ dài ]至遠也。

(   我判斷陛下是不會感到安全的。在天下混亂的年代,高祖和這些王公們共同起事,並沒有子侄親屬的勢力做爲依靠。這些王公走運的就成了親近的侍從,差一點的僅當個管理宮中事務的官員,他們的才能遠不及高祖。  )

高皇帝以明聖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 yú ]之地以王諸公,多者百餘城,少者乃三四十縣,德至渥也,然其後十年之間,反者九起。

(  高祖憑着他的明智威武,即位做了天子,割出肥沃的土地,使這些王公成爲諸侯王,多的有一百多個城,少的也有三四十個縣,恩德是優厚的了,然而在以後的十年當中,反叛漢朝的事發生了九次。   )

陛下之與諸公,非親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歲爲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

( 陛下跟這些王公,並沒有親自較量過才能而使他們甘心爲臣的,也不是親自封他們當諸侯王的。即使高祖也不能因此而得到一年的安寧,所以我知道陛下更不能得到安寧的。    )

然尚有可諉[ wěi ]者,曰疏。臣請試言其親者。

(  不過,上面這些情況,還有可以推託的理由,說是“關係疏遠”。那就請允許我試着談談那些親屬諸侯王吧。   )

假令悼[ dào ]惠王王齊,元王王楚,中子王趙,幽王王淮陽,共王王梁,靈王王燕,厲王王淮南,六七貴人皆亡恙,當是時陛下即位,能爲治乎?

(   假如讓齊悼惠王統治着齊,楚元王統治着楚,趙王統治着趙,幽王統治着淮陽,恭王統治着梁,靈王統治着燕,厲王統治着淮南,假如這六七位貴人都還健在,在這時陛下即皇帝位,能使天下太平嗎?  )

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若此諸王,雖名爲臣,實皆有布衣昆弟之心,慮無不帝制而天子自爲者。

(  我又知陛下是不能的。像這些諸侯王,雖然名義上是臣子,實際上他們都懷有老百姓那種兄弟關係的想法,大概沒有不想採用天子的制度,而把自己當做天子的。   )

擅爵人,赦死罪,甚者或戴黃屋,漢法令非行也。雖行不軌如厲王者,令之不肯聽,召之安可致乎!

( 他們擅自把爵位賞給別人,赦免死罪,甚至有人乘坐天子的黃屋車。他們不執行漢朝的法令。即使執行了,像厲王那樣的不守法的人,命令他都不肯聽從,又怎麼能招他來呢!    )

幸而來至,法安可得加!動一親戚,天下圜[ huán ] 視而起,陛下之臣雖有悍如馮敬者,適啓其口,匕首已陷其胸矣。陛下雖賢,誰與領此?

(  幸而召來了,法律怎麼能施加到他身上呢!動了一個近親,天下諸王都環視着驚動起來。陛下的臣子當中即使有馮敬那樣勇敢的人,但是他剛開口揭發諸侯王的不法行爲,刺客的匕首已經刺進他的胸膛了。陛下雖然賢明,誰能和您一起來治理這些人呢?   )

故疏者必危,親者必亂,已然之效也。其異姓負強而動者,漢已幸勝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

(  所以說,關係疏遠的諸侯王必定危險,關係親近的諸侯王也一定作亂,這是事實所證明了的。那些自負強大而發動叛亂的異姓諸侯王,漢朝已經僥倖地戰勝他們了,可是卻沒有改變釀成叛亂的制度。   )

同姓襲是跡而動,既有徵矣,其勢盡又復然。殃禍之變未知所移,明帝處之尚不能以安,後世將如之何!

(   同姓諸侯王也襲用了這種做法,發動叛亂,如今已有徵兆了,形勢又完全回覆到以前那種狀態!災禍的變化,還不知道要轉移到何處,英明的皇帝處在這種情況下,尚且不能使國家安寧,後代又將怎麼辦呢!  )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者,所排擊剝割,皆衆理解也。至於髖[ kuān ] [ bì ]之所,非斤則斧。

(  屠牛坦一早晨宰割了十二頭牛,而屠刀的鋒刃並不變鈍,這是因爲他所刮剔割剝的,都是順着肉的肌理下刀。等碰到胯骨、大腿骨的地方,那就不是用砍刀就是用斧頭去砍了。仁義恩厚好比是君王的刀刃,權勢、法制好比是君王的砍刀、斧頭。   )

夫仁義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權勢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諸侯王皆衆髖髀也,釋斤斧之用,而欲嬰以芒刃,臣以爲不缺則折。胡不用之淮南、濟北?勢不可也。

(  如今的諸侯王好比是胯骨、大腿骨,如果放棄砍刀、斧頭不用,而要用刀刃去碰,我認爲刀子不是出缺口就是被折斷。爲什麼仁義恩厚不能用在淮南王、濟北王的身上呢?因爲形勢不容許啊!   )

本文待續——

敬請關注《古文觀止學習專輯》,讓我們緊隨巴金大師的步伐,由此開始文學創作之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