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如何輕鬆影響他人推薦

《細節》的作者是說服力權威專家史蒂夫·馬丁,諾厄·戈爾茨坦,羅伯特·西奧迪尼。作者之一羅伯特·西奧迪尼,還有一本很有影響力的書《影響力》,被翻譯成26種語言,在全球售出200萬冊。

這些原理是:互惠(人們感到有義務償還別人給予的恩惠)、權威(人們希望專家指點迷津)、稀缺(某樣東西越稀少,人們就越想要)、喜好(人們越喜歡某個人,就越容易答應他的請求)、保持一致(人們希望做出跟自己的承諾和價值觀相符的行爲,並始終如一)、社會認同(人們會參照他人的做法來指導自己的行爲)。

而這本《細節》,就是對影響力的進一步細化和深入。

書中結合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常見場景,分析其背後的心理動機,給出了52個實用性建議。

每個建議都是一個獨立篇幅,很適合碎片時間閱讀。和市面上只會講大道理的書相比,不僅給了雞湯,還給了喝雞湯的勺子。

看完後,我覺得這本書完全可以作爲一本手把手的實用教科書。

工作溝通、商務談判、家庭教育、個人成長,所有場景中出現的問題,都可以找到適合的建議。不信,就和我一起來GET吧。


正整本書讀下來有幾個最深刻的感受。

1、怎麼幫助別人?

當我們進入一個新羣體時,希望最大程度地釋放自己的善意,儘快融入,所以當別人提出需求,取個快遞,拿個外賣,打印文件等,很容易就答應了。

然而當我們需要別人的幫助時,別人也會同樣幫忙嗎?

不一定!

人類的心理如此複雜,好事可能變成壞事。過多幫助別人,儘管能獲得好人緣,提升價值感,但卻可能影響自己的效率。

第一個就是增加雙方的幫助的次數,第二個就是明確的告訴對方:我幫你,你幫我,自然平等,互惠互利。


2、怎麼獲得幫助?

遇到了搞不定的問題,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感覺尷尬、不自在。

——如果被拒絕,或是被嫌棄問題太傻……好丟臉。

畢竟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不要給別人添麻煩。那該怎麼辦呢?

方法一:大膽開口!

沒錯,就是這麼簡單粗暴!

別人拒絕你,也是需要付出心理成本的。別人也會感覺抹不開面子、尷尬地說不出拒絕的話,甚至還要接受內心深處愧疚感帶來的拷問折磨。內心糾結的可不止你。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既然有可能不被拒絕,爲什麼不試試呢?說不定就成功的了。

方法二:提供鮮明而生動的細節

溝通時,告訴對方一些自己遇到困難的小細節,方便對方理解,衡量難度。

同時清晰地告訴對方,你需要對方去做什麼?提供什麼樣的信息或資源?

最重要的一點,不僅說明這次幫助會對自己帶來什麼好處,還要着重強調會給對方帶來什麼好處——用價值打動別人,別人也會動力十足。


3、如何高效開會?

在公司會議上,領導們最期待的效果是會議高效,但是往往人們在開會的時候,有相當多的時間都浪費在聽別人講那些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上。這是導致會議不高效的元兇,在不高效會議情況下做出的決策,往好裏說是“還湊合”,往壞裏說就是“相當糟糕”。

那麼如何提高效率?

1、請參加會議的人在會議前開始準備好提案討論材料,併發放至每位參議成員。

2、組織會議的人最後一個發言。組織會議的人是要起到一個控場的作用,最後發言時要統籌局面,總結之前的發言。

3、做個任務清單。議程搬上紙面,而不是想到什麼說什麼。

4、對會議的座次安排做出微妙的調整,例如圓桌環坐適合討論項目,進行頭腦風暴。而一人發言,對面排列做適合佈置任務或項目演說。


4、一次用的細節多少才合適?

生活和工作中,很多我們熟悉的與人交往的場景,都蘊藏着微小卻能產生巨大改變的細節。

《細節》這本書,不僅寫了影響力背後的心理機制,還有運用的話術方法,懶人寶典,簡直不能太棒!

我讀到一半,不禁會想:是不是可以在一次的溝通中多多使用這些54個技巧呢?

作者給出了明確的答覆,不能在一起使用這些技巧,主要的原因是因爲影響他人的想法、感受和行爲時,小改變之所以產生大影響,有一個非常基本的原因:因爲它們很小。它們不起眼。它們極少引起人們的猜疑或注意。如果多了反而起不到效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