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6

逍遙遊裏惠子同莊子的對話很有辯證法的意思,惠子說大葫蘆沒有什麼用處。莊子用凍手的藥方做個比喻,賣凍手藥的一年掙點小錢,賣給商人,一次就可以掙一大筆。商人買上藥方後,獻給吳王,吳王賜給他一大片土地。莊子說大葫蘆有很大的用途,你只是不會用它而已。

逍遙遊裏惠子和莊子還爭論一棵樹的用途,惠子說自己有棵樹,但是不能當板材,沒什麼用。莊子說你把這棵樹移到平原上,可以作爲樹蔭,遊玩的時候可以當做休息的地方。

這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初的相對論,一個事物的用途,在於怎麼發揮它的長處,不能從單一用途來看待它。這似乎跟王陽明的心學有點不同,王陽明講究知行合一,如何把一件事做好,如果王陽明看到惠子的樹,估計是要把彎曲地地方砍掉,按照板材的要求修正它,最終讓這棵樹變成可用之材。

仔細想想,現在的社會王陽明的心學滿流行的,孩子從小就接受各類的培訓,幼年學舞蹈,小學月鋼琴,初中補數理化,高中跳進題海里。孩子從小就變成一個機器,受到各種控制,一旦控制方不滿意,就開始接受各類改造。上大學依舊不能放鬆,讀碩讀博,工作以後,就開始爲房子車子收入操心,有了孩子以後就想着如何控制好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他。

變得更好睏擾着每一個人,稻盛和夫的《活法》和《幹法》,表達就是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在經濟社會里,他的觀點很受歡迎,京瓷和日本航空的成功也證明了他理論的成功。

問題回來了,人到底需要什麼?有一天我看到一則新聞,兩個年輕人放棄大城市的生活,跑到某處生活,女人畫畫寫文章,男的釣魚騎行。按照有些人的觀點,這樣人是廢物,玩物喪志浪費時間。

究竟是活的快樂還是活的更好,各有各的觀點,莊子的觀點我很喜歡,人跟人不同,各有各的特點,如果用一個標準去評判人生,那就太無趣了。

一個聲音、一個標準、一個想法,幹什麼都要求一樣,是很可怕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