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极简生活主义者之后

1 

认清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是“好的东西”

“极简生活主义”=“没有东西”=“不买东西”=“经济停滞”。

或许会看到这样的公式,但就我而言,这种公式已不能成立。不管怎么说,我是一个购物欲旺盛的极简生活主义者。极简生活主义者当中,有些人是因为对东西有讲究而不断舍弃一些东西,而我则很喜欢寻找能为自己带来好心情的东西的那段时间。

在知道极简生活这种思维方式之前,我也会“无论如何先买”“妥协着买”“暂且先买起来”。但是现在变成“认真地买”“回味着买”“犹豫起来就不买”。买东西的次数减少了,但用的钱并没有多大变化。一百元的东西买一百个也好,一万元的东西买一个也罢,金额是相同的。

如果找到自己所追求的“好的东西”,就会很开心。说到好的东西,可能比较容易联想到奢侈品或者高级的东西,但对我来说,好的东西应该是“自己特色”“自己舒适”“自己喜欢”,说到底就是以自己为基准。东西的价值、拥有那件东西之前的一段故事、迄今为止的回忆,包括这些在内,如果可以找到在各方面优于现在拥有的东西的物品,我肯定会入手,然后出手现在这件。这就是“我购物欲旺盛”的原因。

极简主义是“只保持认清必要东西的姿势”,对于每个人来说必需品也是各不相同的。

2 

不光是物品,能让你感受到价值的事物也会增加

物品因为有形状,可以比较容易地感知到它的价值,所以之前我会在为没有形状的东西上花钱而畏缩。

在成为极简生活主义者可以直面物品的价值之后,我感知物品以外的价值的能力也相应提高了。

“为了让谁高兴的礼物。”

“为了去见重要的人的旅费。”

“为了打造自己未来的投资。”

即便产生这些费用,我也不会感到困扰,或许是因为现在的我把花在物品上的钱花在了这些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毕竟管理那些东西又耗精力又耗时间。

3 

挑剔还是不挑剔?与东西的相处也会变成一件开心的事情

有一次,我把自己的衣服减少到十三件时,就收敛住了“想要减少”的心情,取而代之,涌现出的是“将自己拥有的所有东西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样一份心情。与此同时,产生了“不想挑剔=不想执着”这样矛盾的心理,会在“想要挑剔”与“不想要挑剔”这两种极端的心态之间左摇右摆。

就这样过了三个月,我有了一次把“想要成为的自己”写出来的机会。我写下:“保持稳重”“热爱家务”“站姿飒爽”。看着这些描述,我想起了重要的东西,即便是那么地理所当然。

“因为想过稳重的生活,所以互相选择可以体贴对方的人相处。”

“因为想要享受家务,所以要把东西减少到可以简简单单料理家务的程度。”

“因为想要飒爽的站姿,所以要选择可以凸显自身魅力的衣服。”

不是想要东西,而是通过改变与东西的相处方式而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也是一种办法。当我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比起“挑剔东西”,我开始更在意“通过放手一件东西或者入手一件东西,你想要达到什么效果”这一点。

减少东西的人与因为执着于某件东西而舍弃一些东西的人,以及与其顺序相反的,随着东西变少而产生执念的人这两种人一样,比较容易有两极分化的趋势。我也有过一段时间认为“以挑剔的眼光选东西”是很赞的生活方式。

比如,在平时洗脸的时候会选用无添加洗脸皂。但我不是以东西的品质或者使用时的心情以及这些东西自身的基准做出的选择,而是以“是否方便买到”这样的所耗费精力的标准来选择的。放在房间里的空气净化器以及打印机、碎纸机之类,为了让它们尽可能不起眼,怀着这种消极的想法我都选择了白色。但是,这两件事情看上去我都没有特别讲究东西本身,却都在“节省选择精力”这一点上有所挑剔。

不光是东西本身,如果可以对所有事情与物品都不挑剔会怎样……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回想了与母亲的一段对话。我说“舍弃欲望,我想心态平和地度日”,母亲这样回应我:“现在的话,还是抱有欲望地生活会更好吧。欲望有时也可以促使你成长。即便你不急着舍弃欲望,等你年龄渐长,也自然会变成那样的。”

对东西有所挑剔、有所讲究,不挑剔、不讲究,这两种生活方式,看上去今后的我还是会分别汲取它们各自的好处,继续不断摸索“属于我的特色”。

4 

理清减少物品的过程,自己的想法也会变得清晰

想要真正实现“一只行李箱,轻松度时光”的那段日子,每天会浏览一百多条博客。“断舍离”“不拥有东西的生活”“简单生活”“极简生活”之类,一开始我就是这样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关键词。于是,我逐渐明白这其中我更加感兴趣的方向在哪儿。比如,对于叠好衣服排整齐的博主的博客很感兴趣,关于做饭时的节能话题就不太有兴趣,诸如此类,逐渐可以看清楚自己的方向。

在这一过程中,自己也开始想要进行信息传播,就策划了“使用魔法的简单生活”这一项目。

减少东西的过程、回味着选择的东西、那个时候的感受、参考用到的书,我会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现在想起来,博客就是一种输出的过程。和写在自己笔记本上的不同,通过让自己写的东西公开可以收到读过它的人的反馈。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所处的位置。自己觉得是标准数量的,但是周围的反应却是“哇,超级少欸”,如此就知道自己到底是比别人要少得多的。

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自己的特性,有一些是只有在比较中才会被感知到的。通过与周围的比较,可以知道“自己是什么”。有了比较的对象,才会浮现出自己的形象。

5 

提高取舍的能力

逐渐放手,对于自己必不可少的东西就会留下来。只剩下对于自己来说必不可少的东西的时候,就会鲜明地认清自己的生活方式。认清自己的生活方式之后,就可以迅速做出取舍的选择。

用较少的东西生活,可以增加与每件东西相处的时间。与每件东西的相处时间增加之后,可以更好地知道自己与东西的契合度。了解了自己与东西的契合度,就可以提高你取舍选择的精度。

想来,人生其实就是取舍的连续。即便你以为每天都是相同事情的反复,也无外乎就是你在下意识中就已经选择了“与昨天一样的生活方式”。

当我开始贯彻极简生活理念之后,有一个很大的改变,那就是决断速度变快了。

因为喜欢草莓,甜点中的芭菲我就会选择草莓系列;因为知道自己吃辛辣食物就会噎住,所以在吃咖喱的时候会选择最偏甜的口味(也有的时候会想要挑战一下辣的东西)。因为知道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不擅长的事情,所以可以快速选择。

取舍选择的精度不够高的话,失去重要机会的可能性就会变高。

成为极简生活主义者让我的取舍能力得到了提升,这一点与更充实地过好人生也是相关联的。

6 

不会错过机会

迅速做出决断,就不会错过一些机会。比如现在,有人邀请说:“那里有个有趣的××,一起去吗?”不是惆怅着“啊,怎么办呢”,而是可以立即回复道:“我对那个没兴趣,不去。”因为果断拒绝而节省出来了时间,所以遇到感兴趣的邀请的话,就可以立即做出“好的,我去”的回答。

我在成为极简生活主义者之前,经常会有“说不定就会有帮助”的念头,然后参加了各种各样的集会。但是现在,我拒绝了所有可参加可不参加的活动。仅仅集中精力于真正喜欢的事情,才不会错过机会。我认为自己已经具备这样的行动力了。

7 

不推迟享受幸福

迄今为止,我设定过各种各样的目标。

比如“将体脂率减到×%”“到×号读完文本的×页”“销量达到×”。为了达成目标那一瞬间的“最开心的情绪”,重要的是要忍受这个过程,这样的考虑方式被认为是理所当然。

但是,当我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断简化的时候,想法有了变化。养成了“不要推迟享受幸福”的习惯。在彻底严格筛选东西的过程中,多次问自己“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是必要的吗”,这样的问题让我知道了“乐在当下”的重要性。

现在,我在做锻炼的时候,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都觉得很开心。这两件事分别是为了达成“收获紧致的身体”“说流利的英语”这样的目标的过程,但是在这当中,比起辛苦,我获得了更多的乐趣。

学会享受过程,让我更有持久力。而靠爆发力无法实现的目标,那就更应如此,享受过程本身也会成为巨大的力量。

8 

不对自己撒谎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不会表述自己的意见,也害怕别人对自己意见的反应。害怕被批评,害怕被嘲笑。

终于长大成人,开始会说出自己的意见。这样一来,出现了可以更加深刻理解自己的人,也出现了一些与自己差异迥然的人。周围遇见的人增多了,自己也变得局促起来。但还是不会与他们分离,想着要和谁都保持好关系。

“和那个人见面,总觉得有些疲惫。或许是我不擅长吧。”

“觉得开心加入的群体,可能只是因为害怕自己落单而参加的吧。”

受到许多的仪式性的、外界的、世俗的、责任感的约束,也就渐渐看不清自己真实的心情了。适宜的微笑、恭维、不诚心的赞同。因为被别人无理由地喜欢而心累。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不断对自己撒谎,心就会疲惫。自己也很辛苦,对对方也不诚实。

把东西减少,更加看重“自己的特性”之后,重新审视自己的心灵,一点一点锻炼自己坦率行动的能力。当然也有的时候没办法一下子扭转状态。即便如此,只要你可以留心自己的情绪——“我呢,现在是这样的感受”,解放心灵的机会就能增多。

9 

与人的交往变得简单

通过减少东西,可以看清楚的是原原本本的自己。

比如,不在床上放东西是为了让打扫变得简单。虽然讨厌脏兮兮的,但是也没能勤快到每天整理东西打扫卫生的程度。

虽然喜欢白色,但也会怀着一份玩乐的心态使用墙纸,是为了给来家里做客的人增添一些乐趣。虽然一个人生活的时间很宝贵,但是和人见面也会使我兴奋。

就是这样的状态,在严格挑选的东西和空间的包围下,我可以让自身暴露出来。暴露自身,可以和与你脾性相投的人更亲近,而与你脾性不合的人自然拉开距离。可能一开始会觉得孤单,但逐渐你会意识到“保持了一种心情愉悦的距离”。

简化人际关系,唯一的办法就是对自己,对对方“不要撒谎”。

“不好意思啊,现在不太想吃这个。”

“你这样说,我会很受伤。”

在难以启齿的话之前加上有缓冲作用的语句,一边选择柔和的说法,一边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

对自己和对方都不撒谎,总会有些人逐渐远去。但是这一定是有必要的距离。

以率真的自己与他人交往,人际关系就会变得简单。奇怪地胡乱猜忌和思考麻烦的说辞借口,这样的麻烦就会逐渐减少。

“即便离得远远的,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想要帮助的人。”

“可以一起分享现在有趣的话题的人。”

“虽然只是偶尔见一见,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伙伴、可以相互信任的人。”

我的周围剩下的,全是这些人。

10 

因为“非这样不可”而变得自由

在开始极简生活之前,大家理所当然的,各自不同。自己拥有的喜欢的东西、自己的特色、重要的东西和事情,各不相同。但是,当引入极简生活理念之后,会有三个“不会”是相通的。它们就是:

“不会拘泥于常识。”

“不会流俗于潮流。”

“不会眼红别人。”

与不懂常识不同,我们拥有的是看透事物本质的目光。不是不追潮流,而是说要以自己的意志去吸收潮流的习惯。不是没有协调性,而是在尊重自己意志的同时,也尊重对方的意志。

说到“极简生活主义者”,很多人会把目光集中在“东西少”这一点上。今后应该把目光也转向内在的变化和受益之处。

11 

真正重要的东西会浮现出来

放手一些东西,再入手一些更适合自己的东西,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之中,不光是对于你的所有物,对于一些事情也会看清楚哪一件是“真正重要的”。

是不是即便是挤出时间也想去的地方,是不是现在想做的事情,是不是想要与之继续交往的人……是不是因为对于“心情好、心情不好”的自我判断比以往更加敏感了呢?做决定时犹豫的情况大大减少。

积累起来的时间和经验,时不时烦心的事情,没有一个是无意义的。成为极简生活主义者,自己开始整理各种各样的事情,正是到了今天,我相信这些都会成为我今后应该行走的方向的路标。

有着过去回忆的物品,留在了记忆和记录里,虽然说要减少东西,但是有一些东西是即便减少其他的也想要珍惜留存下来的。

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是真正重要的,知道了这一点,生活才会有轴心。

不是以一般的标准去衡量,而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从积攒了回忆的东西中率真地把握自己心中升腾起的感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