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母親的措詞想到的

停歇下來的我習慣性地劃拉了下手機,哦,母親來過電話。

趕緊的,給母親大人回過去。

叮鈴鈴……

鈴聲停止了,手機裏傳來嗤嗤啦啦的聲響,是母親接電話了。

我第一時間趕緊叫了聲“媽”。

“媽,我是東子。”

“啥事?說!”

“嗡——”我的頭一下子就又大了。

儘管我知道這是母親一貫的電話開場白,儘管我早已熟悉母親電話裏的這種措詞,可每次一聽到“啥事,說!”這三個字,總有一種母親的心與我相隔很遠的感覺,總會臆斷母親可能對我有很多不滿,每次,不由得要擔心她老人家會各種抱怨……

“媽,您剛纔給我打電話,我忙着呢,是靜音,我擔心您有啥事……”

“哦,沒事兒,我好着呢,我是想問你那啥……”

每次,第二句話,母親的語氣就平緩,平靜,親柔了,在我心裏,母女之間心的距離才感到迴歸了。

母親是個典型的直性人,絲毫不會修飾自己的措詞。“啥事?說!”——她如此這般直來直去的說話法,由來已久。

小時候,我對母親的直性耿性從未產生過任何想法,只是習以爲常地聽着,根本不知道要去分辨其好與劣,母親也慣例跟身邊人這般交流着。直到我們母女有過一次書面交流後,我才意識到了這一點。

那是我在外求學的日子裏。那時,我被選拔進學校體育隊,體育隊每學期都有補助,如果假期也訓練的話補助會增加。因家庭條件不好,每學期我都捨不得花這點錢,攢下,到放假回家時給家裏人買東西或是如數交給母親補貼家用。

有一次,母親跟鄰居閒談時,說到她喜歡那種有彈性的黑褲子,幹活方便,想買一條穿穿。我記於了心間,打算返校後用體育隊的補助給母親買一條。

補助金髮下來了,我寫信與母親,說要給她買褲子。信中自然先是問候問安關切一番,之後,才提到買褲子的事。母親的回信是這樣的:我不要褲子!僅此一句。

收到回信後,我的頭如現在這般一下子就變大了。

“媽生我氣了?”

“媽爲什麼要生我的氣?我沒有做不好的事呀?”

“我給她買褲子是對她好,她怎麼還生氣?”

“開頭問候家裏的一切情況,她怎麼也不回答呀?”

……

諸多念頭在我腦子裏閃現出來,我越想越心急,越心急越猜想母親是真的生我氣了。於是,第二天趕緊搭車回去,一了心中念頭。

“媽——”

“啥事?咋回來了?說!”這次,中間稀有的摻了一句話。

“你咋生我氣了?”

“你這東子,大老遠回來無緣無故地說了這麼句話,我咋會生你的氣呢?”

我如此這般地說出了事情的緣由。母親聽後,呵呵笑了:“你們這有文化的人就是會拐彎想事,我生你啥氣呢?你媽我是個沒文化的大老粗,心裏怎麼想的就怎麼說,我已經買下了那種褲子,確是不需要買褲子了呀!”

“那……那你咋不在信裏說清楚?還有……還有前面我問候的那些話你也不搭理我一聲,一張信紙只乾巴巴的幾個字,我怎麼能不多想呢?媽……”

“呵呵呵—— 我女兒有文化了,真的就文鄒鄒了哦,家裏一切都挺好的,我還需要說什麼呀,信中回答了你的話,說不要褲子,不就行了嗎?”

……

這是我與母親第一次的書面交流。這一次,我才認識到了母親說話的直性與率性。

生活中,像母親這樣說話直率的人爲數不少。講真,說話太率直,絲毫不加修飾掩飾,語氣語境上就會有所鋒芒。自己的親人不去計較,沒有血緣關係的旁人呢?會不計較嗎?身邊熟悉的鄰里、朋友不計較,不熟知的人呢?也會不計較嗎?

說話,的確是一門藝術。如果不分場景,不注意語氣語詞,不顧及別人感受,一吐爲快,會或多或少給人帶來一定的傷害,這就欠妥了。

“一句話讓人笑,一句話使人跳”,說有技巧,談有講究,恰如其分地與人進行言語交流,可親可近,可觸可挨,給人留下善良溫和的感官映像,不僅有利於維繫增進感情,對自己的工作、人際關係、社會中的各種影響力等都會起到潤滑助推作用。

人情世故,一半在說話裏。如母親所說,文鄒鄒的文人說話會注意,她口中所謂的“大老粗”們就不用講究說話了嗎?否也。學無止境,容易讓人接受的言語措詞,是我們任何一個人一輩子都應該學習、實踐和積累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