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戀一個地方,從來不是因爲這個地方

2022年6月17日,打包整整三大箱的行李,離開了生活了將近三年的杭州院校。

有時候感覺蠻奇妙的,人啊,總是要到離別的時候,纔會在恍惚間感慨時光的飛逝,懂得些時光裏的淺淺曼妙。

2019年跨入讀研生涯的我竟已到了告別的日子。第一次進這所院校,應該是三月吧。那條蜿蜒曲折的斷橋下一潭潭還尚且充滿綠意的荷葉,一大片一大片濃淡相宜的花簇,以及23號樓照片牆上各位老師神采奕奕的相片,是頭腦中最鮮明的記憶。那時總覺得能夠在這樣的環境裏讀書三年,是一件再幸福不過的事。

一眨眼,已然三年過去。

這三年,除了由於學業成績而獲得的每年一筆不錯的獎學金可供基本生活之外,確實讓我在一些自我成長話題上有了質的突破。這種突破來自於獨自在一個城市求學而不得不假裝的堅強,以及數次僞堅強之後慢慢地自立、堅韌、果敢。

還記得剛研究生報道的九月,是男友開車從蘇州把我送到杭州,一後備箱的行李一直拉到宿舍。我們一起拿報道證書、宿舍鑰匙、辦理食堂飯卡,一直到一切安頓下來,他當天下午三點要趕回蘇州,從宿舍門口望着他的背影,一瞬間頓生離別的情緒。我跑上前喊他、抱住他,萬般不捨,這可能就是我印象中這三年以來最脆弱的一次。

往後三年在一個城市獨來獨往,行走於圖書館-教學樓-食堂三點一線,以及夾雜着的幾乎每個月一次獨來獨往於蘇州與杭州之間的兩人份約會。

漸漸習慣一個人拎着行李箱在高鐵站等準點的發車,漸漸享受一個人在兩個城市之間穿梭的漂泊感,開始三年如一日的規劃自己在校每一天的生活,開始享受讀研三年那孤獨到極致的學業生涯。

本科的院校讓人體會到了些許的愛、人與人之間的溫度;而在異地,可能是因爲心境的原因吧,其實更多的時刻,人還是會體會到某種極致的孤獨,特別是生活不順意時,那種心裏道不清說不明的顫巍巍的感覺。

原以爲當到了畢業的那一天,一定在情感上對這個學校毫無半點留戀。但我似乎高估了自己,在畢業典禮前師門聚餐的那天晚上,離別的氛圍感就一波波地在心底積蓄。

6月16日,和導師、師妹、師弟們一起聚餐,從6點一直暢談到晚上將近11點。我看着他們一次次地舉杯,看着他們歡笑鬧騰,聽導師在酒意闌珊之時,盡興而唱......太多太多的不經意打動心底的瞬間可能以後也不會太多了,特別是對於在經歷過長達半年實習生活的我而言,作爲一個些許經歷過職場生活的人,對這種柔軟的情感已經有了不自知的免疫力。

十點半左右,大家一起從餐館出來,我、兩個師妹、一個師弟,還有同一屆的男同學,我們五個人竟出奇一致地坐在餐館不遠的階梯上。

我捧着兩束花坐在階梯上休息,兩位師妹迷迷糊糊地坐在上面,兩位男同學喝得醉醺醺的。導師用手拉着服務員提供的像極了垃圾袋的黑色打包袋。原本在馬路邊等着回家的計程車,轉身往後一看,齊刷刷地五個人一排地坐在階梯上,同屆的男同學醉得將頭靠在師弟的肩膀上,我一手扶着師妹,一手拿着各種禮包。

導師轉眼看到這幅畫面,打開手機對我們“咔咔咔”一拍,還問了句“你們坐在樓梯上幹嘛”,我們朝老師揮手“不行了,要休息會”。

和師妹師弟們一起打車到校門口,看着他們攙扶着進了校門,轉身看到馬路的另一頭,還是那個熟悉的少年,當初送我來學校的男友,突然覺得好安心。

第二天畢業典禮結束的那天下午,買了學校附近四杯瑞幸新品咖啡,和師妹他們說再見。

離校的路上,發了一條朋友圈:

“七八年的時光,足夠讓人適應一次又一次的分別,但總有那麼一些人,成爲時光隧道里不變的恆量,喚醒內心深處最柔軟的一隅。祝我們,畢業快樂。”

一起畢業的師門男生曾經說,留戀一個人地方,從來不是因爲這個地方,而是你在這裏丟掉了一部分自己。

畢業了,我的生活也要重啓了。允許且接受身邊不斷擦肩而過的一些人,會接納且對某些階段遇見的一部分人、一羣人敞開自己的心扉,擁抱內心的柔軟與脆弱,在時光的洗練下,一層層打磨自己的心智,這是三年求學後自己的另一種形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